书接上一回:
艾瑞克应邀用好饿的毛毛虫设计的谷歌LOGO
艾瑞克·卡尔
艾瑞克·卡尔(Eric
Carle,1929-)是李奥尼的晚辈,他们常常被人不经意地联系在一起,或许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
左为李奥尼的插图,右为卡尔的插图
比方说,他们在创作图画书之前都做过广告设计。这一点倒是要归功于李奥尼。1952年当23岁的卡尔怀揣40美元只身从德国跑到纽约闯荡时,慕名拜会了李奥尼,这位冒冒失失的小伙子不知什么地方打动了那位设计界的大腕。李奥尼不但请他吃了一顿午餐,还为他介绍了{dy}份广告设计的工作。
用毛毛虫图案涂刷的甲壳虫汽车
比方说,他俩都可以说是欧洲人。李奥尼出生在荷兰,少年到青年时代在意大利渡过,因为他有犹太血统,而且夫人是意大利共产党的一位创始人的女儿,所以二战期间不得不移民到了美国。卡尔出生在美国,但父母是德国人,在他6岁时举家回到了德国,后来父亲应征入伍,不幸做了8年的苏军俘虏,而他十几岁时就被拉去挖防御的壕沟。也许是这些独特的经历让这两位艺术家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吧。
艾瑞克·卡尔在德国上的学校
再比方说,他们都特别擅长用拼贴的手法创作图画书,在他们之前还没有人做到如此成功。李奥尼的{dy}本《小蓝和小黄》是拼贴的,卡尔的{dy}本《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也是拼贴的。不过卡尔运用得更为彻底,几乎用在他所有的图画书创作中,甚至还专门写出教程配上插图,教读者们自己如何拼贴。或许是因为卡尔把图画书做得太像玩具了,凯迪克奖的评委们总不情愿把大奖发给他。
卡尔创作图画书的方法和素材演示栏(在卡尔美术馆内)
实际上一个小孩子也可以轻松学会这种创作方法
还有一点相似之处,他们改行做图画书时年纪都不小了,而且机缘都很凑巧。
卡尔38岁那年,有位教育家兼作家的小比尔·马丁先生请他为自己的故事插图,说是看到了一幅卡尔设计的广告画,被画上的xxxxx虾迷住了,觉得那正是他所需要的插图风格。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卡尔欣然应允,于是两人合作完成了《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这是本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书,却迷倒了无数的孩子。
英文版封面
中文版(中英对照版)封面
中文版内页插图
卡尔从这本书的创作中找到了童年绘画的酣畅感觉。在他的记忆里,儿时的幼儿园生活简直就像在天堂中。他最怀念那位幼儿园老师,虽然没记住她的名字,也记不清她的模样,但他记得老师特别赞赏他的绘画才华,还特意打电话到家里来跟父母说:这孩子特别有天分,请多鼓励他在这方面发展。与他早已有些厌烦的广告设计相比,创作图画书的感觉真是挥洒自由。于是和前辈李奥尼一样,他也开始自己创作图画书了。
艾瑞克·卡尔自画像
1969年的{yt},卡尔正在摆弄一个打孔机,看着自己在纸上打出来的一个个小孔,他突然产生了灵感,写一个“书虫”的故事。他赶紧打电话给编辑,幸好编辑没有被这个精彩的创意冲昏头脑,她建议说还是“毛毛虫”比较好。
几个月后,《好饿的毛毛虫》诞生了,故事说的是一只初生的毛毛虫又小又饿,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一路吃下来,变成了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又变成了蛹,几个星期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故事很简单,但美丽绝伦的图画让它变成了视觉飨宴,最妙的是贯穿全书的一串小孔,代表着毛毛虫的穿行路线。多少年来,几乎每位儿童读者都会忍不住用手指去探索。这本书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0多种语言,共销售超过1700万册,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图画书之一。
《好饿的毛毛虫》中文版封面
《好饿的毛毛虫》中文版内页插图
至今,艾瑞克·卡尔共创作了70多本图画书,还于2002年在马萨诸塞州创办了他的个人美术馆,这也是美国{dy}个图画书美术馆。
艾瑞克·卡尔图画书美术馆外景
仔细看看美术馆的图标,从上至下——
卡尔的毛毛虫、李奥尼的小田鼠、桑达克的野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 * * * * *
花絮一:详细演示他如何制作图画书的过程,大家可在家里试一试,据说有许多小读者都做得非常好,他们还把自己制作的成果寄给画家。
1、
2、
花絮二:卡尔的官方网站上还有他自己朗读《好饿的毛毛虫》录像:
点击图片上的链接去看看吧
花絮三:图画书大师的幸福家居生活照。据说艾瑞克·卡尔本住在相当寒冷的马萨诸塞州,在那里度过了33年,后来终于搬到了温暖的佛罗里达,和夫人一起住在一幢海边别墅里,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多亏了这条毛毛虫(后面其实是蛋糕!)
花絮四:补充关于艾瑞克·卡尔家庭的一点花絮(轻度八卦版)
有关卡尔家庭状况的正式资料不多,下面这些信息是从各种媒体的文章中拼贴出来的,如有不准确之处,恳请见谅。
各种有关卡尔的中文简介中提到其夫人为芭芭拉,完整地写是“芭芭拉·卡尔”(Barbara
Carle),但实际上卡尔家的朋友一般称呼其夫人为Bobbie,或Bobbie Carle,如果带上其夫人的原姓氏当为Bobbie
Morrison——这是报纸正式报道时所使用的名字。以下为方便起见,我还是用“芭芭拉”。
芭芭拉是艾瑞克·卡尔的第二任夫人,但艾瑞克是芭芭拉的{dy}任丈夫,她大约比艾瑞克小9岁,他们于1973年结婚。关于芭芭拉的职业,《xxxx》的报道中提到是“forme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前特殊教育教师)。另有文章介绍,芭芭拉曾经帮助创办过一所名为Side-by-Side的特殊教育学校并担任教师,这所学校旨在帮助残障的学前儿童进入主流的学习环境。2002年,芭芭拉还帮助丈夫创办了艾瑞克·卡尔图画书艺术博物馆,可见是一位贤内助。但芭芭拉与艾瑞克没有生儿育女。
卡尔的{dy}任夫人是在德国斯图加特相遇的,大约成婚于1952年,后来一起来到纽约,于1964年离婚。其间生有一子一女,后有报道介绍,他们中一位是xx师,一位是艺术家,都没有生儿育女,所以艾瑞克没有亲生的孙辈。
不过有趣的是,卡尔有一次收到一本邮寄来的书,作者是一位名为Emme的超级名模,她把这本书献给艾瑞克·卡尔,因为艾瑞克曾经在她的童年时(大约34年前)一度扮演过父亲的角色,给她的影响甚巨。那是在艾瑞克两次婚姻之间,曾与她母亲有过一段关系。艾瑞克收到这封信非常高兴,虽然Emme不是他的亲生女儿,但他和芭芭拉都非常乐意将她视如己出。特别是卡尔一家后来听说Emme将要做妈妈了,他们高兴得无可无不可,因为这意味着:艾瑞克·卡尔要做外公了!他们为这个新生的宝宝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