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中
岳麓山下,湘江河畔,耸立着一座现代而又古老的城市,这就是拥有文字可考历史达3000多年,以其深厚楚文化和湖湘文化著称的楚汉名城——长沙。
3000多年来,不断进取的长沙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辛勤浇灌着星城的文明之花。
如今,星城之东,{gjj}经开区旁,一座现代化高职院校——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湘水学院”)拔地而起。走进这所流淌着现代水利水电科技文明光华的“湘水学院”,恍若置身于一幅气势恢宏、朝气袭人的瑰丽画卷!
谋势:跻身“人才培养评估优秀”行列
咬定“人才培养评估优秀”目标,坚持“特色办学”,精心构建“品牌专业”,全力以赴打造“水电高职名校”。提起学院的发展定位,湘水学院党委书记陈绍金教授、学院院长范金星教授和院领导班子的成员们激情飞扬。
善弈者,谋其势!
学院党政一班人紧紧围绕“国家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创优秀”布局谋势,搭起坚实的创业平台,先后投入1个多亿,将学院占地总面积扩至624亩,其中定点实习实训基地达420亩,建筑总面积达12万余平方米,连续7年荣获“省级文明卫生单位”和“园林式单位”。
学院拥有先进的实训大楼、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国家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和室内体育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舒适明亮的学生公寓。
学院建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多媒体电化教学系统。74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和1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装备有模拟电站、三级水利工程枢纽、语音室、计算机房、设计制图室等66个实训室。此外还开辟校外实习培训基地36个。
学院十分注重“特色办学”,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服务水利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对接水利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强院为核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凝炼了“上善若水、求真致远”的院训,形成了“明德修身、崇技尚能”的院风和“严谨治教、教学相长”的教风及“勤学苦练、学以致用”的学风。
学院设有4系2部(水利工程系、水利建筑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文理学部、成人教育部),专业设置紧跟时代步伐,开设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4个专业。学院面向全国21个省(市)招生,实行科学严谨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成长成才。
近年来,学院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教师队伍扩大到27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57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双师”素质教师82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研究生66人,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国内访问学者4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
建校30年来,学院共培养“合格+特长”的毕业生1万多人。办短训班60多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000余人,对100余家单位进行科技扶助,创造直接经济价值数千万元。
2008年12月,该校经国家教育部评估验收,被评为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级学校”。
跻身“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行列之后,学院领导班子又将目标瞄上了骨干特色示范院校创建……
乘势:创建“骨干特色学院”
如何把学院做得更强更精?
湘水学院乘势而上,将更高目标瞄准在了骨干特色职业教育学院发展方向上。
学院成立之初,院领导班子就着意拓宽办学思路,主动 “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水利水电行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行业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先后与行业及社会各界100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董事会办学的运行模式,形成了“院企合作,构建董事会运行机制,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机制,学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优势。
打造骨干特色院校,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学院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更是骨干特色院校的关键。
骨干特色创建中,专业及课程改革捷报频传。
2009年10月,“水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精品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工程造价、电子商务三个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的专业建设评估;2009年12月7日,“工程造价”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通过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考察评估;2010年3月19日,“水电站继电保护应用与设计”入选{gjj}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0年4月19日,“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被确认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目前,该学院骨干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正按照“能力目标、项目训练、学生主体”的原则全面铺开……
蓄势:锻造“能文善武”之师
锐意进取,苦练内功,着力打造“文武双全”之师。
为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规范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能力,还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及规律,并同时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高)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能力。
近年来,湘水学院对“双师型”教师除超额完成省定的送培任务外,还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到基层水利水电单位技术实践、挂职锻炼等。目前,全院教师都能娴熟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专业课教师都取得了“双师”证书,如水工建筑、水电站、电气工程、计算机等专任教师,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还取得了监理师、造价师、建造师,工程师、程序员等资质证书。目前,学院有国家劳动人事部、国家水利部、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的水利水电类技能鉴定考评员34人(其中高级考评员12人);有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一级建造师18人。“文武双全”之师给湘水学院注入了一股“爱生、博学”的清风。
强势: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强势,关键在于能为行业为社会孵化一批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湘水学院的素质教育始终是围绕着学院的“2+1”人才培养模式来展开的。所谓“2”是指一、二年级,集中解决三大基础和核心技能、辅助技能,即素质基础、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培训专业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重在动手能力的培养,如证书教学课程化。所谓“1”是在三年级阶段,为真正实现“两零目标”,即教学与实践xxx,毕业生上岗xxx,实施顶岗实习等改革,有效解决就业导向问题。
在学院就出台的《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对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具体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了素质教育必须贯彻四大原则:整体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层次性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党委书记陈绍金教授指出:“我们要争创{yl}的高职院校,特色立院。{yl}的学院需要{yl}的教师,{yl}的教师培养{yl}的学生,学院是否{yl},社会说了算。”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院成立素质教育研究组织,着手进行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学院实行素质教育导师制,建立学生素质拓展学分量化表。在教学领域进一步采取措施,实施分层、分群教育原则,落实“因材施教“。赏识教育原则,鼓励教师潜心发现学生特长,树立学生自信心。
学院还开设有科学、人文、法制一系列素质教育讲座,如“和谐社会与人际交往能力”、“警官(法官)讲法”、“影视欣赏”、“摄影技术”、“演讲与口才”、“应用与写作”等。开展五彩缤纷、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育人环境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氛围。学院连续四年被授予厅直、省直“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10年“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再次花落湘水学院。
院长范金星教授介绍说,由于学院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为行业为社会也为开发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知名的高职教育专家刘宪亮教授说,湘水学院的素质育人之路,是高职院校的成功之路!对哉斯言!
“奋斗,也可以从职院开始!”这是发自湘水学院学生及家长的肺腑之言。湘水学院坚持特色办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职院的世俗偏见。他们从职院开始发奋,默默地承受着特色办学的雨露润泽,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事业成功的神话。
他们中有1992届水工专业毕业生刘福泉(长沙大学法学博士),1993届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李付亮(副教授、省级教学名师、{gjj}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994届水工毕业生石汉兵(中国水电八局总经济师),肖辉(中国水电八局项目总经济师),成志勇(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副总经理),1995届毕业生陈彰毅(湖南水利水电总公司新疆市场开拓者、2004年湖南省青年xx获得者),还有一大批基层党政负责人及基层水利水电单位的法人代表、技术骨干……他们占据了湖南水利水电基层的半壁江山。
星城职苑,奇葩抖妍,姹紫嫣红……
解读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职院同样可以创造神话,创造奇迹,创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