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啊低碳,很多人连二氧化碳也搞不清_小忻的探索_新浪博客

时下{zlx}张口说个“低碳”,以示自己没被时代淘汰,这可能是大部分人跟风的{dy}因素,可惜真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根本不懂低碳,因为他们连二氧化碳也没有搞清楚过,所以才会被低碳签着鼻子走。

可能有很多人看过戈尔的那部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片中向人们列举了很多实例和不容辩驳的数据解释全球变暖的现状,说实话,当时看了那部片子真的是很有感触,相信很多人因为很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信。

看了一些报道,态度发生巨大转变,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惊天骗局。

1、失窃 千余邮件被“黑”

英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近日遭“黑客”袭击,大量内部资料及科学家之间有关气候变化学术内容的电子邮件遭窃取和公开(据说是俄罗斯黑客干的)。公开内容现已引起有关“人类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程度是否被主观夸大”的争论。东英吉利大学是英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所在地。这所大学是英国四、五流的大学,为了金钱利益什么事都干,如此重大的结论和观点,没听到美国哈弗、麻省理工等{yl}大学发表过,因为他们被压制了。

21日,这所大学发表声明,宣布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内部资料遭窃。美联社援引声明内容报道,“黑客”侵入气候研究中心的一台网络服务器,窃取并公开了大量数据。警方现阶段已开始调查“黑客”来源。声明说,“黑客”入侵时间为上星期。随后,1000多封在过去10年往来于英国和美国气候变化高级研究人员间的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文件被公开在互联网上。更关键的是,遭“黑客”公开的这些内容经由一些博客转载,现阶段已引起相当激烈的争论。

因为一些邮件和文件内容显示,在过去几年间,科学家不客观地夸大了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所产生的影响。

2、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气候变暖派认为,人类工业活动造成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导致了地球气候变暖。弗吉尼亚州州立大学环境科学教授帕特里克?迈克却认为,过去150年工业活动还仅局限于少数欧洲国家时,是气候上升最明显的,达0.5℃。气候{zg}是1940年。而到了二战全球工业化发展最迅猛,即西方“光荣三十年”时期,气候却一直在持续下降,只是到1975后才重新回升。而与此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却在上升。而且反气候变暖派还认为,二氧化碳在大气组成中仅占各种成分的0.054%,本来就微不足道,人类的影响就更小了;造成温室效应的95%的二氧化碳是自然界形成的,而非人类工业活动。仅地球火山爆发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就超过人类所有工业活动外加汽车、飞机等全部释放的二氧化碳总和;甚至动物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超过68亿人口自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3、如何解释北极海冰的持续增加?

一直以来,人们将北极海冰面积减少的现象归咎于全球变暖,但日本《产经新闻》日前报道,尽管北极海冰面积在2007年夏天锐减,之后的两年却连续增加,而且有望恢复到1981年至2000年的平均水平。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报告称,今年9月的平均北极海冰面积为536万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了14.8%,与20079月的海冰面积(历史{zd1}值)相比增加了24.7,但仍比1979年至2000年间的9月平均海冰面积(7004万平方公里)少约24%。

4、全球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对比图

气候变暖派最强有力的证据,是从北极冰层钻孔取冰,研究几个世纪以来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大名鼎鼎的环保影片中所描述的两条曲线: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越多,气温相应越高。事实上,二氧化碳确实与气候变化、上升有关,但分析两者曲线可以发现,气温升高在先,二氧化碳升高却在后;在气候升高800年后,二氧化碳才随之升高。也就是说气温升高到{zg}点先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80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到底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因还是果?

5、可疑的环保专家

2月25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参与制作的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获奥斯卡{zj0}纪录片奖。戈尔沐浴于全球瞩目的绿色荣光之中才{yt},就被田纳西州政策研究中心指责为伪君子――戈尔位于田纳西州首府的豪宅用电量几乎是美国普通家庭用电量的19倍。该机构称,有证据表明,戈尔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的豪宅去年平均每月的电费高达1200美元,去年一共用了19.1万度电,而当地一般家庭全年平均用电约为1.56万度,全国家庭用电约为1.07万度。田纳西州政策研究中心主席约翰逊表示:“面对一个告诉我们该买什么样灯泡和冰箱才更节能的人,我不能接受他的做法,这太虚伪了。”

气候变暖理论之所以被全球媒体广泛引用,是因为它源于一个非常“xx”的机构:联合国“跨政府气候研究专家小组”(GIE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创建于1988年的这个小组先后于1990、1995、2001和2007年发表了四份报告。这些报告均有三部分:气候分析、气候变化的后果和政治对策。除了厚达数千页的报告外,还有一份37页的“综述”,专门提供给政治家做决策参考。变暖派称由于这一机构是由2500名各国气候专家组成的,因此他们的报告和结论是具有xx性的。

然而这一小组成员的法国巴斯特研究所教授保尔.雷特却反对这一说法:“只要研究一下这份名单上一些人的身份即可知道,其中很多人根本不是科学家。”另一位该小组成员、美国马萨诸塞州技术研究所教授理查德.林德增也说,“其中很多人是行政和辅助人员”。而且“很多人并没有被咨询他们的意见。事实上很多专家并不同意该小组有关气候变暖的结论”。雷特教授也披露:“我认识很多真正的专家,因为不同意该小组的结果而辞职。但他们的名字却一直在这份2500名专家的名单上。”参与该小组报告撰写的教授约翰.克利斯蒂说,“媒体常常说地球变暖是一个共识,但我作为气候专家,我就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观点”。

说到底,这场惊天骗局,是在变相地限制发展中国家获得工业进步,是通过一个人类既不了解亦不可能对其有所影响(指气候)的领域进行变相敛财:利用征收碳税来一箭双雕,既限制了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又从中征收巨额财富。反气候变暖派认为,人类更应该投入大量金钱的,是反沙漠化、反空气污染(包括灰尘、有害气体……但不包括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对人类有益的气体,并非污染)、反滥伐森林、研究再生能源等等有可能成功、而且对人类现实利益非常明显的科研和实践,而非对二氧化碳征税……

而事实上人类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这些事情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那些操纵者却用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升温这么一个道德的大棒来压制发展中国家。

温室效应说,二氧化碳的排放拉动了气温的升高。但事实上是气温的升高拉动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气温的升高是和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地球气温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对应关系,但某个气温变化发生后过了800年才有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有这个800年的时间差,是因为真正储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气温一升高,海洋释放二氧化碳,气温一降低,二氧化碳进入到海洋里面。海洋是一大锅水,加热它的时间是800年。

动物和xx排出的二氧化碳是1500亿吨,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是65亿吨。人类排放的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

地球气温的变化曲线和太阳黑子的活动曲线是一致的。太阳黑子的活动才是地球变暖的驱动力。

地球变暖,并不是坏事。

公元11-14世纪,那时的温度比现在高许多。变暖之后,北极熊转移到北极附近的陆地生活,欧洲北部的土地可以种植葡萄,拉动了经济增长,许多教堂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

气温变冷之后,人类反而更需要消耗能源。

2009年12月7-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家都在为气候变暖而担忧万分。可08年初的冰灾和今年北方比历年同期提早一个月下雪的事实使人对气候变暖的说法产生了疑问。一些资料显示气候变暖说xx是个科学骗局。

 

一个方便的谎言–人造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

下面从六个方面简要还原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极其微小的比例。如此微小的比例,甚至远低于温度测量的误差。把二氧化碳的作用无限夸大,说成是造成“全球暖化”的罪魁祸首,是人造全球暖化(以下简称“AGW”)骗局中的关键一环。介绍的是一些已知的科学常识,不是科学新发现。是一篇科普文章,而不是原始的“科学研究”。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这个含量是极其微小的,只占空气分子数的万分之四不到。假定地球大气层是塑料温室的透明顶棚,由两千五百个方格组成,再假定二氧化碳的效应是xx阻挡反射阳光的逃逸,万分之四的含量只相当于把两千五百个方格中的一个方格变成不透明的。从总体来看微不足道。
  不但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微不足道,下面我们要仔细地看一看人造二氧化碳在整个指控中的具体数字,就让人更加吃惊。
  2、二氧化碳在温室气体中的含量
  二 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是385ppm。这里的单位ppm,是“每百万分子数的含量数目”。而水蒸气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却高达 1,000-40,000ppm。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变化很多。在寒冷的两极地区,水蒸气的含量很低;在酷热的赤道地区,水蒸气的含量可能达到 40,000ppm。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地球数据表,水蒸气的通常含量是1%,即10,000ppm。

按照这个数值,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相比,水蒸气的通常含量,是二氧化碳的26倍之多。假定水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的温室效应是等同的。那么单单从分子数目上来看,水蒸气的温室效应就要远远地超过二氧化碳。下面我们要看到,这个假定是不成立的。水分子的温室效应远远地强于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与其它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强度比较

上面的数据,基于的是纯粹分子数的同比重比较。事实上,一个水蒸气分子,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他们的温室效应效应是不同的。水蒸气的温室效应要远远高于二氧化碳。下面这个图显示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对阳光辐射的吸收频谱:

二氧化碳的{wy}显著的吸收频段是在15微米的那个峰值,其他的峰值,因为过于狭窄,吸收的能量很少。再看看水蒸气,情形却xx不一样。从0.8到8微米的多个吸收峰,其中就有两个比二氧化碳的峰宽。从10微米以上,水蒸气的吸收频率几乎是连续不断的,更是与二氧化碳无可比拟。因此,即使在同等浓度下,水蒸气的温室效应也是二氧化碳的很多倍。

正是由于以上第2点与第3点的综合效应,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一篇估计,在对流层(一般说的大气层)中,由水蒸气造成的温室效应,占到了95%。美国Virginia大学的环境科学教授Patrick J. Michaels博士也作出了同样的估计(在该文件的第14页第3段)。

剩下的5%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并没有占到{bfb}。一般鼓吹AGW的暖化“科学家”,在计算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多么严重时,都故意不把水蒸气考虑在内,所以他们所说的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就是二氧化碳在除了水蒸气以外的温室气体中的比例。把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度乘以二氧化碳在其他温室气体中的比例,与所有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强度的总和比较,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在其他温室气体中的贡献比例是72.37%。详细的计算在此文的第二节,该节里面的表2记录了具体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有了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来大气中所有的二氧化碳(自然+人造)对于温室效应的总贡献:

除了水蒸气以外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 5% ( ={bfb}-95%)

乘以二氧化碳在除了水蒸气以外的温室气体中的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 72.37%

得到3.62%。这就是大气中所有的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的总贡献。

4、人造二氧化碳在所有二氧化碳中的含量

根据美国能源部提供的一个数据表,人造的二氧化碳的年度总产量为231亿吨,而人造与自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年度总量为7931亿吨。两者相除,人造部分占所有二氧化碳总产量的2.91%。

根据这个数据,可以计算出来人造部分的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

人造二氧化碳占所有二氧化碳总产量的比例: 2.91%

乘以二氧化碳占温室效应的比例: 3.62% (见上面第3节的结论)

得到0.105%,或者写成0.00105。这就是人造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

换句话说,所有的人造二氧化碳加起来,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是952分之一(1/925),接近千分之一。

假如温室效应是温室气体喂给地球的热“烧饼”的话,人造二氧化碳与其他温室气体的关系,是第952只烧饼与前面951只烧饼的关系。暖化人非要声称第952只烧饼加入这个巨大的烧饼堆里面,就会神奇地造成天诛地灭,不是{jd1}不可以,请拿出物理证据来。

物理证据却显示,二氧化碳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只有从1975年到1998年时符合的。1935年到1975年,二氧化碳排放暴涨,全球却冷化;2000年至今,二氧化碳继 续稳定增长,全球温度却没有继续上升,反而略有下降。2008年的全球冷化更是突出。2008年北极的冰盖面积{zd1}点,比前一年增长了9.4%,面积增长 了39万平方公里(参见下图,白色为08年的增长)。物理证据不支持AGW的说法。暖化人的{wy}救命稻草,是继续盘弄那些经过大量近似,有大量可调参数的电脑模型,继续地象算命先生那样预测未来。

5、温度测量的误差与人造二氧化碳截止2月8日,地表测温站普查网已经实地调查了70%的美国地面测温站。用于提供历史温度数据的1221个测温站中,已经有854个被实地调查过。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对比美国官方的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为测温站制定了具体的气象站标准。调查发现,多数测温站都不符合NOAA的明文标准。每个调查过的气象站都在地表测温站普查网上有照片,违反标准的地方一清二楚。这些气象站中,按照NOAA的误差准则,误差大于一摄氏度的比例,竟然高达89%!

按照上面人造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是全部温室气体的0.00105倍。假如平均温度误差从低计算为两摄氏度,按照{jd1}温度(K)计算,温度误差率大约是0.007左右,是人造二氧化碳贡献的6倍多。

换句话说,人造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连温度测量的误差的六分之一都比不上。假如人类制造的二氧化碳对于地球大气温度的确有微小的贡献的话,这样的贡献,因为极其的微小,也会被测量误差所掩盖,根本是无法察觉的。

盘弄电脑模型的“科学家”们(又被称为“模型人”),却能够从问题多多,误差惊人的温度历史数据上,推理出来贡献极其微小的人造二氧化碳这一部分,就是温度变化的罪魁祸首!

6、温室效应对于地球暖化的贡献

如上所述,人造二氧化碳对于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是千分之一多一点。但是要注意,这只是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造成地球温度变化的因素很多,决不止温室效应这一项。现在有多位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或者太阳活动周期,通过云量的变化,与地球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xx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已经批准了一个专门的实验研究项目,对此进行研究。真正的大气污染,各种粉尘颗粒等,阻碍了阳光辐射,造成气候变冷。而近几十年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全球温度上升。xx的气候学家Roy Spencer则提出,太平洋长期洋流系统(PDO),是造成全球温度变化的真正原因。太阳活动,云层,与PDO,都是极其强大的自然因素,其影响,可能要远远超出温室效应。假如温室效应在所有温度变化的因素中占据10%的比例,那么人造二氧化碳最终对于地球温度的影响,就只有万分之一多一点。当然,这个10%的比例只是随意的估计–因为我们人类还远没有能够把握地球大气系统。

按照这样的估计,人类制造的二氧化碳,可能不是第952只烧饼,而是第9520只。 “模型人”整天盘弄的电脑模型,却不考虑这些重要的因素。例如云层,这个极其重要的气象因素,就没有任何一个电脑模型能够进行模拟的。就是这些使用大量的近似,拥有大量的可调参数的电脑模型,被一群“模型人”奉若神明,变成了的预言世界末日的福音书。

7、结论

人造二氧化碳加起来,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是952分之一。人造二氧化碳对于地球大气温度的贡献比例,还要更低。由于人类目前还不能全面了解地球大气这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实际比例到底要低多少,我们不知道。

水蒸气这个{zd0}的温室气体,却被AGW的鼓吹者们(“暖化人”)故意忽略,不予提及。为什么呢?因为水蒸气几乎xx是自然产生的,人造的部分占0.0001%。水蒸气不是人造的,无法象二氧化碳那样,被方便地用来谴责人类的工业文明,现代生活和生产。把人造的二氧化碳单独挑出来,变成了将要造成天诛地灭,世界末日的罪魁祸首,这真是一个方便的谎言(“A Convenient Lie”)。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低碳啊低碳,很多人连二氧化碳也搞不清_小忻的探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