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然地理(8-3)_席振安的教研空间_百度空间

西藏自然地理(8-3)

五、羌塘高原湖盆

羌塘草原

     羌塘,藏语全称为“羌东门梅龙东”,即北方空地之意。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南起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北至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东自内外流水系的分水岭,西以公珠错——革吉——多玛一线与阿里西部山地为界。羌塘高原整个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高原面较完好,北部海拔4900米左右,南部约4500米以上。高原面上山脉断续分布,相对高度不大,多为低山丘陵。海拔6000米以上山地往往为孤峰,高山冰川不太发育。第四纪冰期时的冰川有的伸展到山麓,有的仅分布在高山内部。广大低山、丘陵和盆地未见有广泛分布的古冰川遗迹,说明第四纪{zd0}冰期时这里寒旱化趋势明显,冰川发育规模有限。

     海拔高与四周高山重围的内陆处境使羌塘高原成为同纬度寒冷干旱的独特区域。这里气候寒冷,气温的年日变化大。最暖月平均气温6~10℃,局部地区可达12℃;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暖季{zd1}气温可达-1~-18℃,冷季则低达-40℃以下。年降水量约100~3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冬春多大风,如改则≥17米/秒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有200天之多。

纳木湖色

     羌塘高原是世界上海拔{zg}的内流区,流域集水面积小,大部分地区地表径流匮乏,河网稀疏,且多季节性河流。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是xx的高海拔湖群区。大湖集中分布在黑阿公路以南,如纳木错、色林错、当惹雄错等,多数湖泊属构造成因。全新世以来气候旱化,湖泊退缩现象十分明显。湖盆周围湖成平原广布,山麓堆积发达。湖泊大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极少。南部多碳酸盐型咸水湖,往北盐化过程强烈,以硫酸盐型盐湖占优势。许多高原湖泊盛产食盐,并有硼砂、钾盐和许多稀有元素,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生长在羌塘高原上的植物种类较少,高等植物约有400种。由紫花针茅为主组成的高寒草原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地带性植被。随着寒旱化的增强,青藏苔草在羌塘北部有较大的比重。高寒草甸在本区呈斑状局限分布于高山阴坡。高山草原土土层浅薄,砂砾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少,剖面中有碳酸盐存留且呈碱性反应。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野驴

     本区是以放牧绵羊为主的牧区,需加强管理实行轮牧,注意防止大风和干旱的危害并消灭鼠害。羌塘北部牧草低矮、稀疏、产草量低。尚有相当面积的“无人区”,进一步开发利用时除注意合理利用外,需重点xxx、畜饮水问题。由于人类活动较少,羌塘北部是野牦牛、藏羚、野驴等的xx乐园,200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决定在这里建立{gjj}自然保护区。

六、阿里西部山地

阿里苍茫的土林

     阿里西部山地位于青藏高原西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它北起喀喇昆仑山脉,南抵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冈底斯山脉所贯穿;东连高亢的羌塘高原,西与西喜马拉雅和克什米尔地区相毗邻,呈南北向延伸,行政上属于西藏阿里地区西部。本区高山、盆地与宽谷相间,地形比较复杂。山峰高达海拔5000~6000米以上,冰川面积有限,宽谷、盆地一般海拔3800~4500米,主要包括印度河上游的象泉河(郎钦藏布)、狮泉河(森格藏布)流域以及北部的班公湖盆地。

     这里太阳辐射强,温度条件仅稍逊于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最暖月均温10~14℃,但冬季仍较寒冷,最冷月均温为-9~-13℃。受周围高山阻隔,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仅对西南边缘山地有影响。境内干旱少雨,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南部不及200毫米,中北部为50~150毫米,冬春则多大风天气。

阿里特有的野生沙棘

     温暖干旱的气候使本区分布着以沙生针茅、驼绒藜和灌木亚菊为主的山地荒漠草原和荒漠植被。高山上有紫花针茅和青藏苔草占优势的高寒草原、南部还有变色锦鸡儿灌丛生长,甚至组成连片的灌丛草原景观。

     这一地区除南部海拔较低谷地有农作物外,基本上是以放牧绵羊和山羊为主的牧区,北部是高原上山羊比重{zg}的地区之一。这里存在着大片无水草场,冬春草场较紧张巨缺乏割草地,偶而还有冬春雪灾,都是牧业生产发展的障碍。低海拔河谷地区耕地面积不多,种植的作物种类比较单纯,以青稞为主,还有春小麦和豌豆。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没有灌溉便没有农业。

     阿里地区众山环抱着神山圣湖,每天都迎来各方朝圣者。

七、昆仑高山湖盆

逐水草而牧的牧人

     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脉南翼没入羌塘高原北部高原面上,与高原湖盆间相对高差仅为1000米左右。本区南界喀喇昆仑山,其东延部分断续展布与可可西里山相连。昆仑山冰川融水注入其南翼羌塘高原上的湖泊,如郭扎错、阿克赛钦湖等。本区高山上以寒冻剥蚀作用为主,并有连续多年冻土分布。

     本区气候严酷、干旱,昆仑高山湖盆的主体部分最暖月均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属寒冻干旱的气候类型。

高原植物—占地梅

     以垫状驼绒藜和藏亚菊为主的高寒荒漠以及由高寒棘豆、帕米尔委陵菜、糙点地梅组成的高寒座垫植被是本区高山湖盆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垫状驼绒藜广布于湖相平原上;山麓洪积扇上则由青藏苔草为主组成高寒荒漠草原。这里植被覆盖稀疏,植株矮小,甚至出现几元植物生长的阿克赛钦——“白漠”。

     由于气候恶劣,草场质量低,开发条件差,本区高山湖盆仅在暖季可放牧部分绵羊。

                                             (文章来源: 《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地理》作者: 杨勤业 郑度)



郑重声明:资讯 【西藏自然地理(8-3)_席振安的教研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