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豹战机总体战力不逊苏30:火力过强影响出口_铁军老兵_新浪博客

 
 5月31日,《中国航空报》刊登对国产歼轰-7A“飞豹”战机航电副总设计师陈骊醒的专访,披露了军工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为“飞豹”研制出国际{lx1}的航空电子设备的内情。这篇报道再次证明了该机极高的国产化水平。综合国内外媒体近段时间的报道,“飞豹”的总体设计虽不算前卫,却堪称解放军主力战机中对国外零配件依赖最小者,这一先天优势令其易于改进升级,部署和出口也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总体战斗力不逊俄苏-30

 

    就“飞豹”战机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常对中国新型武器说三道四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也表示肯定。今年6月出版的该杂志称,发展中国家的空军不一定非要好高骛远地追求先进多用途战机,掌握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成熟机型才是正确之路。对中国空军而言,“飞豹”正是这样的理想选择。同时,中国海军航空兵也在持续换装该机。

 

    综合媒体披露的情况,“飞豹”确实是一款适合中国国情的战机。按照《汉和》的说法,该机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相当全面,多功能火控雷达、电传操纵系统、地形跟踪系统应有尽有。不仅如此,与“飞豹”搭配的xx制导武器也实现了全面国产,如KD-88电视制导导弹、“雷霆”激光制导xx、YJ-91反辐射导弹等。考虑到其7吨左右的载弹量和超过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飞豹”的总体战斗力并不逊于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  升级、部署无需看外国脸色

 

    分析认为,“飞豹”是中国主力军机中受外界影响最小的型号。特别是在动力系统方面,该机总设计师陈一坚、试飞员徐勇凌等人曾多次对媒体表示,“飞豹”使用的WS-9“秦岭”发动机是中国最早能够独立生产的大推力发动机。虽然系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但相比设计复杂的俄制AL-31发动机,WS-9的成本更低,实用程度更高。

 

    由于拥有xx自主知识产权,设计单位对该机的全部性能参数都了如指掌,为后续升级提供了便利。美国“环球战略网”曾刊登分析文章,称解放军缺乏专用电子战飞机,为弥补空白,一种特制的干扰吊舱已在“飞豹”上进行了测试,可同时对多个敌军雷达实施压制。此外,一种隐身化的“飞豹”据传也在开发中,但目前尚未发现其开始试飞。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自俄罗斯引起苏-27战机时,俄方曾对该机的部署地区做了限制。“飞豹”作为国产型号,自然不会面临这方面的问题。近两年,日本防卫省多次宣称中国军机在东海活动频繁,其中就包括“飞豹”,这也印证了该机在执行多种任务时的灵活性。

 

    火力过强反而影响出口

 

    由于“飞豹”受到解放军好评,该机是否会出口也受到xx。《汉和》称,“飞豹”是中国目前惟一能够立刻推向国际市场的多用途重型战机。至于歼-10和歼-11,短期内尚无法争取大量订单,制约因素主要是二者的俄制发动机。

 

    该刊分析说,性能可靠的“飞豹”之所以没能获得出口订单,原因之一是该机火力过于强大,可携带射程200公里的反舰导弹,再加上自身1000公里的航程,足以对别国的航母战斗群构成威胁。因此,如中方向其他国家出口该机,可能面临西方的政治压力。

 

    以“飞豹”为标竿,全面国产化已成为中国军机的发展趋势,外部因素对中国xx航空工业发展的制约正逐渐消失。未来,解放军将拥有更多中国特色的{yl}装备,它们的出口也会令“中国制造”,成为国际军贸领域里的生力军。

 

     在轰—7的酝酿过程中,因空、海军作战对象和使用武器不同,对轰—7的座舱布局有不同的要求,空军要求并列双座,海军要求串列双座。1977年11月召开了轰—7飞机方案评审会,在“一机两型”的基础上分别有并列双座的空军型和串列双座的海军型,同年11月9日航空工业部以(77)三院1153号文上报“关于轰七飞机座舱布局问题的请示”。1980年8月总参谋部、国防工办以(1980)办科字第397号文批准了在“一机两型”、“串座先行”的设计原则,空军型在论证后中止研制,海军型于1979年作为重点项目正式开始研制,1979年7月木质样机通过审查,此后,为了更好地突出低空机动性能,对原方案进行了局部调整,同时,轰—7(串)飞机的研制进入了全面打样设计阶段。 1980—1981年,因国民经济调整,缩减了新飞机的研制经费,轰—7的研制进度放缓,1982年3月15日,国防工办以(82)办科字129号《关于加快轰七飞机研制的请示》上报中央有关领导,建议加快轰—7的研制,以便满足xx急需。1982年4月经xxx、赵紫阳等领导同志批准,轰—7飞机被列为常规武器装备重点项目,全面开展研制工作,恢复加快进度。1983年初,先后完成了轰—7飞机结构、强度和系统原理性试验164项,同时转入全面详细设计阶段。

 

  为了加快轰—7的研制进程,缩短飞机定型周期,1984年,国防科委下发了(1984)科六字第339号文,确定将轰—5鱼雷机改装为YJ—8型空对舰导弹武器系统的试验机,称为“鹰”式试验机。该试验机由603所改型研制,海军4724厂制造。1987年5月25日,“鹰”式试验机在上海大场机场成功进行了YJ—8型导弹武器系统试验。

 

  1985年面临下马,1986年再度恢复,1987年试制批共试制了6架原型机,其中1架用于静力试验,1988年12月14日原型机首飞,共有5架原型机投入试飞(083),1992年预生产型装备海军航空兵试用,1998年正式设计定型,并装备海军航空兵第6师,至2000年海军航空兵共装备约20-24架,主要用于攻击敌战役纵深目标、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攻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远程截击、护航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飞豹战机总体战力不逊苏30:火力过强影响出口_铁军老兵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