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刮刮井_清水荷叶_新浪博客

魂牵梦萦刮刮井

 

每次回家乡---施洞,都要痛痛快快地喝上几口刮刮井的水,尤其是三伏天,一口井水下肚,丝丝凉意瞬间袭遍五肺六脏,沁人心脾;冬天,品一口井水沏泡的清茶,清香、爽口,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刮刮井位于施洞镇烟草站后面,是一口石砌的方形水井,水井三面严严封实,正面留有半米高左右的一个敞口,供人们伸手进去舀水,因用瓢刮一次,得一小勺水,故得名刮刮井。

水井的正前方有一颗参天古树,茂密的枝叶像一把巨伞,常年累月为水井遮风挡雨,尤如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宽大的胸怀庇护着自己的孩子。每天,从晨光熹微到幕色降临,前来取水的村民络绎不绝,井里的水是用瓢一小勺一小勺刮出来的,因此,取水的人都需要耐心排队等候。等候的时间,老人们索性坐在水井旁边的石凳上,抖抖烟杆,装上叶烟,“吧拉吧拉”抽上一阵子,小孩则三五一伙唱几首童谣,或玩几场小游戏。从井里舀水对于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都是一项利索活,只见他们蹲在水井边,身子稍稍向前倾,手腕在井里轻轻一舀,一小瓢水就出来了,随着“哗”的一声响,水倒进木质的水桶,立刻溅起了朵朵晶莹剔透小水花,大约一杆烟的功夫,一担水就舀好啦。每天,桶儿的叮当声、扁担的吱悠声、舀水的“哗、哗”声,在这里奏成了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成了施洞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听长辈们说,这口井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不管天晴下雨,水都源源不断的流出,从末干涸过;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里刮水,井底的中央已被水瓢刮起了一个椭圆的漩涡,似一枚漂亮的大贝壳。

    施洞境内有好几口水井,但水质都无法与之相媲美。大家无不竖指称赞刮刮井的水入口甘甜,煮沸后没有水垢,做出的饭菜清香可口,洗出的衣服洁白干净。

通向水井边的小路,每天都是湿漉漉的,有井水的滋润,路边的小草长得格外葱郁,叫不上名的小花也开得分外娇艳,一眼望去,美不胜收。大凡来施洞旅游观光的游客,都要到刮刮井边来,亲自蹲下身子,朝着漩涡状的地方舀一勺子水,一饮而尽,清凉可口的井水让游人美了、醉了。刮刮井的水,村民除了用来洗衣做饭,还用来酿制米酸汤,酸汤菜是苗家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用此米酸汤煮成的酸汤鱼,更是一道绝美的佳肴,吃了,准让你余尤未尽、赞不绝口。家乡八、九十岁的长寿老人很多,大概和常年饮用此水有一间的关系吧。

苗家姑娘洗头,取的也是刮刮井的水,她们先用两片成熟的皂角,捣烂,放在头上反复揉搓,再用井水清洗干净,这样洗出来的头发柔顺、黑亮。每年农历315姊妹节,漂亮的头发加上一身亮丽的盛装,会让她们显得楚楚动人。

在苗家,水井是圣洁、光明、美好、无私的象征。它默默奉献自己甘甜的泉水,养育一方百姓,从末向人们索取什么,因此路人取水解渴的时候,都会摘一片小草,打成结,放在井边,表示感激;家中小孩子体质较弱的,家长也会带其孩子到井边来拜祭,以求水井神灵保佑孩子免灾去疾,长命富贵,易养成人。我出生时,爷爷给我取的名字里就有一个“井”字,其意是希望我能沾上井水的灵气,健康成长,长大后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水井养育了家乡人,也陶冶着家乡人的品格,文明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在施洞人身上代代相传。多少次在梦里,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水井旁,舀一瓢清凉的井水,美美的痛饮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魂牵梦萦刮刮井_清水荷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