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绿色生活- 皆明- 皆明- 和讯博客
再说绿色生活 [原创 2010-06-10 11:00:51]   
    前面说了与汽车有关的绿色生活,意犹未尽。这汽车毕竟还不是与人人有关,似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这里就再来说说以前普通百姓的绿色生活,对象就是极其平常的“水”,普遍而且有代表性。

    五十年前,在苏南地区别说农村就是象苏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居民饮用或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水和井水,很少用自来水的。

    古城河内外道纵横交错,河水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比较干净,“枕河人家”生活用水基本都是就地取材。

    小巷深处的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以上的水井,有的巷口还有由社会慈善人物出资开掘的“公井”。井水冬暖夏凉,清澈甘洌,就是今天的矿泉水,而且是不花钱的。

    有些人家的院子里还有一两只大水缸,那是专门接蓄雨水的。雨水从屋面汇流到屋檐下的一排天沟里,再通过“晴落管”流入水缸里备用。有人叫它“天落水”。

    井水和天落水都用于洗漱或饮用做饭。不少人家都很讲究,在厨房里备有一只专用水缸,无论是盛放河水、井水还是天落水,要用明矾处理一下,并定期更换。大多数人家的淘米洗菜洗衣服以及打扫卫生包括洗涮马桶都去河边。

    “大跃进”以后,市区办起不少工厂,河水逐渐被污染,人们除搞卫生洗涮马桶还用河水以外,其他用水都是由井水唱主角了。这时街头巷尾出现一些自来水的供水站,一般人家洗漱或饮用做饭的水就去那里买,很便宜,一分钱可以买四水桶,每桶水约12,5公升,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父母和三个子女)用{yt}。

    那岁月已经有自来水厂。由于大家的收入都比较低,家庭子女多,生活负担重,而装自来水要付出一大笔工程费用,还要付日常的水费,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几乎是xx性的开支,所以除了单位和极少数大户人家安装自来水之外,很少有寻常百姓家安装自来水的。直到六十年代中期,苏州推进城市建设,主干道弹石马路都改造为柏油路面,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沿途的居民安装自来水可以免除一大笔工程款和水表款,还包月优惠用水,我老家就是在1965年安装自来水的。不过即使安装了自来水,在使用时还是很节省的。搞卫生还是用井水;淘米洗菜洗衣服先用井水洗一、两遍,{zh1}一遍才用自来水清洗。因为井水不要花钱,自来水很干净而是要付钱的。

    那时候市内还没有煤气、石油气,即使煤炉用的人家也不多。一般人家都有烧柴草的灶头。有一个锅的“独眼灶”,比较普遍的是两个锅的“两眼灶”,人口多的人家是三个锅的“三眼灶”。那时候人们生活都很节俭,灶头主要是炒菜做饭,很少用于烧开水。洗漱的热水来自灶头上的“汤罐”。汤罐就安装在两只铁锅之间的灶头烟道上,利用余热加热里面水,容量大约3、4公升水。如果烧菜做饭的量大时,汤罐里的水也会烧开灌装进热水瓶。

    还有一只紫铜罐,有盖可密封的,容量与汤罐差不多。在烧好饭以后,将装满水的紫铜罐塞进灶膛灰里利用灶灰余热加热水,半个小时之后里面的热水可以用于洗脸洗脚。

    夏天,有的人家洗澡水也不用烧,一早把大浴桶盛满井水,放在天井或者园子里让太阳晒,到傍晚时分,浴桶里的水已经晒热,就可以洗澡了。

    饮用的开水基本上都是去附近巷口的“老虎灶”买。一分钱可以灌装两热水瓶。 

    苏州人家的灶头在大跃进以后就逐渐退出人们生活了,改用煤炉了。而郊县农村一直沿用至今。在苏州农村有的人家厨房里,可以看到灶头、煤炉和液化气灶具同时并存的景象。

   这就是与水有关的绿色生活,你向往吗?

郑重声明:资讯 【再说绿色生活- 皆明- 皆明-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