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回忆之2002年_千寻_新浪博客

2002年·冲出亚洲后的全民狂欢


 

[2002年巴西捧杯]


苦等了四十多年,中国终于首次踏上世界杯舞台。这与一年前申奥成功一起,把中国人的“体育爱国情结”推向了顶点。学校纷纷停课,政府机关全体放假,都只为关注国足的表现。一些球迷更是不惜重金,亲身飞赴韩国感受世界杯的魅力。以足彩为首的各种各样体育彩票也应运而生。这种全民体育热情从那时起一直持续到08年北京奥运会,甚至今天。

 

国足首演:

 

 [2002年世界杯,首次圆梦的国足并没有能在世界杯舞台上斩获{sg}进球,不过倒是收获了中国足球在世界杯的首张红牌。在小组赛{zh1}一场与土耳其的比赛中,中国队上半场早早0-2落后于对手,米卢在下半场换上了邵佳一加强进攻,不过登场仅仅10分钟,邵佳一就因为背后铲倒埃姆雷被主裁判直接红牌驱逐出场]

 

一场并不成功的爱国教育  

 

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把体育运动水平视为国力的象征,视为与西方世界角力的重要途径,有人甚至将其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尊严和荣誉高度上来讨论。好不容易打进世界杯的国足首战便完败给名不见经传的哥斯达黎加。不少被组织起来看球的学生无法接受结果醉酒闹事,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成马上又要开展维稳心理辅导。

 
中国队世界杯首战0-2败给了哥斯达黎加,看见美洲人进球后疯狂庆祝,许多集体看球的人立即爆发出骂声。

 

回忆片段  

 

● 李承鹏:中国队出征之前,在昆明,一位前国脚跟我说:这届国家队就是去旅游的。从集训开始,就根本没做什么系统准备。

  

● “中国队在明年世界杯赛上最理想的结局是一胜一平,胜哥斯达黎加、平土耳其,而在巴西队面前则几乎没有什么胜算。”谢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国足的世界杯前景作出如此预期,这也是当时众多中国媒体的“乐观”猜测。

 


[无数球迷在电视前收看国足比赛]

 [央视女主持沈冰直播世界杯一度落泪]
  

2002年,世界杯首次来到亚洲。球迷对它的期盼犹胜以往,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看球不用再熬夜了。然而世界杯开赛后,球迷发现要看球似乎比以往更加困难——许多比赛被安排在下午或傍晚,与工作学习时间不可避免地撞车。许多人用逃课或翘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而,有中国队的比赛他们大可不必这么做。

 

中国队历史上首次亮相世界杯决赛圈,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兴趣。按照足协的如意算盘,只要首场拿下名不见经传的哥斯达黎加队,中国队便能看到出现的曙光,事实上当时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多方造势下,许多学校领导将这视为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纷纷安排将“班会课”和体育课调整到比赛当天下午,打开电视机让全校学生一起看球。上海一家小学甚至在教学楼上悬挂高达3层楼的竖幅,上书“全体师生为中国队加油”。

 

据统计,北上广等几个大城市至少有40%的中小学组织收看了比赛。而在没有停课的学校,学生们只好偷偷用收音机、BP机等工具,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紧跟赛事进展。

 

在环境更加宽松的大学校园,体育馆、电教室、食堂等所有有电视机的地方全部被挤爆。学生们大汗淋漓,但热情高涨。每一次中国队队员突进禁区时,他们都会拼命叫好;如场上有射门,叫好声更是震耳欲聋;中国队落后,学生们更是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来助阵。除此以外,很多企业都为球迷能看上这场球而大开绿灯。某网站规定,下午看球时间全体放假,专门腾出会议室,用投影仪让员工们看球。而一些政府机关也有了相对宽松的规定,没有紧急任务的职工,允许看完球后再去工作。一位球迷回忆说,“我那天下午是打算去医院看病的,但到了医院之后,才发现医院内科的医生都不见了。一问才知道不是急诊的医生都去看中国队踢球了。我也没想着去投诉,立刻就近挤进了一个有电视的地方,自己也看起了比赛。”

 

事实上,进入千禧年以来中国人对足球的狂热更胜以往。一方面电视直播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不少居民已经在家里用上了大背投、“平面直角”这样的电视机来看球;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兴起,球迷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足球有关资讯,不必再等待每周一份的报纸或者电视节目。而02年世界杯中国队的入围,更是将许多平时并不关注足球的人“拖了下水”。当时AC尼尔森公司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展开的调查显示:世界杯吸引了82%的中国人的热情关注,而其中有66%是“非球迷”。

 

自改革开放以来,积弱已久的中国人一直把体育运动的水平视为国力的象征,视为与西方世界角力的重要途径。女排在八十年代获得“五连冠”,便被认为是“扬了国威”。然而足球作为世界{dy}大球,中国队的表现却一直如此窝囊,这成为了压在中国人心头的一块大石,有人甚至将其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尊严和荣誉高度上来讨论。

 

苦等了四十多年,国足终于冲出了亚洲,与一年前申奥成功一起,把中国人的“体育爱国情结”推向了顶点。预选赛的顺风顺水和神奇教练米卢,都让国人对世界杯征程有了更高的期望。然而结果众所周知,中国队首战在踢得不算太糟的情况下还是0-2败给了哥斯达黎加。事后不少人无法接受结果而醉酒闹事,一些愤怒的学生甚至在校园内乱扔石块,打碎各种各样的饮料和啤酒瓶。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成马上又要开展维稳心理辅导。广州一家中学从比赛结束起便通过广播不断重复“中国队是虽败犹荣,要继续为中国队加油……”

 

出国看球:难逃公费旅游之嫌  

 

02年世界杯在韩日举行,对于中国球迷来说现场看球的梦想似乎触手可及。据统计,当年中国球迷赴韩看球的大约有四五万人,直接总费支出达到6亿人民币。但中国仅从国际足联分得了大约两万张球票,韩国看球旅行团三晚四天的行程最少都要近万元,高昂的价格将大批球迷挡在世界杯门外。而{zh1}到了韩国的中国人大多来自团体旅游——主要是有公款消费之嫌。

 


[在中国队首战哥斯达黎加的比赛中,共有两万名中国球迷到场助威。图为一对父子球迷在为中国队加油]


回忆片段  

 

● “要问他们是真正的球迷吗?我看有些连伪球迷都算不上,反正是享用一次不必自己花钱的昂贵旅行。”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调侃道。甚至有人干脆把赴韩国看世界杯的少数人归纳为“非富则贵”一族。

  

● 中土之战赛后,汉城上岩体育场外路旁的草坡上有中国球迷高声唱起国歌“起来,起来……”,国歌没能挽救球迷们的心情,后面传出一个声音:“中国球迷也只能在场外发泄一下。”

 


[世界杯球票国内售价十分昂贵]

[北京球迷{lx}王文混在韩国球迷中]
  

无论世界杯是在欧洲还是在美洲举行,以往中国人总是要一夜看球到天明。而去现场看球对中国球迷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般。但02年世界杯在韩日举行,让中国人一下子与这个梦想如此接近。

 

自从宣布中国队参加的小组赛所有场次均在韩国境内举行后,当时就有很多韩国媒体相继预估中国大概有十万以上球迷将跨出国门赴韩观战。甚至有韩国的研究机构预测,中国游客将在世界杯期间带动韩国交通、住宿、旅游、饮食等方面10亿美元的消费。可是,据世界杯后的统计,中国球迷赴韩看球的只有四五万人左右,出行的直接总费用不过6亿人民币。由于地缘关系,北方球迷相对多些,从北京签证出境的有近3万人,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广东地区只有3000人左右赴韩国摇旗呐喊。中国球迷赴现场看球的热情不容置疑,国内旅行社也都为世界杯金矿心动,谁不想进场分一杯羹呢?但是结果比预期大大缩水,还得从几方面去分析。

 

据了解,韩日世界杯国际足联向中国足协分配了14949张门票,中国足协将其中的10749转手给了中旅国际{dj2}代理。之后,国际足联又向中国足协追加了五千张球票。前后将近一万五千张流到国内市场上的官方正规球票,放在十亿人的分母上显得杯水车薪。平日赴韩旅游报价仅四千多元,据当时中旅国际提供的报价单,仅观看单场比赛,三晚四天的行程最少都要支付近1万元人民币。中旅国际和湖南体育旅行社组织的两场比赛九日游报价竟高达1万8/人。于是被垄断的旅游资源,还有体育资源,使旅行社制造出脱离市场行情的离谱价格,最终将众多球迷挡在了世界杯大门之外。

 

囊中羞涩的中国球迷不无抱怨起稀缺的门票和高昂的费用,但最终出席世界杯旅游“盛宴”的少数中国人是一个怎样的消费群体呢?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报名参团的顾客有一个明显特点:八成以上是团体。一家大旅行社部门经理透露,团体报名的多是些名气较大的企业,他们无外乎将赠送世界杯旅游作为一种公关手段而已。“要问他们是真正的球迷吗?我看有些连伪球迷都算不上,反正是享用一次不必自己花钱的昂贵旅行。”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调侃道。甚至有人干脆把赴韩国看世界杯的少数人归纳为“非富则贵”一族。世界杯旅游的团体消费热也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微辞———主要是有公款消费之嫌。

 

不管怎么说,这一年能到现场看球的中国球迷都是幸运的。“老六”张立宪在他《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这本书里就描述了在韩国世界杯期间的所见所闻:到了韩国,才发觉就像在国内出了趟远门。到处都是中国球迷,还有一些国产女性聚集在一个叫什么“洞”的地方疯狂购物,而路边的酒吧里,是一堆堆的中国足球记者呷着青岛啤酒,煞有介事地体验着出国采访世界杯一线的威风感觉。往国内打个电话也很便宜,我跟留守北京的太太汇报说,我经常在饭馆跟服务员说句“小姐,来点儿辣酱”,看对方听不懂,才突然意识到这是在外国。哦对了,还有路边招牌上的字,除此之外……刚说到这里,我看到一处公交站牌广告,印着硕大的八个汉字:“我有嘉宾,鼓之瑟之”,顿时闭上了嘴巴,心里同时涌起一股暖流。

 

足彩开售:那段赌风盛行的日子  

 

为了打击世界杯赌球,国家体彩中心02年专门出台了一套世界杯足彩玩法。而雷人的是,他们竟将16场比赛的竞猜结果随机印制在彩票刮奖区内。结果当年世界杯足彩销售不足3亿,而地下赌球则大约从中国掠走了125亿元人民币。足彩与赌球的{dy}次正面交锋以完败告终。事实上不光赌球,2002年前后几乎是近年来中国赌风最盛的一段时间。各种私彩纷纷冒头,其中又以“xxx”最为流行。

 

02年世界杯某球队以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断晋级,导致当时中国足彩“八强竞猜”全国无1注猜中。


回忆片段  

 

● “2002世界杯八强足球彩票”开奖无一人中,一位赌客开玩笑,如果你花足够的钱把八强给买断,那可就是500万,因为除了你没人中了。当时有报纸算过帐,通过排列组合筛选后,全包该玩法大约是50万左右资金。

  

● 在江西省寻乌县,由于地下xxx猖獗,大庄家坐收渔利,大量码民去银行取钱,县城几家银行的钱不仅都快被取空,而且人们的消费状况严重到两块钱一斤肉都没人买。

 


[足彩开售,xx点里挤满彩民]

[“曾道人”私彩指南风靡一时]
  

千禧年过后,互联网和手机通讯越来越发达,人民群众的财富观开始进一步压倒真理观。于是球场就变成了赌局,球迷纷纷兼职赌客。为了向外围赌球宣战,2002年3月国家体彩中心主任孙晋芳公开表示“如果足彩竞猜世界杯,无异于抓住了更大的金娃娃”。事实上体彩中心也是这么做的,早在半年前,北京、上海、辽宁、广东、山东等12个省市便已率先发行了中国足球彩票。它是{dy}个全国联网销售,而且共享奖池的彩票玩法,动辄数千万的奖池引人注目。

 

一位名叫“江南一哥”的彩民回忆说,“我只知道猜中13场比赛就有500万,于是就偷偷的开着工地的东风车去了城里。当时我还不懂复式xx,写了满满两大张的A4纸。xx点老板见我这架势,连忙把我当贵宾笑脸相迎,还给我递了一支烟”。足彩首轮70天的发行结束后,累计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各省市的足彩xx点前部挤满了排队购彩的人龙,甚至出现一名香港商人花300多万在福建全包足彩13场的奇闻。

 

那段时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体育报纸《体坛周报》和《足球报》率先推出了有关足彩xx的增刊;随后各大城市的日报和都市报纷纷开设足彩版;各种从港澳流传进来的小报小刊亦能随便在报刊亭买到,其中一份在南方颇为流行的报纸名字简单直白——《球财》。在这些报纸上,每天都有一群不知哪里来的“专家”、电视解说员、足球教练员、球员,甚至裁判员在报纸上对足彩发表阔论。一些彩民由于特别相信他们的推荐,据此重金xx却颗粒无收。当然,“名家”自然也有准的时候。2001年第01004期,足彩13场赛果几乎没有冷门,于是“专家”纷纷命中——当时竟有30万注彩票同时获奖。而两周后的足彩头奖奖金更是低至3599元,“火锅奖”成为了彩民当初最难忘的记忆。

 

另一方面,这些足彩报纸不光比对每支球队实力,主客场的变化,球员的伤病情况等等,还搬出东南亚或欧洲xx集团开出的盘口说事,用“盘口”、“水位”等概念来为人们提供足彩参考。这相当于为赌球知识来了一次全民普及,在足彩火爆开售的同时,地下赌球却以快得多的速度在中国发展壮大。名记李承鹏在新近出版的《中国足球内幕》一书中写道:“八九成的中国赌球者都在这一时期下水”。

 

事实上不光赌球,2002年前后几乎是近年来中国大陆赌风最盛的一段时间。“xxx”、中国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外围码等私彩在全国各地纷纷冒出,其中又以“xxx”最为流行。当时国企改革造成大批工人下岗,在精神空虚和生活的压力下,很多人把“xxx”当作一个从天而降的神话。特别是在致富之道匮乏的农村,一时间人们的口头禅从“吃饭了吗?”变成了“有特码么?”

 

国内地下“xxx”的玩法要求赌民从1至49中选出一个数字,如果符合当期香港“xxx”开奖的特码,就可获得40倍于所押赌注的奖金。于是这49个数字被人们赋予了形形色色的聚类依据和组合方式。比如不同的数字分属十二生肖中的不同动物,还比如按单双,按五行排列等等。各种渠道的传言让“信息不对称”的赌民相信,特码是在摇奖前就已经定了的。他们把种种认为隐含特码的暗示信息,称为“玄机”。湖南平江县居民刘爱莲这样解说《天线宝宝》中的“玄机”:“它要是演小孩洗澡,嘴里还念叨着‘用肥皂洗干净’。你就该想了:肥皂在老辈人那里叫‘洋皂’,那这意思就是要买‘羊’!”更有愚昧者,不惜通过电话从所谓的香港“曾道人”、“白小姐”手里高价购买特码“内幕料”,未赌先输。

 

到了2003年,“xxx”在中国造成的危害已如蝗虫过境。佛山一名打工仔赌xxx输掉750元,要求赊赌债被拒,一怒之下挥刀将庄家杀死;深圳一对经常赌“xxx”的夫妇,因为输了600元而争吵,败家汉盛怒之下将烂赌妇勒死,然后跳楼xx毙命。更为荒诞的是,福建泉州市发生连环庙宇纵火案,3镇15庙遭焚毁。虽然未查明真凶,但一般被认为与“xxx”xx有关。因为赌徒下注前多会到庙宇祈求“仙人指路”,输得血本无归后迁怒神佛,焚庙泄愤。

 

2002年的中国人与世界杯


● 通过电视观看世界杯的中国观众有70亿人次。传统体育报刊继续成为球迷重要的赛事信息渠道。虽然互联网还不能做到视频直播,但是海量的赛事信息和良好的互动让数千万网友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杯。

 

● 到了千禧年,大尺寸CRT电视开始普及,价格的普遍下滑使很多家庭中都用上了34英寸的大尺寸电视。国产品牌在这场低价CRT战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国产电视当时炒作概念,纯平、超平、锐平等名词搞得消费者一头雾水。背投电视较大的尺寸成为当时的一个热门选择,虽然画质上无法替代CRT产品。

 

● 因为是中国队首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而且没有时差影响,所以中国人看世界杯的热情空前高涨,到处都能看见扎堆看球的场景,学校食堂、宿舍,公司办公室、会议室,酒吧、广场,到处都在谈论着世界杯。

 

● 中央电视台成了{zd0}的赢家,广告收入猛增到4.5亿元人民币,全年广告收入到70亿。饮料广告、非xx药和保健品广告、服饰广告、通讯广告是当时的广告四大梯队。耐克铁笼3对3蝎斗广告堪称当年最经典的广告。

 

● 茶饮料成为饮料的主产品,果汁饮料发展后劲最足;含乳饮料呈下降趋势,纯奶、鲜奶发展迅猛。改制后的健力宝推出第五季系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主要占据了城市市场,非常可乐主要优势在广大的农村。

 

● 361度、特步、德尔惠、鸿兴尔克、喜得龙、爱乐、恩乐、金苹果、贵人鸟等运动品牌不断加上广告宣传力度,加上此前的安踏、康威等,一时间出现了国内运动品牌“围剿”洋品牌的局面。

 

● 这一届世界杯最耀眼也最受中国球迷喜爱的球星是罗纳尔多,他不仅个人独进8球,还帮助巴西队第五次夺冠。卡恩、巴拉克、罗纳尔迪尼奥、里瓦尔多、克洛泽、维耶里、贝克汉姆等表现非常突出。首次打进决赛圈的中国球星有xxx、范志毅、孙继海、李铁。

 

● 甲A各队大哥级球员的年薪底限是200万年薪,{zg}薪是实德队的xxx,大约在500万-600万之间。国奥级别的年轻球员年薪也有30-40万。不过也存在贫富不均的情况,有些俱乐部的球员月薪一万到几千元不等,八一队球员就更少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世界杯回忆之2002年_千寻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