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缘(三)——通臂高手(原创)

武之缘(三)——通臂高手(原创)

2010-06-06 23:43:00 阅读17 评论15 字号:

 

隐约记得,是大二的时候,体育课开始可以自选科目了。就是说,上体育课不是按照原来的班级上,而是选相同科目的人一起上。我当时选的是足球。因为篮球、排球、田径之类的在中学就已经玩了很久,一点吸引力也没有。而体操类一直就是我非常惧怕的,自然是不会选。武术课是有的,但因为已经和民间师父在学了,所以,对学校的武术课是有点鄙夷的,认为无非就是学点简化太极拳、太极剑什么的,岂是吾等要学的?!结果,就在要开始上课的时候,却通知我另外选一门。说是选足球的女生太少,没法开班。那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武术吧。不过,心里也担心,会不会因为同样的理由被拒绝。好在,很快有了消息,说是可以了。我诧异地问:“有那么多女生练武术吗?”被告知:“不多,但老师说可以男女生一起上。”心里先对这老师有了好感。

话说{dy}节武术课,还没上就先大吃一惊。那武术老师除了一米八几的个头和那身运动服看上去和“习武之人”有点沾边,其他的外貌那是全然一介书生啊!一丝不乱的发型,不深不浅的微笑,不温不火的语调,不疾不徐的步伐,让那身运动服仿佛透出阵阵沉静飘逸的书卷气。而他那一米八几的身材也是那种清瘦型的,而并非孔武有力的那种魁梧型,所以,更是多了几分瘦削洒脱的气质。

说到上课的内容,更是让我吃惊不小。原来这位王姓老师,大学里修的是跨栏(难怪身材那样修长)。那年月刘翔还没出名,国人对跨栏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狂热和崇拜。后来偶遇北京郊县一位回族通臂拳高人,拜师学艺,并学有所成。所以,王老师在我们学校,体育课基础课阶段是教跨栏,自选课阶段教武术。

因着王老师的缘故,对通臂拳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了那“达他人所不能达”的境地,不仅仅在于通臂之长,出手之迅,还在于心意之远!前两者是技法,后者则是心法。现在依然记得,{dy}次触到原来认为不可能触到的标靶时的兴奋;依然记得和同学在宿舍嬉闹,比别人更快捷的出手,连自己都觉得惊诧!

我们那时上武术课,不比其他项目,都是在篮球场、排球场或者田径场什么的,而是在“果园教室”。之所以叫“果园教室”,是因为那间教室周围种满了各种果树,有核桃、山楂、苹果和柿子。其实,那时候,我们学校到处都是果树,大概因为其他的地方都是楼房,房子都比树木高,惟独这间教室是掩映在果树间吧。反正,单这名字就充满了甜蜜美好的感觉。而且,这教室只有体操课和武术课在里面上,所以,不是什么同学都有机会进去的,就又多了几分美滋滋。

王老师的课是从通臂的基本步伐和手法开始教的,大概和很多同学的想法差异很大,以为可以学些糊弄人的拳脚功夫呢,因此,觉得很是枯燥。而我却觉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所以,没几节课,我的优势就表现了出来。班上一共三个女生,另外两个女生自然不在话下,竟然很多男生规定动作完成的质量、出手的速度和击打的点都没我好。我自然是美得不得了,王老师对我这个女弟子也是青眼有加。记得那时候的体育课考试,达标项目我都是免考的。现在想来,还美在心头呢。王老师上课,一直温文尔雅。示范完动作,就开始让我们自己练,他在边上巡视指点。那头发始终是一丝不乱,言行举止也始终是那么儒雅潇洒。那时候是真的知道了什么叫藏而不露、刚柔相济。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就那么充满期盼。期盼到那个飘满果香的教室上课,期盼向那个充满魅力的老师学习。

王老师一直很反对野蛮粗暴的练习方法,他认为运动是一门科学,并非简单的“苦练”,从他自身的言行举止xx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运动理念的践行。就是如此温文尔雅的王老师,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让我们见识了他的固执和坚持。

当时正好要召开北京大学生武术运动会,王老师被邀请当评委,他断然拒绝了。说是那种竞技比赛的武术和他所学的武术xx不是一回事,难当此重任。恭谦中透着清傲。我们作为校武术队,学校是要求我们参赛的。本来以为他当评委,按照避讳原则,应该是不能做我们的辅导老师的,听说他不当评委了,校方喜滋滋地去请他给我们当参赛教练,不成想,也被他拒绝了。说是这样的武术比赛,他教不了!依然是那么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因着王老师这些言行,对他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因着王老师的这番婉拒,让我结下了另一番武术之缘。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武之缘(三)——通臂高手(原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