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七章定位:抄袭模仿与与众不同- 今生不爱的 ...

《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七章 定位:抄袭模仿与与众不同

2010-06-08 14:25:50 阅读4 评论0 字号:

创新是科学,不是艺术,正因为它是科学,才可以复制,可以学习,可以掌握。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只要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师傅的指导下去学习、实践,基本上就可以掌握产品创新的基础知识,就可以放单飞了,这些都是我们实践过的真实情况。千万不要把创新想得那么复杂,当然也不能把创新想得那么简单,以为就是一些"点子"。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回归的本质,练就一身"营销真功",而不是"花拳绣腿",能彻底改变中国企业目前的营销模式和工作重点,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健康运行,尽快建立"创新流水线",这样才能让中国企业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为目标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到时候死了都不知道为什么。

  第七章 定位:抄袭与与众不同

  要想出类拔萃,必须与众不同

  我非常相信一个道理,如果一家企业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产品,他们就不可能出类拔萃。而要做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就要问自己,擅长什么?我们有什么独门绝技?我们与其他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我们的诉求有什么独到的价值?如果一个广告词换一个公司也照样可以用,就很难成为一个好广告。眼下的中国市场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例外(意外),跟转型期的中国国情有关,如果中国市场也像发达国家一样,没有太多市场空白点,如果大多数企业的诚信水平相当(有法制体系来保障),如果消费者知道如何选择(市场透明度和消费者成熟度比较高),那么没有清晰定位的品牌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这{yt}会很遥远吗?不会的,也许只有几年时间了。

  中国市场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目前并不处于同一个阶段,可以用机会的四段论来解释,就像找金子一样。{dy}阶段:闭着眼睛就能找到金子,只要有胆量,敢冒险就行;第二阶段:睁着眼睛才能找到,而且要费一番心思,花点时间,但是金子还在表面,只要勤奋努力,或早走一步即可;第三阶段:睁着眼睛也很难找,有时候要去除表面的障碍才能看到金子,这时候就需要头脑,需要分析,那些没有头脑的人自然会被淘汰(大浪淘沙);第四阶段:就像勘探石油一样,机会在地下几百米,甚至几千米,没有科学的仪器和方法是不可能找到的,这时候"定位"的价值就非常高,因为这时候竞争的焦点是企业战略、和科学的管理。可以说,在前两个阶段,有没有战略或定位并不重要,但是在第三个阶段战略和定位将决定哪些企业能活下来,而第四个阶段则决定谁能够成为垄断竞争者当中的一员,实现可持续发展。

  概括地说,目前的中国市场有这样几个特点:市场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成熟,市场空白点很多,市场上普遍存在诚信危机。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知识或信息去选择产品。一个企业在大众媒体上(比如中央电视台)搞地毯式的广告轰炸,按照发达国家的营销理论,这是胡闹,是小儿科,是违背常规的,但是在中国它的确有效,所以很多企业才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中央电视台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不是商业电视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政府的声音,因此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信度非常高,能给做广告的企业起到"背书"的作用。而且在电视台做广告,至少给消费者这样一个信息:这个企业有钱、有规模,敢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一定差不了;再加上没有太多的渠道去获取更多信息,去验证,去核实,所以很多看似违背原则的现象就出现了,特别是那些产品的效果短时间看不出来或者效果无法量化的产品,比如保健品、化妆品等。我们对此不必惊讶,存在就有道理。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市场,在大多数产品领域,其主流消费群体都是温饱型客户,而不是小康型客户(哪怕很多人收入达到了小康,心态却依然停留在温饱阶段),他们判断产品优劣的标准和依据是非常感性的,与发达国家小康阶层理性消费的特征xx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的一个说法,"开,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两个有鲜明的个性,一个侧重于让开车的人愉悦和刺激,一个侧重于令坐车的人感到有身份和地位。而这一切不是靠"舞台表演"宣传出来的,是品牌本身内在的特性。换句话说,它们都有清晰的品牌战略定位,即只吸引部分人买。然后组织公司内部有限的资源重点突破,长期专注于这一点,从而使某个特性成为公司的基因,所有加入这家公司的人都认同这一点,所有的产品设计和改进都是为了强化品牌的个性。与奔驰和宝马不同,Volvo轿车则注重安全,与它们错开目标市场,几十年如一日在安全上下功夫,从而成为有鲜明个性的品牌。

  手机是干什么用的,手表是干什么用的,汽车是干什么用的?这要看针对哪个群体,在大众化市场上它们分别是打电话、计时和代步的工具,但是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手机、手表、汽车就不仅仅是以上这些作用了,而是综合了品位、爱好、时尚、功能、身份、象征、归属感等因素而构成的标签型产品。而对于富裕型消费者而言,这些产品更变成了地位、财富的象征,远远超出了其基本功能和性能,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手机可以卖到几十万元,有些手表可以卖到上百万元,有些汽车可以卖到上千万元。同样一类产品,针对不同小众消费群体时,定位不同,价值诉求不同,才能打动不同的小众群体,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

  我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为小众化群体服务的领域,开始看到一些具有差异化定位的品牌,如超长待机的手机、隐形手机、孕妇空调等,这些都是为小众服务的产物,因为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对大众化产品不满意。(因为我还没有听到消费者使用后的反馈,所以不知道这些产品是否像他们说的那样货真价实。)另外一个尚未满足的市场是电动自行车,其电池寿命和马力是很多人不满意的,那么为什么还没有出来装载超长使用电池、超大马力的电动自行车呢?企业可能担心使用xx电池,成本上去了,就卖不动了,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成本上去了,价值也上去了,价格自然可以卖得高,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硬道理,很多企业都不理解这一点,一味地在低成本上做文章。电动自行车照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小众群体做出中档和xx产品来,就像汽车一样,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买便宜的产品。

  Tips

  中国市场有五个特点:市场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成熟,市场空白点很多,市场上普遍存在诚信危机。由于主流消费群体是温饱型客户,所以大家判断产品优劣的标准是非常感性的。

  在微利时代如何获得较高的利润

  在大众化消费市场上,企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要想在微利时代获得较高的利润,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关注小众化市场,发现大众化市场上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来自台湾的永和豆浆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北方人吃油条、喝豆浆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过去我们吃的大多数是小商小贩做的几毛钱的油条、豆浆,质量和卫生条件都没有保障,对于温饱型消费者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小康以上阶层来说,就有点看不上了。永和豆浆就是看到了这样一个市场机会,用高品质,高价格(差不多贵3~5倍)的油条、豆浆来满足小康以上小众群体的需要。

  一个产品要想卖出好价钱,一定要让小众群体感到物有所值,既可以是在核心产品上有优势,也可以在外围或外延产品上有优势。只有那些在小众群体心目中价值高的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硬道理。在我们周围,其实有无数个这样的xx小众化市场机会,只要企业把注意力从大众化市场上转到小众化市场上就不难发现。

  第八章 品牌重塑:知名度与忠诚度

  打造有内涵的强势品牌

  大众化消费时代企业追求的往往是知名度,只要有了知名度就能取得成功,因为不同企业的产品都差不多,所以用户看谁知名度高就买谁的,小众化消费时代企业追求的却是忠诚度,只要能把某个特定的消费群体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有归属感,就很容易取得成功。的iPod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我曾经在苹果公司工作过两年,亲身感受过苹果的客户对苹果公司的那种忠诚和热情,几乎到了狂热的境界,如果你在苹果的用户面前说苹果产品的坏话,他们很有可能会跟你急,因为他们太爱苹果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七章定位:抄袭模仿与与众不同- 今生不爱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