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手机二维码业务模式 2007年12月25日 作者: 转载_飞客_新浪博客

    手机二维码业务从2004年出现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备受各国运营商的xx,基于二维码的手机业务也迅速成长起来,为运营商、二维码技术提供商、商家等相关利益者带来丰厚的收入。此外,二维码的专利、运 营商的码制选择、二维码业务的运营模式及业务推广等问题,也成为各国二维码业务发展的关键点,决定了二维码业务发展的前景。

    二维码技术最早诞生于美国,但在移动领域应用最多的是日韩。目前,日本、韩国、泰国、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都正式提供了手机二维码服务。其中,日韩是手机二维码应用的成熟市场,产生了较好的市场与经济效益。

    日韩手机二维码业务模式

    ◇日本手机二维码业务分析

   (1)运营模式

    日本二维码市场使用的QR码制是开放的编码技术,不存在专利与版权问题。日本的二维码业务采用开放运营方式,二维码技术提供商将解码软件提供给运营商后,按手机的装机量收取版权费,运营商则将软件的解码xx公开,未对条码业务实施集中管理和控制,手机厂商、服务提供商均可自由开发二维码业务、对业务进行编码、自由发布二维码,甚至用户也可以任意编码,如表1所示。

                                表1 日本手机二维码商务模式分析

在这种模式下,二维码成为手机的一项软件功能,而不是运营商提供的增值业务。这种开放的运营模式促进了二维码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运营商的收益主要是促进了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

(2)终端渗透率

经过数年的市场培育,在运营商定制手机的推动下,2006年已有71.4%的手机具有二维条码识别软件,目前这一比例已超过90%。

(3)业务应用

调查显示,2005年8月,日本手机用户中有73.3%使用过二维码业务。其中,{zshy}的服务是“扫码上网”,70%以上的用户希望使用扫描二维码获取URL上网;其次是扫描名片信息、电子票据业务。

识读应用是二维码的重要应用之一,主要用于平面介质上。用户利用照相手机内建的读码软件,对准平面杂志或海报上的二维码一拍,可立即将二维码图形转化为文字或连接到相关网址,更方便地实现手机上网或内容下载。

电子xx是二维码的典型应用。日本{zd0}的航空公司日航就提供二维码移动票务服务。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购买客票,还可以通过读卡器识别手机上的代码,完成检票并获得登机牌。

◇韩国手机二维码业务分析

(1)运营模式

韩国的二维码业务采用封闭运营方式,运营商主导推进二维码业务,对其实施封闭的集中管控。ICONLAB是韩国二维码的开发厂商,商户使用二维码进行宣传及物流产品监控均需向其付费申请,并通过该公司的审核。同时,三大运营商均支持ICONLAB本土研发的二维码MagiCode,并统一编码规则,迅速形成了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如表2所示。

表2 韩国手机二维码商务模式分析

(2)终端渗透率

目前,韩国4000万手机用户中有1700万是二维码用户。在运营商主导力量的推动下,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终端厂商的积极性,二维条码软件手机预置渗透率从2003年的8%快速增长到2006年的82%。

(3)业务应用

韩国的二维码业务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与平面媒体合作。即将二维码印刷在报纸和杂志广告上,用户可通过扫码获得产品的详细信息或者优惠券。二是与移动内容提供商即SP合作。例如,许多游戏厂商和内容提供者每天都会在报纸上以二维码符号形式发布不同服务,消费者扫码后便可以更快地找到需要的内容。三是与零售商合作。即将二维码印制在商品包装和超市的橱窗上,以此推广商品和发放优惠券。由此,二维码开始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目前,韩国的手机二维码业务应用主要集中为3类:

一是移动广告业务。这是手机二维码在韩国应用最广泛的领域。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手机二维码提取信息,比如在韩国销售的所有可口可乐易拉罐上都印制了二维码。

二是移动条码业务。典型的应用是在名片上印制手机二维码,用户通过二维码可以很方便地提取公司和个人信息。此外,在首尔的公共汽车站牌上也应用了手机二维码。乘客扫码后,便可得知下一班车何时出发,何时到达。

三是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业务。ICONLAB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二维码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的产品价值。譬如,一家酒厂要向市场推广一种新口味的葡萄酒,ICONLAB便会为这种新产品量身定制一个手机二维码,并将其印制在酒瓶的背面。顾客扫码后便可获得这种酒的详细信息,而顾客每扫码一次,酒厂便向ICONLAB支付一次扫码费用。

◇日韩经验借鉴

从具体的产业生态环境发育角度看,日韩二维码业务市场的成功有以下共同点:(1)长期的市场培育。日本经过了5年培育,韩国经过了4年培育。(2)管理当局对本国标准的大力支持。日本主要支持本国QR码,韩国则采用本土的MagiCode,使不同运营商能够快速协调地采用统一条码标准。(3)运营商定制手机促进业务快速普及。在日韩,手机销售市场以运营商定制为主体,在运营商的大力推动下,手机条码识读软件普及速度迅速。(4)二维码简化了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或下载应用时输入URL的繁琐方式,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第二个门户。初期应用主要是上网,有利于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5)对运营商来说,不管采用开放模式还是封闭模式,条码业务的价值在于与传统增值业务的结合,推出新业务,以保持业务{lx1},促进新增用户量的增长。

影响我国手机二维码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继中国移动于2006年8月正式推出手机二维码业务后,中国联通目前也对手机二维码业务进行了多方研讨。笔者以为,目前影响我国手机二维码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1)码制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多种码制标准。除国际标准码制QR码和DM码外,2006年5月,信息产业部还发布了推荐性电子行业标准《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此外,多家厂商也定义了自己私有的二维码码制。各种码制各有优劣,标准不统一,客观上割裂了市场,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2)终端支持能力差。二维码业务的发展对手机终端的依赖性较强,特别依赖终端摄像镜头、操作系统支持等。目前,我国存量手机中支持近拍功能的不多,且有大量手机没有摄像镜头。

(3)产业链不清晰。二维码业务在我国尚未形成清晰的产业链,终端厂商处于观望状态,相关芯片、软件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的数量也相对有限。用户对这一业务的认知度很低。作为整个产业链启动和运转源头的商家对二维码业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我国二维码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采用国际标准开放码型

DM码和QR码是国际标准公开发布的开放的二维码标准。国内外众多条码识读设备制造厂家、手机厂家和条码应用服务提供商都可自主开发基于这两种开放码型的编码和识读软件。开放码型在行业应用、终端支持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而国内有些厂家自主研发的一些私有码型,其效率和识读成功率均未经过大规模商用的验证,未获得识读设备厂家的支持,手机厂商不能自主开发编码、识读软件,将严重制约手机二维码业务的发展。因此,手机二维码业务采用开放的DM码型,将会获得众多厂商的支持,有着更加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

◇封闭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

由于我国的移动增值服务市场存在较大的进行欺诈、传播不良或反动信息的风险,因此,运营商一旦采用开放平台,二维码就有可能被利用来进行欺诈、传播不良或反动信息,一旦发生类似问题,运营商的信誉和品牌将会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建议采用封闭运营的二维码业务平台,对条码的发布、跳转、访问均进行集中管控,有效规避进行欺诈、传播不良或反动信息。同时,系统应提供业务监控功能,防止非法使用。

◇终端普及率是基础

手机终端的支持率是条码识读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参照日韩的经验数据,手机软件安装的比例小于10%时,手机用户能够扫描条码的机会概率很小,即使有大规模的市场推广,也会受到终端普及率的限制,无法形成大规模市场应用的雪崩效应。因此,在增量终端市场中,运营商应从终端采购和定制入手,提高终端预装二维码解码软件的比率。

◇运行推广“两步走”

目前,我国手机二维码市场还不成熟,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因此,在市场拓展方面需要考虑业务发展的规律,初期建设主要以上网业务为主,其他业务为辅;后期开始业务范围拓展,如二维条码业务与数字网址结合使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日韩手机二维码业务模式 2007年12月25日 作者: 转载_飞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