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影音,魅力Pad iPad深度试用报告_传说的南月池_百度空间
       4月3日星期六,先于世界其它地区,苹果的新产品iPad在美国发售。虽然未能在4月3日的发售现场得到iPad,但几天后历经周折总算得到了在美国发售的Wi-Fi版32GB iPad。经过接近半月的试用之后,我认为——iPad真的,好Cool!

随机附件“简单主义”,USB充电需谨慎

        iPad的包装秉承了苹果产品一贯的节能低碳原则,{zd1}限度压缩了包装盒的体积和重量,以至于包装箱的面积和iPad的面积几乎相同,相当紧凑。打开包装后iPad的镜面立刻呈现,相当有视觉冲击力。这种震撼在打开iPhone包装时也曾有过,不过显然还是iPad的大屏幕更胜一筹。另外与iPhone相同,屏幕上附有防刮膜。

        包装箱内的随机附件也是一如既往的简单:iPad主机,简单的说明书,USB数据线,充电器。然而,数据线和充电器跟iPhone/iPod略有不同。iPad无疑比iPhone更耗电,不可能使用iPhone 3Gs附赠的那种看起来“相当不可靠”的迷你充电器,而是用的10W功率的USB转接式充电器。

        有一点需要提醒,笔者也在使用中多次因此“吃瘪”——跟iPhone和任何一台电脑USB接口连接都可以充电不同的是,如果USB接口功率不足,将会导致无法给iPad充电的情况。同样,使用iPod/iPhone 3Gs的5伏/500毫安迷你充电器也很难给iPad充电。根据苹果的官方信息,2007年下半年以后生产的MacBook全系列都搭载了5伏/1100毫安的高功率USB接口,可以用来给iPad充电。

        这一点可能让大多数电子厂商无法理解。苹果好不容易做到了全系列产品的统一端子,却又在充电上发生这些小问题,如果端子相同而无法使用相同设备充电,又不明确说明的话,很容易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发生投诉,苹果无疑选择了外观和便携的优先性,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了解苹果的人而言,这个选择也似乎绝不意外。不过,笔者强烈建议大家都使用苹果原配的充电器为iPad充电,这样将会极大提高充电效率,大约只需3小时即可完成。

表示操作行云流水,软键盘二指禅大显神威

        iPad是在充电后出货的,于是购入后可以立即使用。说到这里笔者还清楚得记着7年前购买{dy}台笔记本电脑时被店主无限次劝告锂电池需要充放电N次以xx的谬论,相信这一谬论在目前国内的IT市场依然存在。

        但是,也不能xx说可以“立即使用”,跟iPhone/iPod touch一样,需要连接电脑,具体说是连接iTunes进行xx。不过如果使用安装了iTunes 9.1并连接到网络的电脑的话,只要简单连接USB数据线就可以迅速完成xx作业。跟iPod一样,在iTunes上会被督促进行个人登录,但是即使不登录对使用也xx不会产生影响。另外,如果与中文版的iTunes进行连接,iPad的语言设定则会自动变为中文。当然,如果要改变iPad的语言,只需要在“设定”里进行调整即可。

        打开电源开始使用,{dy}印象依然是“大”!1月苹果发布iPad的时候虽然说也感受过iPad,但是{dy}次在手中把玩,越来越体会到iPad的本质就体现在尺寸上了。即使做跟iPhone上相同的事情,在这样宽敞的屏幕上操作,无疑信息量和易用性会大大增强。顺便一提,iPad的尺寸为242.8mm×189.7mm×13.4毫米,体重0.68kg。

        屏幕是9.7英寸1024×768分辨率的IPS液晶屏。色泽和亮度表现良好,视角很大而且基本不会发生视角色偏。这个级别的液晶屏在笔记本电脑里并不罕见,但是一般为了削减成本,灯管的发光会在屏幕的边缘有明显变亮,而iPad显然很好得控制了这一点,在整个屏幕实现了xx画质的维持。

        另外,不知是否因为没有在屏幕上施加iPhone 3GS那样的防指纹防抗油脂涂层,iPad上面的指纹痕迹非常明显。由于使用了xx镜面光滑屏幕,在比较明亮的室内环境里使用时会出现明显的倒影。

        虽说如此,但是iPad在操控手感上的xx表现则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其实早在苹果的发布会上,笔者就曾经触摸过这款机器,其感触,响应速度与iPhone 3GS相比可以说是飞跃式的进化。在显示尺寸增大,硬件负载加强的前提下提速并实现了更好的操作性。

        可以明显体会到响应速度进化的是iPhone也搭载了的“照片”软件。iPhone的照片软件,用两指操作放大时,会有一瞬间低分辨率的模糊画面出现,然后才会逐渐变清楚,切换成高分辨率画面。这跟以前的数码相机一样,是因为读取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又不想让用户看到xx的黑屏幕以产生不快感而姑且采用的手段。但是这样的事情在iPad上则xx不会发生,虽说是在1024×768的画面上操作,却xx不会出现模糊的预览,随时都是以高分辨率的画质放大缩小。

        iPad的CPU众所周知是板载的被称为A4的CPU。苹果虽然没有公布这款CPU的具体规格,但是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CPU和显卡以及内存的搭载量相对iPhone 3GS而言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下期的文章中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操作性方面,有关文字输入恐怕会有很多人在乎其舒适度。跟iPhone一样,文字输入时键盘也在画面的下方。但是由于画面变大,不只是键盘,连备选字区也会变大,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数字键式的输入方式被牺牲了。

        当然,软键盘的输入可能会成为iPad的一个弱点,但是实际操作的感觉,输入速度大概在使用物理键盘输入速度的二分之三左右,虽然五指输入有点困难,但是主要利用拇指和食指进行点击输入的话输入效率还是很高的。不过用来写大篇幅文章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发邮件聊天之类的间歇性输入操作毫无疑问还是比较舒适的。当然,如果实在觉得软键盘不爽,借助随后公布的iPhone OS 4.0,iPad和iPhone一样可以使用蓝牙键盘(iPad也提供了外接键盘附件)。

使用iPad进行音乐菜单编辑,音质优于iPhone

        下面我们切入正题来看一下影音播放功能。首先是音乐播放功能,也就是“iPod”功能,对应的格式和播放功能与iPod/iPhone没有区别,但是iPad的操作画面更像电脑中使用的iTunes。

        歌曲和专辑的选择在右侧的菜单中进行,歌曲信息也变得更加容易看。另外,与iPhone不同的是,iPad支持新播放列表的编辑,也就是说不用iTunes就可以构建新的列表。但据悉夏季正式发布的iPhone OS 4.0会将这一功能赋予iPhone。

        另外,iPad的扬声器也是置于Dock端子的旁边,虽然是内置扬声器,其音质却相当漂亮。音量,尤其是低音表现比iPhone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播放的时候触摸iPad主机时还会感受到相当明显的震鸣。据国外媒体的报道,将iPad解剖后发现其内部留下了相当大的空余空间,这也就自然形成了iPad喇叭的共鸣腔。

        耳机端子与iPhone一样,简单试听后发现,或许也是跟机体重量有关,明显比iPhone的音质更浑厚一些。声音解析度虽然没有显著的提高,也达不到多媒体音箱的水准,但是整体而言音质相对于iPhone有很大的进步。

        音乐的传送方法无疑还是要利用iTunes,这一点上跟iPhone没有大的变化。感觉有些可惜的是,iPad上的iPod功能里,没有搭载iTunes里面的遥控操作和经由AirMac Express共享音乐的Air Tunes功能。于是虽然看起来是像模像样的iTunes,但其本质无疑是扩大版的iPod。如果能在以后的iPhone OS中加以升级,无疑会使iPad更加易用。

720p影像流畅播放,电池能撑10小时?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影像方面。iPad的屏幕分辨率已经跟普通笔记本电脑相同。于是,高清级别的视频播放也就成为可能,当然,视频也要通过iTunes进行传输。但是,虽然可以实现高清播放,但不代表任何分辨率都OK。

        在测试中,我们准备了原始分辨率为1080p的视频,但是在从iTunes传输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iPad可以胜任的只有720p(1280×720分辨率)以下的视频。

        通过iTunes传输一般视频的时候,相比高清视频,标清的SD视频也会被优先采用视频格式也与iPod,iPhonexx相同,但是,与iPhone不同的是,960×540分辨率的影像在iPad上可以顺利传输并播放。

        所以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是,在PC上将视频文件转为1280×720分辨率的MP4格式或MOV格式,然后通过iTunes读入后播放,这应该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如果使用iMovie进行编辑,在“输出电影”选项中选择“HD”可以简单的将视频转换为iPad可以播放的{zg}画质。但是WMV和MPEG-2这些格式也跟iPhone一样无法使用,必须通过其他软件进行转换。

        iPad的播放画质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比起960×540的视频,1280×720(对iPad来说是全画面)视频的播放相当得细腻。加上前文所述的iPad的高品质屏幕不会出现视角色偏,很多人围在一起看iPad,比起看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估计会养眼得多。

        另外,与歌曲一样,通过iTunes购买或租赁电影也是可能的。但是也跟歌曲一样,目前该服务并没有对中国内地开放。在美国的话可以选择花10~15美元下载购买,或者选择花4-5美元下载租赁(租赁时间为30天),标清和高清画质的电影差价在1~2美元之间。注意,这里说的高清当然是指720p,而不是1080i或者1080p。当然这样的电影无疑容量巨大,笔者下载的《the Hurt Locker》(2小时14分,租赁版),一部电影就占用了4.2GB空间。

        iPad的电池表现确实优异,播放两小时电影后电池容量只减少了20%左右,这样算来即使是视频播放这样的耗电大户,在iPad上也能轻易撑过10小时。

        反而言之,如果在没有无线数据通信,也不看电影,只是打打字看看照片的情况下,电池消耗的缓慢会让你大吃一惊,又继续使用了三、四个小时之后,耗电量不到10%。

        于是不难想象,在iPad的躯体里究竟有多大一部分是被电池占据的。对iPad而言,电池和屏幕{jd1}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物理体积和重量的大户,因此CPU的处理能力一般,发热也几乎感觉不到(iPad的硬件解析我们将在下期的文章中为大家披露)。

        说实话,“持久性和操控性”是iPad的两个{zd0}的卖点,在照顾这两点的前提下牺牲一部分性能,貌似也是最近消费电子业界一个大的趋势,像任天堂DS和Amazon的Kindle电子阅读器一样,无疑都是这种趋势取得巨大成功的典型案例。iPad或许也是这股新的风潮的中坚力量之一。

幻灯片性能优越,照片会从电脑上{zy}化后导入

iPad{zd0}的魅力在于“照片”软件。

        如前所述,基于iPad的迅捷响应和xx的屏幕。iPad即使在锁定状态也可以通过按画面右下方的“相框按钮”来进行幻灯展示。或者说iPad就是最近流行起来的电子相框的{jd1}替代品。而且幻灯片展示时可以同时播放音乐,而且还可以实现诸如折纸之类的有趣效果。

        但是,即使有这样的分辨率,数码照片也不能直接以原始文件直接导入iPad,在将照片导入iPad时,会自动将照片调整为最适合iPad表示的分辨率和画质。这跟iPhone是同样的道理。这对单纯想用iPad看照片的人可能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但是对想把iPad当作照片仓库的人而言可能会感到失望。

        作为iPad的专用周边之一,iPad Camera Connection Kit(相机连接套装)也被苹果官方推出,但是笔者没有得到这个套装,目前还无法对其功能进行评测。

结语:令人吃惊的畅快操作,支架和皮套是否必要?

        基于以上的试用,即使iPad不搭载通信功能,作为一款数码产品可以说已经表现非常优秀了。如果将iMac或者MacBook当作航母,那iPad无疑是继iPod,iPhone后的又一组强有力的战斗机群。当然,xx依赖于iTunes的同步作业也到了有点垄断的地步。但是毫无疑问,iPad相对其它几乎同步推出的平板数码产品,无疑是完胜的。日常生活中没有电脑也无所谓这种想法,在拿到iPad的时候{dy}次出现。

        另外有些用户比较在意的是如果不单独购买iPad支架和皮套会不会操作不便,以及不但耗电,而且充电也会十分缓慢。的确,养眼的铝制机身和镜面屏无疑会给人娇滴滴的印象,似乎很容易不小心留下划痕。因此即使不购买苹果官方的皮套,{zd1}限的保护还是必要的。另外,充电跟耗电一样也是非常缓慢,即使使用原配充电器,20%的充电也需要一个半小时。如果使用USB充电,即使在xx不使用的状态下,一小时也仅能充进几个百分点的电力。但是反而言之,或许iPad设计之初就没有将其设想为一台需要频繁充电,每次都会用到{bfb}放电的机器,因此,不使用状态下将其放置在充电支架上,貌似是{zh0}的选择,而且还是件不错的装饰品。

        从这一点上考虑,相比一台纯粹的便携式数码产品,iPad作为生活类电子产品的存在感似乎更强一些。当然,即使便携使用也会发挥不亚于笔记本电脑的实用性。iPad在无数是是非非的争议中面世了,它是否能取得iPhone一样的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资讯 【印象影音,魅力Pad iPad深度试用报告_传说的南月池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