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材料研究组
来源: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更新时间:2009-7-7
新材料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一是由于技术进步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新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来说,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二是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和资源的限制,一些新材料有较大的优势。当前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材料种类日益丰富,产品结构略有起伏;政策资金积极扶持,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区域特色逐渐形成。但科研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层次过低、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有待改进、材料价格易受市场供需影响等问题仍然制约中国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如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路子,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比重是中国新材料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报告从分析新材料产业格局和竞争态势入手,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对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产业规模、竞争状况、生命周期以及盈利水平等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挖掘投资机会,为新材料厂商、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企业和机构提供运营、决策参考。
一、新材料行业概述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基地,新材料下游化工、能源、建材、机械、IT 等行业发展迅速,新材料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应用领域使其产品市场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新材料已成为支撑中国制造的基础行业。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在各项国家计划中给予了重点支持。同时国家政策、资金引导大量的社会资金向新材料产业投资,目前中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根据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材料产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一)新材料的简介与分类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
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随着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核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材料行业的高技术化,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据保守估算,现今世界上各种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超过4000
多亿元,由新材料研究产生的新技术和由新技术制成的新产品则有着更大的市场。
当前国际上新材料研究与发展呈现四大趋势: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趋于一体化;从深入微观层次有目标地发现和开发新材料;计算材料学-模拟-实验的结合是未来发展新材料的重要研究方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国家对新材料研发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 17
类新材料。首先是硅基微纳电子材料。我国将发展 2 ~3个满足 100 ~ 45 纳米线宽集成电路需求的
8英寸、12英寸硅单晶、晶片和外延片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年产3000 吨多晶硅的生产能力,并进行 6 ~ 8 英寸
SOI、SiGe/Si 和应变硅材料示范工程建设。其次是半导体固体照明工程材料与器件。到2010
年实现半导体白光照明的产业化,形成由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到产品应用完整的半导体白光照明产业链。第三是平板显示材料与器件。“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实现大屏幕彩色
PDP 荧光粉、浆料和 PDP 显示器件产业化,三基色 OLED 发光材料和彩色 OLED 显示器件产业化以及 TN-LCD 和
TFT-LCD 液晶材料及其偏光片产业化。同时,发展平板显示驱动电路 IC
和平板显示器件玻璃基板。此外,“十一五”期间还将发展光电子材料、全固态激光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功能陶瓷材料、超级钢材材料与技术、航空航天用关键材料、核能工程材料、高速铁路以及汽车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海水淡化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以及超导材料。
(二)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点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新材料市场需求前景十分看好。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如计算机、通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纳米产业等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
2015年,仅中国市场就需要永磁铁氧体 50 万吨,软磁铁氧体20 万吨,钕铁硼磁体 5
万吨。当前,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势:
1. 应用领域宽广,跨部门跨行业
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仅包括市场一度热衷的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产品,还包括与能源结合紧密的新型能源材料,与信息行业紧密结合的光通讯材料,更有聚氨酯、氯化聚乙烯、有机氟材料等传统高分子材料;同时,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又分处不同行业,无论是设备、生产技术,还是销售市场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国都致力于把材料发展纳入到产、学、研、官一体化的平台,以满足材料开发对各个部门提出的不同要求。
2. 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与基础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基础材料产业正向新材料产业拓展,世界上很多xx的新材料企业以前都是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基础材料企业,利用积累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及充足的资金进入新材料领域。伴随着元器件微型化的趋势,新材料技术与器件的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新材料行业的发展依赖于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下游用户的进一步创新开发,才能使新材料产品最终走向市场。这种趋势减少了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了研发与市场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新材料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
21
世纪,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使材料产品实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复合化、低成本化、长寿命及按用户进行定制。这些产品会加快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也能够给制造业、服务业及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重要影响。同时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开发新材料可以加快研制速度,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便于新材料迅速走向实际应用,并且可以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从而节约了资源。
4. 新材料发展和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协调性倍受重视
面对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巨大压力,各国都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都给予更大支持。材料的生态环境化是材料及其产业在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下满足经济可承受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发新材料将更加重视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资源保护、生产制备过程的污染和能耗、使用性能和回收再利用的问题。生态环境材料的三个特征是优异性能并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和再生利用。目的是实现资源、材料的有机统一和优化配置,达到资源的高度综合利用以获得{zd0}的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形成循环型社会的材料生产体系奠定基础。
二、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新材料产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稀土、磁性材料、金刚石材料、新能源材料、特殊陶瓷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生物医用材料等行业。这些行业除少数拥有资源垄断性之外,大多数是竞争性行业,尽管竞争比较激烈,但由于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因而大多数企业的盈利水平都比较高。
(一)我国新材料科技发展总体概况
新材料是新兴工业的基础。国家发改委自 2000
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特别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受西方制约并对我国实行技术、产品封锁的新材料产业化,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技术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十一五”规划则明确,新材料产业要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升电子信息材料水平,加快航空航天材料研制,扩大能源材料生产。
目前,许多省市政府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议事日程,并将出台配套的产业政策给予重点支持,其中以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山东、重庆、武汉、江苏尤为突出。海门、江阴、长沙、铜陵、宁波、攀枝花、石嘴山等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成国家新材料基地的目标。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未来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将呈快速健康发展走势。我国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新材料产业形成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新材料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形成了直径 200 毫米(8
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纯镓和高纯镓、水平砷化镓晶片等半导体材料产业以及新型超长余辉发光材料和制品、氮化镓基高度发光材料与发光器件、彩色终端显示用荧光粉、纳米级掺稀土基因——氧化硅玻璃复合光放大功能材料、偏光片彩色感光材料等显示发光材料产业。
二是在电池和电池材料方面形成了包括锂离子电池、方型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极板材料、锂离子电池用六氟磷酸锂、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新材料、动力电池储能材料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三是在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上,发明了在国际上处于{lx1}水平的钕铁氮新型永磁材料。
四是在稀土提取及相关产品方面形成了我国的特色产业,如高纯稀土金属铈、钍、高纯氧化铕、重稀土金属、稀土复合氧化物燃烧催化剂等。五是在新型高分子材料方面形成了改性
MC
尼龙管材和管件、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酮树脂、光盘级聚碳酸酯、特性氨纶纤维、高分子功能材料热缩细管与母排保护套管等产品系列。
虽然,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还不够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新材料的工程应用开发滞后,成果转化率低,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材料的合成与加工装备落后,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矿物原料比发达国家高2 ~ 4 倍,二次资源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发达水平的1/4 ~ 1/3,废弃资源的回收技术和水平低,环境问题突出等。例如,复合材料工业的落后影响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一些特殊钢研发、生产落后影响了LNG 运输船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满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材料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一是由于技术进步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新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来说,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二是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和资源的限制,一些新材料有较大的优势。当前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材料种类日益丰富,产品结构略有起伏;政策资金积极扶持,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区域特色逐渐形成。但科研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层次过低、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有待改进、材料价格易受市场供需影响等问题仍然制约中国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如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路子,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比重是中国新材料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报告从分析新材料产业格局和竞争态势入手,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对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产业规模、竞争状况、生命周期以及盈利水平等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挖掘投资机会,为新材料厂商、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企业和机构提供运营、决策参考。
一、新材料行业概述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基地,新材料下游化工、能源、建材、机械、IT 等行业发展迅速,新材料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应用领域使其产品市场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新材料已成为支撑中国制造的基础行业。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在各项国家计划中给予了重点支持。同时国家政策、资金引导大量的社会资金向新材料产业投资,目前中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根据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材料产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一)新材料的简介与分类
(二)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点
1. 应用领域宽广,跨部门跨行业
2. 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
3. 新材料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
4. 新材料发展和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协调性倍受重视
二、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我国新材料科技发展总体概况
虽然,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还不够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新材料的工程应用开发滞后,成果转化率低,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材料的合成与加工装备落后,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矿物原料比发达国家高2 ~ 4 倍,二次资源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发达水平的1/4 ~ 1/3,废弃资源的回收技术和水平低,环境问题突出等。例如,复合材料工业的落后影响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一些特殊钢研发、生产落后影响了LNG 运输船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满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布局
目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区域性,特色产业呈现集聚趋势;产业链日益完善,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近年来,新材料企业加快了产业整合的步伐,通过进入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变不利的产业竞争地位,并以此增强企业自身整体盈利水平。许多新材料企业从技术薄弱、规模弱小成长为技术{lx1}、具备较大生产能力的上市公司及xxxx,行业竞争也由无序低价竞争转向客户需求和市场导向的方向发展。如宁波韵升公司形成了“钕铁硼——八音琴、电机”产业链布局;包头稀奥科公司进入贮氢合金、电 池极板以及镍氢电池三个生产领域,完善了其镍氢电池产业链;中信国安盟固利、青鸟华光、天威英利等公司早已进入下游电池领域,形成电池材料、电池生产上下游结合的产业链格局。
我国各地特色材料产业呈集聚趋势,已经在长江三角洲形成了浙江东阳、宁波、海宁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区域,杭州湾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聚区,江苏沿江新材料产业带等新材料特色产业集中区;在珠江三角洲初步形成了建筑卫生陶瓷、改性塑料、新型电池、高性能涂料等产业集群。此外,山东、福建、江西、湖南、辽宁等省区也开始出现新材料产业集群化态势。为了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科技部已批准建立了新材料相关基地
60多家,这些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形成了特色。从我国新材料行业竞争情况看,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xx材料主要由国外厂商供应,而国内厂商在低端材料方面优势明显。例如,在稀土新材料领域,我国稀土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8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但其中的
2/3
以资源或初级产品的方式出口国外。发达国家生产的稀土磁体是高投入、高产值、高利润的“三高”产业,而中国的情况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在电池新材料方面,近年来国内电池新材料厂商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在锂电池正极、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方面,国内厂商如中信国安盟固利、杉杉科技、深圳贝特瑞等厂商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走在前列,但在锂电池隔离膜方面,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较快,新材料产业基地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同时也成为各个区域竞争的焦点。如武汉、长春、广州、西安等城市由于在光电材料上有较好的技术积累,在“中国光谷”称号归属上相互竞争,这种竞争促进了当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也使我国新材料产业呈现区域差异。
(三)我国新材料行业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成为新材料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钢铁、重要有色金属、主要建材、合成纤维等基础材料的产量均居世界xx。全部工业材料的工业增加值约为
14 964 亿元,约占我国 GDP
的14.6%。”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材料处处长王琦安指出,我国的新材料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大,在高性能材料及其品种开发、先进制备加工技术、材料性能表征与应用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较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关键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急需加快”。
1. 国防军工的现代化将极大的拉动新材料的需求
由于新材料性能优良、价格较高,过去主要用于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而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要求,国家军费的支出{jd1}值不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断增长,我们预期在这一背景下,新材料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2. 国内消费增长刺激化工新材料的发展
随着化工新材料在技术上的突破,规模化生产导致成本大幅度下降,价格已为民用产品所接受,加上化工新材料具有耐高温、低温、耐腐蚀、抗老化及强度高、耐摩擦等优异的性能,目前已广泛用于电子、汽车、建材等领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对类似电子、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这些下游消费品的需求增速又带动了中国新材料行业的发展,目前有些新材料的需求增长是中国
GDP 增长的几倍。
3. 国内xxxx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新材料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一般而言,国内化工新材料产品都经历了一个国外技术封锁、市场垄断、产品高价高毛利——自主研发、装置建成、国外倾销——国家保护、反倾销、合作、市场稳定、合理价格的过程。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在少数领域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内xxxx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技术,逐渐具有成本和规模优势,进口替代趋势明显。比较典型的如有机硅产品,在国内未能建成{dy}套工业化装置之前,国外对手采取的是封锁技术以及高价策略,有机硅中间体产品价格{zg}在1996
年,曾经超过 4 万元 / 吨,在国内装置建成后,国外对手采取了倾销策略,价格在2003 年{zd1}时只有不到 1.5 万元 /
吨,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反倾销的调查以及终裁,目前价格维持在2.7 万元 /
吨的合理价位。正是由于政策保护的缓冲和国内企业的不断吸收消化并自主创新,使得我国有机硅产业迅速发展,并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我国研究开发的各种高性能增强体材料也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一批有特色的高性能树脂已经研制成功,新一代树脂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正在研究开发之中;在新型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的探索中,高温超导机理,铜氧化物超导材料的相关和晶体结构,超导铜氧化物材料实用成材技术、薄膜技术有关的材料科学集成性研究、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研究等领域一直保持或接近世界前沿。并且,我国已经成功建成年产百吨级的非晶薄带卷材;研制出多种成分合金、多用途的新材料;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
毫米(12 英寸)、重量达 81
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在瓷料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低烧瓷料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利用稀土资源,研究开发的新型贮氢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地应用于镍氢电池的制造。
三、我国新材料主要子行业分析
根据国家的新材料产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我国新材料产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目的,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材料产业。可以预料,未来几年随着新材料下游化工、能源、建材、机械、IT
等行业发展迅速,以下几个新材料子行业将凭借着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其产品市场需求保持较高的增长。
(一)有机硅
有机硅具有对人体xx害同时耐腐蚀、耐老化等优异性能,除了主要的电子产品和建筑等领域,目前在健康卫生和家庭用品等领域的应用仍在不断拓宽。预计未来几年的需求仍将以
20% 的速度增长。世界有机硅单体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及日本,全球前6 家企业拥有 81.2%
的有机硅产能。随着蓝星集团并购罗地亚有机硅业务后,中国有机硅的产能将大幅提升,为55 万吨 /
年,将占世界总产能的21%。
从有机硅产业链中可以看出,有机硅单体是有机硅工业的基础,而技术壁垒{zg}的有机硅下游产品则是产业链中附加值{zg}的部分。有机硅产品目前已有1
万多个品种牌号,市场上实际供应的约有 5000
种,其中硅橡胶是产量{zd0}、品种牌号最多的门类。由于应用面极广,单个品种有机硅材料的市场都不大,用户也非常分散。这种市场特征决定了有机硅下游的技术服务性非常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体现在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开发新品种,拓展市场。这种创造需求的模式有利于在市场形成后与客户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新的技术应用壁垒。
作为高耗能行业,国际市场上工业硅资源供应紧张,而中国工业硅资源成本相对为全球{zd1},加之中国对有机硅需求的平均增长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
25% 以上,是全球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而2005
年国家商务部对进口初级形态二甲基环硅氧烷的反倾销裁定,使得世界有机硅生产巨头不约而同选择在华投资作为突破途径。
如同发达国家一样,我国有机硅单体消费同样主要集中于硅橡胶和硅油领域。中国拥有全世界增速最快的有机硅市场(近年来需求增长率维持在25%
以上),除汽车气囊、密封剂、静脉管道、有机硅涂料、硅胶键盘、抗紫外线防晒霜以及防毒面具等产品外,有机硅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仅汽车一项就在汽车底盘、刹车系统、安全气囊、车身和内部零件、塑料零件和传动系统、燃料及空调系统、电子和电气零件等方面使用了包括密封剂、粘结剂以及绝缘材料等在内的有机硅产品。
目前国内的有机硅行业单体和中间体产能主要集中在新安股份、星新材料等少数大企业中,但下游产品产能却分散在1500
家左右的中小企业,产品品种也只有区区几百种。预计 2007年~ 2010 年我国有机硅单体的新增产能将达到157.2 万吨 /
年,聚硅氧烷将新增 78.6 万吨 /
年的产能,缺口将逐渐得到弥补,目前单体产能已有过剩倾向。
由于星新材料新建 10万吨 / 年的有机硅单体于 2007
年下半年开始稳定运行,加上部分小有机硅厂建成投产,冲击市场,引发有机硅价格大幅下跌,目前市场价格已较2007 年初下跌了
22%。由于市场供应充足,有机硅价格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小。
而从有机硅工业的产业链来看,单体是有机硅工业的基础,而高附加值的有机硅下游产品则是整个产业链中{zz0}钱的部分,也是技术壁垒{zg}的领域。以德固赛的涂料有机硅添加剂为例,他们从国内采购单体加工成成品,可以从中赚到{bfb}
的利润。国外主要有机硅巨头的利润大部分来自用自产单体开发出的各类有机硅下游终端产品,下游产品多达上万种,仅道康宁公司目前就约有7000
种有机硅产品在销售,每年另有约
900项产品在研发。
因此,从投资角度来看,投资有机硅产品深加工企业具有潜在的价值。有机硅产品深加工可大幅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由于我国深加工产品较少,目前国内每吨有机硅单体仅能产生1.3
万元左右的销售收入,远低于4
万元的全球平均水平;除了因为国内有机硅单体企业向下游延伸较少之外,重要的原因是国内有机硅单体在品质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
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20 世纪
40年代末出现了 AlNiCo 永磁,50 年代诞生了铁氧体永磁,60 年代研制出了{dy}代稀土永磁 SmCo5,70
年xx发成功第二代稀土永磁
SmCo17,1983年研制成功{zx1}一代“永磁王”——NdFeB。钕铁硼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磁性强的特点,是迄今为止性能价格比{zj0}的磁体。
钕铁硼作为节能环保的朝阳产业,广泛用于信息技术、汽车、核磁共振、风力发电和电机等领域,预计未来3 ~ 5 年的复合增长率在 20%
左右。由于中国具有明显的资源、成本和市场优势,世界钕铁硼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2005 年中国钕铁硼产量己经占到全球产量的 70%
以上。
钕铁硼行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制造工艺上,具体体现在其产品的均匀性、一致性、加工质量、镀层质量等方面。烧结钕铁硼磁能积的理论极限值是64MGOe,目前国际实验室水平达到了
N55;世界上做的{zh0}的钕铁硼磁能级已经达到了 N53,如日本住友,其主流产品等于或者高于 N50,国内目前大部分钕铁硼企业都在
N45、N48 左右的水平,部分企业如中科三环、宁波韵升等达到了 N50、N53
的水平。由于越接近钕铁硼磁体磁能积的理论极限值,那么在研发、工艺上面的进度将越来越慢,因此,国内外钕铁硼磁体的技术差距将逐渐缩小。
钕铁硼的主要原料钕是稀土元素的一种,在稀土元素中其储量仅次于铈,居第二位,我国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据美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稀土资源储备占世界的
31%,基础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 58%,而且我国稀土资源比较集中,采选成本较小。国内{zd0}的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87.7%,且钕元素含量丰富。我国稀土资源的质量、品种和可利用性等多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为我国的稀土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新材料行业产业发展趋势
1. 国防军工的现代化将极大的拉动新材料的需求
2. 国内消费增长刺激化工新材料的发展
3. 国内xxxx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三、我国新材料主要子行业分析
(一)有机硅
(二)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
当前我国已有 1000 多家磁材生产企业,年产永磁铁氧体 41 万吨,软磁铁氧体 30
万吨,钕铁硼磁体4 万吨,产量达到全球的 50% 以上,是{zd0}的磁性材料生产国。2007
年,随着市场秩序的逐渐稳定,金属锰价格自{dy}季度起不断攀升。作为磁材行业的主要上游原材料,锰价的上涨给磁材生产企业带来了相当的经营压力。虽然各磁材企业准备通过产品提价应对原材料的上涨,但困扰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附加值过低而非产品价格的低估。
目前,我国生产的磁材产品多数仍以中低端为主,虽然产量居全球xx,但产值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较小。国内企业中,仅横店东磁、天通股份等几家公司在部分技术上可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产品附加值远低于国外企业。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低的人力成本,但技术优势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钕资源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是导致钕铁硼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两大因素,凭借本土的资源优势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中国钕铁硼企业在成本上将更具有竞争力。在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有两类企业{zj1}投资价值:一是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专业供应商;二是将钕铁硼成功应用于下游产业的优秀应用商。
(三)聚氨酯原料—MDI
MDI
是从石油中提炼的一种合成材料。因为具备长期降解、隔热和弹性好等特性,MDI
成为建筑、汽车、家电、服装等产业的原材料,用途非常广泛。其中,建筑保温市场是 MDI 主要应用领域。MDI
隔热、隔音是目前所有合成材料中{zy}异的,并具有{jj0}的耐磨性、耐油性、防水性,是目前性能较理想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低至0.018 ~
0.023w/(m穔),相当于
EPS(可发生聚苯乙烯)的一半,是目前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zd1}的,且该材料热工性能好,还具有耐老化、化学稳定性好、防潮防水性能优良、耐温不熔化,与建筑物基面粘结性能好等优点。
在欧美日发达国家,聚氨酯消费量近 50%
在建筑领域,建筑节能中 75% 用聚氨酯,5% 用聚苯乙烯,20% 用玻璃棉。而目前中国现有建筑中采用保温措施的只有
5%,在这其中只有 10% 用聚氨酯,80% 用聚苯乙烯,10% 用玻璃棉等材料。也就是说,我国建筑市场上只有 0.5%
采用聚氨酯。建筑保温市场启动是一个过程,但也是一个趋势,其启动及进程将受到政府建筑节能政策的影响。我国政府已强制实施了建筑节能规范和标准,要求2010
年城市建筑总能耗要降低 50%;2020年城市建筑总能耗要降低
65%。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用隔热性能{zh0}的聚氨酯材料,这对聚氨酯硬质泡沫的推广应用无疑是一大好机遇。
2007 年 5 月 19
日,国家建设部正式下达关于印发《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导则》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聚氨酯建筑节能的步伐正式走向正轨,同时预示着中国聚氨酯节能材料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内将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以及相应设计施工规范的陆续出台,作为一种优异的保温节能材料,聚氨酯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有关专家计算,如果每年 18 亿~ 20
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以及 400亿平方米的存量按照国家规定的进度改造,全部使用聚氨酯保温材料,预计每年需求量将达到 150
万吨聚氨酯,折合聚合MDI 达75 万吨,这意味着我国 MDI 的消费要增加 1
倍。虽然,对聚氨酯保温材料的需求不会一夜之间爆发出来,但是从国家建设部的推广力度来看,未来聚氨酯将在建筑保温材料中占据主要地位。未来我国
MDI 需求空间巨大。当今世界 MDI
主要生产厂商有德国拜耳公司、美国亨斯迈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中国烟台万华和日本聚氨酯等(见表
2.2)。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几大厂商纷纷扩大产能,如烟台万华在宁波大榭工业园区建设的 16 万吨 / 年 MDI 生产装置已于
2005 年 11 月下旬建成投产;巴斯夫、亨斯迈联合上海氯碱总厂等5 家企业合资的联恒异氰酸酯公司建设的 24 万吨 / 年MDI
生产厂已于 2006 年下半年投产。尽管如此,2009 年以前中国 MDI 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仍然不会改变,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 MDI
下游应用企业。
(四)新型炭材料
新型炭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炭材料的一类炭材料的总称,在整个材料学中具有特殊的、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有着比普通炭材料更加独特的结构、更加优异的性能及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领域,更体现着材料设计概念的灵活运用,是目前炭材料行业研究和发展的前沿。以碳纤维、球状活性炭、炭纳米材料、储能炭材料、核石墨为代表的高附加值的新型炭材料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新型炭材料的生产具有比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对外依赖度较高、供不应求,因此国内拥有相关技术的生产企业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 球状活性炭
球状活性炭(SAC,俗称炭小球)是由日本、美国、西德、苏联等工业发达的国家于 20
世纪70年代后期首先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xx的超级活性炭。因其具有球状度好、装填密度均匀、此表面积较大、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及在固定床使用时阻力小等一系列优点
,适应了环保、医药、军事、电子等领域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再生性能等越来越高的要求。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应用领域广阔,尤其是在医药领域。例如,血液净化领域应用炭小球较为成功的例子是用于xx血液中内生和外源毒物的血液灌流器,即所谓的炭肾。炭小球表面光滑、机械强度高,在使用时没有明显的颗粒脱落,生物相容性好,成为目前血液灌流器中重要的吸附剂。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血液灌流器用于抢救安定、氯氮平等xx中毒和有机磷、酒精等毒物中毒,成功抢救了许多以往认为无法救治的患者,显示了其独特的疗效。2005
年,我国的卫生机构数约 28 万家,其中医院约18
万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医疗装备水平的提高,地级以上的医院基本上装备了人工肾机,有的省份县级以上医院人工肾机装备率达70%
以上。我国有 2000多个县市,县级以上医院 10 000 所以上,县级以下乡级医院达数 10
万之多。炭肾产品如推广到县级以上医院,年需求量可达10
万只以上,县级以下医院年需求量更大。目前,在相关领域,中科院和华东理工大学在技术上已取得中试成功,未来将进行工业化运作。
2.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又叫双电层电容器,是一种介于普通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无维护储能元件,它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超级电容器的比功率是电池的
10倍以上,储存电荷的能力比普通电容器高,是工作温度范围广、可快速充放电且循环寿命长、无污染零排放的新能源。就中国市场而言,目前的年需求量可达
2150 万只,而整个亚太地区的总需求量则超过 9000万只。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Frost &
Sullivan 发布的一份报告也预计,2002 年~ 2009 年,全球超级电容器产业的产量和销售收入这两项数据将分别以 157%
和 49%
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从结构看,超级电容器主要由电极、电解质、隔膜、端板、引线和封装材料组成,其中电极、电解质以及隔膜的组成和质量对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采用何种电极板和电解质材料将基本决定最终产品的类型与特性。超级电容器的优异炭电极材料要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合理的孔容及孔径分布,良好的导电性及浸润性。从这些方面考虑,目前主要的炭电极材料有: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等。当前国内的超级电容器生产厂商都从国外进口电极原材料,由于海外采购的渠道困难,国内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都面临着原材料受制于人的风险。目前国内的电极材料技术主要依靠科研院所进行开发和研究,已经有些院校获得了突破。华东理工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在活性炭粉、碳凝胶电极材料领域取得了中试成功。该项目工艺流程xx,所有关键设备自主设计,加工产品关键性能指标优于日本产品的性能
3 ~7
倍,建立了国内{dy}个该产品的企业技术标准。
3. 碳纤维
碳纤维是有机纤维或沥青纤维在
1000℃以上温度下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含碳量 85%
以上的碳素纤维。以原料而论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和沥青基、粘胶基、酚醛基碳纤维几种。主要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主,占 90%
以上,其次是沥青基碳纤维,其他碳纤维极少。根据产品规格的不同,碳纤维目前被划分为宇航级和工业级两类,亦称为小丝束(<24K)和大丝束(≥
24K)。生产碳纤维的高质量原丝一直是制约碳纤维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碳纤维原丝的生产技术亦是化学纤维生产技术中难度{zg}的技术,而碳纤维的生产又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防工业的现代化。
目前,山西恒天纺织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在榆次腈纶生产线的基础上,经过自主开发创新,成功地生产出了高质量的
PAN 基碳纤维原丝,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即将大规模产业化的碳纤维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出可喜的步伐。我们预计摆脱了国外原丝控制后的中国碳纤维行业将迎来飞速的发展。
(五)信息功能材料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是一个科学内涵极丰富、创新性极强、应用前景极广阔、社会经济效益巨大的领域,极有可能触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碳化硅晶体作为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已被列入到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信息功能材料之一。其中碳化硅晶片(SiC)属于宽带隙半导体材料,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热导率、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和大临界击穿电压等特点,成为研制高频大功率、耐高温、抗辐照半导体微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理想材料,在通信、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开采以及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以碳化硅做衬底提高了
GaN 基外延材料中与碳化硅晶格的匹配率,因而不仅发光效率高,节约能源 2/3,工作寿命可提高 10
倍以上,而且匹配率的提高也可以大大降低下游的固定资产投入。加之工作电压低、安全可靠和无污染等,是当前国内外研发的热点。
国际上许多大公司,如 GE、Osram
等,都投入巨资从事碳化硅应用于固体照明的研究和开发。2005 年,全球碳化硅晶片的总产量约为 35万片,晶片的产值约为 2.5
亿美元,其中约80% 为 2英寸的碳化硅晶片,其余的为 3 英寸晶片。4
英寸的碳化硅晶片已经面向市场,正形成规模产量。我们预计2007 年,以碳化硅(SiC)硅片为基础材料的半导体行业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22亿美元。当前,阻碍这个行业发展的不是资金问题,而主要是高技术壁垒。这是由于 SiC 晶体生长难度大,造成 SiC
晶体生长产业化进展缓慢。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在全球范围至今只有少数的研究机构和几个半导体公司掌握这项技术。而 SiC
晶体项目的投资并不大,比如 20 万片 / 年的投资,美国 Cree 公司大概需要投资 1 亿美元。根据 Cree
公司的年报,其固定资产约 3 亿,而其拥有20 万片的晶片产能,还有外延,芯片、封装、半导体器件等产业链,可以窥见 SiC
晶片的投资并不是需要大资金量的投入。国内尚没有提供商业化碳化硅晶片的厂商,目前仅北京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公司(以下简称“天科合达”或“天科合达半导体”)具有小规模的
SiC
晶片生产能力。面对碳化硅晶片目前的高昂价格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激剧增长的潜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若干研究机构也涉足碳化硅晶体生产的研究。他们从欧洲进口2
英寸碳化硅晶体的生产设备,每台生产设备花费 50
万美元。预期这些研究机构要掌握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达到一定的产品质量和产率还要三年以上。目前参与碳化硅晶片研发与生产的相关上市公司有天富热电和山大华特。其中,天富热电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山大华特依托山东大学晶体材料xxxx实验室,这些公司都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三)聚氨酯原料—MDI
(四)新型炭材料
1. 球状活性炭
2. 超级电容器
3. 碳纤维
(五)信息功能材料
(六)非晶合金材料
非晶合金材料是 20 世纪 70
年代问世的一种新型合金材料,它采用国际先进的超急冷技术将液态金属以 1X106℃ /S 冷却速度直接冷却形成厚度 0.02 ~
0.04mm
的固体薄带,得到原子排列组合上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特点的非晶合金组织,这种合金具有许多独特性能特点,如优异的磁性、耐蚀性、耐磨性、高硬度、高强度、高电阻率等。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向高频、小型化方向发展,非晶超微晶软磁合金材料已制成各种各样磁性器件代替硅钢、铁氧体和坡莫合金等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用作电流互感器、大功率开关电源、逆变电源和程控交换机电源的变压器、电抗器、滤波器、互感器及传感器等。虽然,目前,非晶合金变压器的价格约为同容量
9 型变压器的 1.3 ~ 1.5 倍,但由于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较 9
型变压器明显下降,因此,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总拥有成本(TOC)仍低于
9型变压器10%。
在节能降耗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非晶合金变压器将逐步走到前台。我国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研制工作始于“七五”。在国家科技攻关“非晶合金”课题中将“非晶合金铁芯配电变压器研制”作为重点专题。1986年
5 月,上海钢铁研究所与宁波变压器厂合作,用该所研制的非晶合金带材试制出国内{dy}台单相3kVA
非晶合金变压器。尽管国内掌握非晶合金变压器生产技术的企业很多,但只有少数企业掌握非晶合金变压器铁芯生产技术。目前,置信电气(600517)参股
40% 的日港置信具有 3000 ~ 4000
吨的铁芯年产能力,为国内{zd0}的非晶合金变压器铁芯生产企业,但其产品基本直供给置信电气,能够满足置信电气3000 ~ 4000 台
500KVA 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生产需求。
2006 年 2
月,作为日立金属中国区{dj2}代理的北京中机联供非晶科技发展公司一期 6 套非晶铁芯生产线正式投产,形成了年产3000
吨铁芯的能力。目前中机非晶二期工程已进入准备阶段,即将形成年产 5000 吨的生产能力,三期扩建后将形成年产 1
万吨的能力。中机非晶铁芯生产线的投产将对我国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面对非晶合金变压器良好的发展前景,成都锦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神虹变压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积极介入非晶合金变压器铁芯的生产。
此外,由于目前上YOU核心原材料非晶合金带材仍被日立金属{dj2}控制,国家发改委在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推广力度上有所保留,各变压器企业仍面临无米下锅的原材料困境。由钢铁研究总院部分转制上市的安泰科技,是国内非晶材料研究开发力量最强、产业规模{zd0}的单位。我国在非晶合金领域所取得的以上成果均在安泰科技下属的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依托xxxx攻关项目和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成果,安泰科技建立了“千吨级铁基非晶带材生产线”以及相应的“非晶配电变压器铁芯生产线”,将我国非晶微晶材料生产和应用引入了产业化阶段。
四、新材料行业企业特征与投资机会
(一)新材料行业企业总体特征
总的来看,我国新材料企业的资产质量较为优良,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从市场结构看,新材料产业链日益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市场需求强劲、企业供应能力增强;从企业行为看,新材料企业并购重组频发、技术屡获突破、竞争手段多样化、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在众多新材料公司中,虽有各行业自己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对外依存度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在少数领域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与先进国家比,我们仍存在生产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差、产品规格少、没有实现系列化等缺点,因此,许多重要产品和高性能产品仍需依赖进口。一般来说,技术难度越大,产能缺口越大,对国外的依存度就越大,比如有机硅行业和炭纤维行业等。
2. 技术壁垒高
化工新材料的技术壁垒普遍较高,目前国内还是主要依赖进口相关产品或者对进口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创新。比如 MDI
行业,具有明显的“寡头”性质。目前,世界上真正掌握 MDI核心技术的只有8
家公司,均为诸如巴斯夫、拜耳等国际知名的化工企业,国内只有烟台万华(600309)掌握了此项技术。
3. 企业规模小
几家主要新材料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 55 500 万元左右,平均净利润大概为 6460万元。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新材料企业的平均经营规模仍然较小,企业需继续扩大规模以获得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目前国内新材料企业中,生产中低端产品的中小企业占据了大多数,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xxxx寥寥可数。
4. 存在一定程度恶性竞争
由于众多良莠混杂的小企业存在,我国的新材料产品不仅利润低,还要承受着国内企业之间无节制的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同样是一种材料,一夜之间起了很多家,每个厂家都掌握了一定技术或者购买了一定成果。企业都处在壮大阶段,在一个水平上重复、缓慢地发展,彼此没有促进、互补,无序竞争、竞相压价、互相残杀,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新材料行业及企业的投资机会
1. 国家政策大力推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的若干指导意见》(财建
[2007]8
号)的相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将试行产业技术研发资金支持创业风险投资。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重点发展领域,产业技术研发资金将重点支持的行业包括新材料在内的九大行业,其中新材料行业支持的项目包括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平板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特种用途材料等。
截至目前,国家先后通过国家计委高技术行业化新材料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七个项目大力支持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同时,国家还加大新材料行业科技攻关经费支持,每年投入的经费在5
亿元以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2007博鳌国际化工新材料论坛”上表示,要加强宏观引导,强化政策支持,从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关注和优先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张国宝强调,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家的宏观引导和政策导向,对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和规模生产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在政策上建立市场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与产业化机制,强化新材料产业化内部的创新能力,激励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创新活动,优化配置资源,突破新材料工程化、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建立材料科学的发展目标,重视核心产业化和产业链的形成,实现上、中、下YOU相关产业配套,大规模实现产业化。所有这些举措,对推动、加快我国新材料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新材料行业也将由此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2. 下游需求拉动凸显投资价值
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总的来说进入一个上升通道。一方面由于化工新材料技术壁垒较高,行业的议价能力强,仍处于行业快速发展的朝阳阶段,亦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的对象,发展势头整体良好。该子行业由于产品加工程度深,原材料占精细化工产品成本的比重相对小,因此盈利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小,而工艺水平、营销策略等因素显得更为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研发实力、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上。另一方面,新材料行业的下YOU行业主要是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
行业以及其他电子信息行业,而以上行业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这势必加大对新材料的需求,为新材料行业长期快速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例如,聚氨酯中的
MDI 受建筑节能市场2007 年需求高增长的影响而需求大增(2006年 7 月 1
日起国家开始在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深圳六大东部沿海城市强制推行建筑节能65%
标准)。
3. 革命性新材料出现改变产业发展路径
一般而言,革命性的新材料被研发出来并商业化运作后,往往带来相关产业的突变。例如,随着国产 SiC
晶片的商业化进程,困扰我国发展第三代的半导体基础原料问题得到了解决,高品质 LED
和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被国外生产商控制原料的发展瓶颈也获得了根本性的扭转,相关产业群将蓬勃发展。因此,SiC
晶片的国产化进程将改变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路径。
(三)新材料企业投资风险
新材料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一个热点,但是有政策、有市场并不等于公司就一定能获得高额利润。当前投资新材料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dy}是原料。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于原料远离成品,价格协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缺乏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光纤预制棒为例,国内光纤质量达到国际{yl}水平,但制造光纤的核心材料光纤预制棒
80% ~ 90%
依靠进口,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盈利能力。因此在投资新材料项目中,原料的落实是必须首先考虑的。
第二是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我国新材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初级产品过多,中级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级产品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除部分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国际竞争力弱,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第三是国内产学研脱节,许多成果产业化存在诸多困难,企业的科技更新速度慢。例如我国纳米材料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并不落后,但在产业化方面却是障碍多多,真正形成产品的多是初级产品,盈利更是不多。
第四是进入壁垒低。以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为例,虽然该材料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2000》中被列为{zgd},但进入壁垒并不高,上一套年产 500 吨的装置只需要投资
6000万元左右。中低档产品的技术要求不高,同时国际上的相关专利将在 2003
年到期,这意味着众多企业可以很快进入国际市场。以上原因造成近几年国内很多企业投资该项目,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利润率迅速摊薄。因此门槛比较低的项目不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超额利润,投资时需要慎重。
第五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任何一种新材料都是一定时期的新材料,有它的生命周期,不可能永远是新材料,一种新材料将来被更新的新材料所取代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永磁材料为例,20
世纪 40 年代出现了铝镍钴永磁,50年代出现了铁氧体永磁,60 年代研制出了{dy}代稀土永磁 SmCo5,70
年xx发成功第二代稀土永磁 Sm2Co17,1983 年出现了“永磁王”NdFeB 材料,最近又出现了 NdFeN
等磁能积更高的稀土永磁材料。因此,对一个新材料产品要研究它在 5
年左右是否会被取代,并制定相关的对策,未雨绸缪至关重要。
四、新材料行业企业特征与投资机会
(一)新材料行业企业总体特征
1. 对外依存度高
2. 技术壁垒高
3. 企业规模小
几家主要新材料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 55 500 万元左右,平均净利润大概为 6460万元。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新材料企业的平均经营规模仍然较小,企业需继续扩大规模以获得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目前国内新材料企业中,生产中低端产品的中小企业占据了大多数,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xxxx寥寥可数。
4. 存在一定程度恶性竞争
1. 国家政策大力推动
2. 下游需求拉动凸显投资价值
3. 革命性新材料出现改变产业发展路径
(三)新材料企业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