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现刊工作的变革

网络时代现刊工作的变革

2010-06-05 15:44:06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引用


网络时代现刊工作的变革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时间:2008-1-27 14:12:38 作者:周爱萍  点击数:35
摘 要:分析了网络化对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和目前现刊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改变现刊服务工作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现刊;服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化对图书馆期刊的冲击
随着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期刊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印刷本,它的内涵已延伸至电子期刊,供人们借助电脑和通讯网络进行阅览、检索和打印。电子期刊按载体分为光盘型电子期刊和网络型电子期刊;按内容分为数据库全文电子期刊和检索性电子期刊。电子期刊具有信息存储量大、传播快捷、检索方便、清晰度高、体积小等特点,正日益成为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它的出现及其在图书馆的渗透,必将改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布局结构,丰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并对期刊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刷型期刊与电子型期刊长期并存,相互补充,这在国内外图书馆已成为共识。
2 图书馆现刊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期刊部依然维持着传统的“xxx”管理,工作范围仍局限于印刷型期刊,电子期刊的工作归参考咨询或信息技术部。期刊部的工作受传统期刊功能的局限和电子期刊的挑战,工作缺乏活力,很难发展。随着“中国期刊知识信息运行管理系统”的运行,网上期刊的采集管理与利用将是期刊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何在网络时代做好现刊服务工作,开发丰富的现刊情报资源,为教学和科研及时提供学术信息,是值得每个图书馆认真探讨的问题。
3 改变图书馆现刊服务工作的措施
图书馆现刊具有内容新、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利用价值高等特点,能及时反映科技、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zx1}动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是一种被利用最多、信息价值{zg}、一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主体性文献。网络时代的现刊应是电子型期刊与印刷型期刊的统一,而现刊服务应包括电子阅览室、现刊阅览室(印刷型)和现刊散本库(印刷型)。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网络时代现刊的利用率,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做了以下改变:
3.1 建立电子阅览室并提供各种网上数据库文献资源服务
(1)电子阅览室的建立。电子阅览室是传统图书馆迈向未来数字图书馆走出的{dy}步,也是现刊改革的必经之路。我馆4个电子阅览室拥有电脑近400台,服务项目主要有:中西文光盘数据检索、用户培训、咨询服务、互联网查询服务等。电子阅览室具有以下特点:{dy},拓宽读者视野,优化其知识结构。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囿于其规模,所能提供的情报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在实际进行时总会因这样或那样的条件而受到较大的限制,并且在时间上也被延误。这些不足在电子阅览室里xx得到了弥补。读者不仅能非常方便地获取馆局域网内磁盘阵列中的情报信息,还能利用它与互联网连接获取网上的情报信息资源。有资料记载:截至2000年12月,中国教育与科研电脑网已有12条信道,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特区联网,总宽带在100 Mb以上,地区间的传输率达到155 Mb,它将国与国、校与校、馆与馆之间的界线打破。第二,读者能获取{zx1}情报信息,激励其创新。读者获取情报信息再也不受一校一馆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网上任意遨游,获取他们所需情报信息,并接受网上教育,以突破在校所学专业的学科限制。第三,方便读者学习掌握电脑技术,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主要设施为电脑,是读者在电子阅览室里获取情报信息的必要和{wy}的工具,读者不管获取什么信息,都必须通过电脑来实现。因此,读者首先要会操作电脑,才能利用电子阅览室。不会操作的读者可以在这里学会电脑操作,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强迫读者必须学习电脑操作。其次,电子阅览室本身就有读者利用它学习电脑的功能,它配置的电脑软驱光驱等一应俱全。我馆不仅在局域网内的磁盘阵列中专为读者存储了大量学习电脑的数据供读者随时读取,还在每台单机上安装了相应的学习软件供读者学习使用。读者在上完有关电脑课程后,也可到电子阅览室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事实上增加了他们的上机实习课时。与此同时,读者还可得到管理人员的辅导,电子阅览室为读者学习掌握电脑技术,提高电脑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提供各种网上数据库文献资源服务。电子阅览室网上数据库文献服务不xx于室内读者,更超越了时空界限,对校园网内、甚至校园网外用户提供服务,弥补了印刷型期刊订阅不全的问题。{dy},把一些中西文光盘数据库免费上网供校园读者使用,如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美国工程索引(EI)等光盘数据库。第二,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第三,设立数据库镜像站点,为校园网内外读者提供服务。我馆作为镜像站点于2003年9月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网络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第四,开发利用网上丰富的免费信息资源。利用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检索、阅览、传递、索取馆外丰富信息资源,以弥补有限的文献经费所不能满足的读者信息需求。另外我馆电子目录检索厅有10台电脑,读者可免费检索馆内的中西文光盘数据库及馆藏书刊目录检索系统。
3.2 提高馆员素质并加强读者培训
(1)全面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的素质。期刊工作人员除了掌握传统期刊的管理知识外,还应当具备如下能力:熟悉光盘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能指导读者上机检索;熟悉因特网的基本功能,能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知识信息,能从网上下载和打印所需资料;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图书馆专业知识的背景,较强的电脑操作技能;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了尽快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素质,图书馆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如引进人才、在岗培训等,从而全面更新期刊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优化队伍结构,以适应期刊工作的新任务,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
(2)加强用户培训工作。我馆网络部对本院师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既能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又可以达到普及他们的网络知识、学习检索技能的目的。我馆对读者的培训方式如下:一是定期开展各种检索培训。由网络部在图书馆网页上定期发布馆藏书刊目录的检索方法和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二是不定期在我馆的学术报告厅开展短期培训讲座。三是开设“文献检索”课,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和掌握信息检索的技能,在全院开设这门选修课,让读者能更有效地查阅现刊,获取信息资源。
3.3 延长现刊服务时间
过去图书馆往往将“方便管理”放在{dy}位,现在我们转变了观念,树立“读者{dy}”的思想,变“方便管理”为“方便读者”。师生由于受课程的限制,只能利用课外的时间查阅现刊资料和学习新知识,尤其是晚上和xx查阅的人数更多。因此,我馆首先在现刊服务时间上尽量满足读者要求,现刊开放时间从上午8:00至晚上10:00(双休日和节假日照常开放),长达14 h,可以说是全国高等院校开放时间最长的图书馆之一。
3.4 调整现刊藏刊布局并改善馆内外的阅览环境
大多数图书馆在期刊的管理上是重藏轻用,以藏为主。一方面是由于经费不足造成期刊文献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大量有用的期刊文献资料作为收藏品不能被利用。因此,图书馆应调整现刊藏刊布局,变“以藏为主”为“藏用结合,以用为主”。另外,幽雅、舒适、安静的阅览环境对读者阅读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满足读者需求,我馆在环境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
3.5 让学生参与现刊服务工作
延长现刊服务时间,必须要增加期刊工作人员的人数。就目前形势而论,我馆从劳动人事制度上是不可能增加编制的,只有充分挖掘潜力,调整内部人员,利用学院学工部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学生,实行“三班倒”制度,这样,既解决我馆期刊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又给部分贫困学生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戴粟芳.试论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变革[J].津图学刊,2001(1):11-13.
[2] 陈益君.期刊“xxx”管理面临的危机与选择[J].图书情报工作,1999(10):22-23.
[3] 罗艳玲,肖非.网络环境下高等院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利用[J].图书馆杂志,2001(4):17-19.
[4] 张丽.关于图书馆服务意识创新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6):5-7.

───────────────
{dy}作者简介:周爱萍,女,1966年4月生,1998年毕业于岳阳市广播电视大学,馆员,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湖南省岳阳市奇家岭,414006
中国图书馆网 >> 专业论文集 >> 图书馆建设 >> 正文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网络时代现刊工作的变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