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转方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知易网知识产权博客

    《焦点访谈》2010年6月4日播出――知识产权:转方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专访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两年前,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在5年内大幅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在随后经历的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人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作用,甚至开始有这样的描述,,知识产权应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那么,知识产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演播室请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田局长,你好。

    田力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你好。

    主持人:

    其实说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中央用了三个词来形容:难以为继、刻不容缓、全面加快。你认为知识产权应该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角色?

    田力普:

    我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起到一个着力点和切入点的作用。在这方面应该说它的作用非常关键,就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要从传统的依靠物质的投入、依靠环境的代价、或者廉价劳动力的投入,来转换到依靠到知识的投入、智力资源的投入,来进行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应该说,知识产权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说:

    目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价值分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形成了人们常说的U型曲线。在这条U型曲线的底部,加工制造环节投入的是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消耗,获得的利润确十分微薄。而U型曲线两端的上游研发环节以及下游营销服务环节,因附加值高而获利丰厚。在这些产生高附加值的环节,都体现为专利或其它形式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知识产权的作用更是被大大强化。新一轮创新活动势头强劲,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等等,都可能成为下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点。

    田力普:

    实际上全球都在竞争,竞争的焦点就是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抢占知识创造的制高点,抢占知识产权的制高点,谁站在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解说:

    因为没有占据这个制高点,中国产业界曾付出过高昂的代价。在DVD、手机、计算机这些被跨国公司发明专利圈过地的领域,中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作为专利费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因为按照专利制度,专利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享有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近年来,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经济科技优势,采取跑马圈地、层层保护的专利战术,通过专利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参与世界贸易的同时,面临着发达国家专利竞争优势的严重压力和更多的技术壁垒。事实上,专利已经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主持人:

    在知识产权体系当中,最能体现技术创新能力的应该是专利。现在我国的专利情况怎么样?也有说法说,中国一直是一个专利的大国,到今天为止,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说中国是一个专利强国吗?

    田力普:

    我们不能说是强国,即便是大国还要具体分析一下。因为从总量上来说,去年我们三种专利将近100万件,可以说数量很大。但是如果按13亿人口来平均一下,人均占有专利的数量,在全球来比也是位置很靠后。

    主持人:

    这是数量上的。

    田力普:

    这是数量上的,另外最关键的是质量。在质量方面,应该说我们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很多高技术领域,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领域,我们的创新者、我们的企业,也在大量地来申请自己的专利,但是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应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实际上说明了我们国家目前所处的创新阶段还处在赶超。

    解说: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因为创新水平较高,所以份量最重,更能体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我国受理三种98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3万件,占总申请比重的23.5%。而在十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1.6%。十年间,国内发明专利占三种专利申请量的比重翻了一番,国内创新主体赶超先进水平的步伐正在加快,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已有较大提高,其运用专利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田力普:

    {zh0}的例子就是中国的高铁技术,中国高铁技术目前在全球是{lx1}的,在实用化这方面也是全球{lx1}的。实际上,它就是一种集成创新,很多核心技术我们也是引进的。

    主持人:

    为我所用。

    田力普:

    但是我们拿来为我所用,同时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产权。实际上,我们在科学技术也好、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也好,总是讲要站在他人的肩膀上,任何技术都不是从零开始的,要通过学习、借鉴。

    解说:

    5月27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和谐号380A”首辆车吉林长春竣工下线。这是继350公里时速高铁之后,中国再次刷xxx铁路{zg}运行时速的记录。中国高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多项专利,仅武广高铁就取得946项专利,由这一领域的追赶者变成了xxx。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大飞机、电信、基础通信程序、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测量仪器和发动机等技术领域的国内创新活动比较活跃。

    主持人:

    如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如何切入、如何着力?

    田力普:

    我们有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就是我们有一个明晰的政策,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第二,我们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使得全社会,特别是创新者他们创新的意识大大增强,而且通过投入,创新能力也提升。通过这些措施,加上政府的政策的引导,那么使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也好,包括自主品牌也好,能够源源不断产出。所以我想,我们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个目标的实现,虽然很艰巨,但是我们应该有信心。

    解说:

    低碳经济是近些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之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就要走低碳经济之路。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制高点,并正在为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要想走上低碳经济之路远非一帆风顺,不同于一些人简单理解的只是关停几家耗能企业,拆除几个污染矿山。

    主持人:

    我们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走低碳经济之路,在这样一条路上,从专利的角度讲,有什么样的障碍吗?

    田力普:

    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障碍的,最近比方说我看到一份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4月15日发表了一份报告,就是说,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挑战。比如说报告认为,中国在未来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至少需要60项关键技术,而中国自己有42项并没有掌握,这些技术或者这些专利权都掌握在国外手中。实际上这个报告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你中国想要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买人家的技术,而且这个价钱可能还不低。

    解说:

    据统计,2004年我国低碳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不到1000件,2006年超过3000件,2008年超过6000件,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这充分显示,近年来我国在低碳经济技术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四点不足:一是总体上看,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仍然较少;二是申请单位多为高校和科研单位,企业申请少,特别是研发能力突出、专利申请量大的企业少;三是向国外专利申请少;四是涉及核心技术的专利少,这一趋势仍未改观。

    田力普:

    这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应该下更大的力量、做更大的投入,在这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形成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尽快地迎头赶上。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从产业曲线的U字型底部向两端延伸需要爬坡、更需要抓手,。而这个抓手就是专利,就是知识产权,这是今天的采访当中田力普局长给我们最为明确的信息。同时,国外来华申请的大多数为发明专利,有明显的战略布局的意图,但是熟练运用专利制度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同样的市场竞争当中,中国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专利综合能力,提高专利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才能让专利制度为我所用。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我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要主动并善于利用专利数据库这样一个巨大的技术宝库,来开展专利分析,避免做无用功、走绕弯路。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最近几年才变得常见。
  知易网是全球{lx1}的xxx知识产权网上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交易网服务括注册商标、专利技术转让、版权、著作权等, 百名博士后知识产权专家团,为知识产权交易护航,精诚服务,点识成金!

  文章来源:知识产权网-中国知识产权交易网[http://www.zhiyiwang.com ] (转载请保存)
相关的主题文章:

Tags: ,

Related posts

标签: ,

转载注明:转自

本站遵循: 共享协议

收藏分享: / / / /

文章评论关闭.


郑重声明:资讯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转方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知易网知识产权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