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桑建强:2010高考化学临阵磨枪系列之十八
很不错的归纳,很优秀的老师。


无机框图推断题的xx技巧
一立足基础找“题眼”

1.题眼一:常见气体

       单质气体:H2、O2、N2、Cl2(黄绿色)、F2(淡黄绿色)

       气态氢化物:

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极易溶于水,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遇到HCl形成白烟)

HCl(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在空气中形成白雾,遇到NH3形成白烟)

       H2S(无色、有臭鸡蛋气味,蛋白质腐败的产物,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烃    4个或4个碳以下的烃

非金属气态氧化物:

CO、CO2(直线型非极性分子)、NO(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NO2(红棕色,加压、降温会转变成无色)、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固态氧化物]

SO3(无色晶体、易挥发)、P2O5(白色固体、易吸湿,常用作干燥剂)、SiO2(不溶于水、不溶于普通酸的高熔点固体,但溶于氢氟酸和强碱溶液)

气态卤代烃:一氯甲烷(CH3Cl)、氯乙烯(CH2=CHCl)

气态醛:甲醛(HCHO)

2.题眼二:气体溶解性归纳

       难溶于水的:H2、N2、CO、NO、CH4、C2H4

       微溶于水的:O2、C2H2

       能溶于水的:Cl2(1 : 1)、H2S(1 : 2.6)、SO2(1 : 40);

       极易溶于水的:NH3(1 : 700)、HCl(1 : 500)、HF、HBr、HI。

3.题眼三:常见液态物质

       无机物:液溴Br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硫化碳(CS2)、三氯化磷(PCl3

       有机物:一般5个碳原子以上的低级烃;

                     除一氯甲烷、氯乙烯之外的低级卤代烃;                     低级醇;                    

除甲醛之外的低级醛;                   低级羧酸;                  低级酯。

4.题眼四:常见物质的颜色(详见一)

5.题眼五:根据框图中同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主线,即ABC→……型归纳

       CO   CO2;                                           H2               SO2      SO3(H2SO4);

       NH3(N2        NO               NO2        HNO3;  Na       Na2            Na2O2

       Fe         FeO       Fe3O4;                              Fe → Fe2+ → Fe(OH)2        Fe(OH)3;

       Fe → Fe2+ → Fe3+;                                            Cl → Cl2 → ClO

       CH2=CH2      CH3CHO   CH3COOH;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6.题眼六:根据化学反应形式

a.根据置换反应“单质 + 化合物 = 新的单质 + 新的化合物”   进行推理(详见十九)

b.根据反应“化合物 + 化合物 = 单质 + 化合物”进行推理,常见的该类型反应有: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H2S + SO2 == 3S↓+ 2H2                                   8NH3 + 6NO2 == 7N2 + 12H2O

       2xNH3 + 3NOx == (2x+3)/2N2 + 3xH2                   KClO3 + 6HCl(浓) KCl + 3Cl2↑+ 3H2O

2Na2S + Na2SO3 + 3H2SO4(稀) == 3Na2SO4 + 3S↓+ 3H2O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S↓+ H2O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PbO2 + 4HCl(浓) PbCl2 + Cl2↑+ 2H2O

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                  2FeCl3 + Na2S == 2FeCl2 + 2NaCl + S↓

c.根据反应“一种物质 三种物质 ”进行推理,常见该类型的反应有:

    Cu2(OH)2CO3 2CuO + CO2↑+ H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NH4HCO3 NH3↑+ CO2↑+ H2                          (NH4)2CO3 2NH3↑+ CO2↑+ H2O

    NH4HSO3 NH3↑+ SO2↑+ H2                          (NH4)2SO3 2NH3↑+ SO2↑+ H2O

    4HNO3           4NO2↑+ O2↑+ 2H2              2Cu(NO3)2 2CuO + 4NO2↑+ O2

    2NaHCO3 Na2CO3 + CO2↑+ H2O

d.根据反应“化合物 + 单质 == 化合物 + 化合物 +……”进行推理,常见该类型的反应有:

4NH3 + 5O2                 4NO + 6H2                     2H2S + 3O2     2SO2 + 2H2O

4FeS2 + 11O2                2Fe2O3 + 8SO2                   CH4 + 2O2            CO2 + 2H2O(烃的燃烧)

6FeSO4 + 3Cl2 == 2Fe2(SO4)3 + 2FeCl3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3     

Na2SO3 + Cl2 + H2O == Na2SO4 + 2HCl             Na2SO3 + Br2 + H2O == Na2SO4 + 2HBr

C + 4HNO3(浓) == CO2↑+ 4NO2↑+ 2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S + 6HNO3(浓) == H2SO4+ 6NO2↑+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

P + 5HNO3(浓) == H3PO4+ 5NO2↑+ 2H2O

7.题眼七:根据化学反应条件(学生自已归纳)

      (1)无特殊条件要求的反应          (2)点燃条件下的反应     (3)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4)高温条件下的反应     (5)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  (6)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7)催化剂、加热、加压条件下的反应  (8)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9)稀硫酸、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10)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11)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12)通电(电解)条件下的反应

8.题眼八:根据常见反应的特征现象。如

(1)两种物质反应既有沉淀又有气体生成的

       a.双水解:主要指Al3+、Fe3+与CO32、HCO3、AlO2等之间的双水解

b.Ba(OH)2和(NH4)2SO4生成氨气和硫酸钡沉淀

a.  S2O32+ 2H+ == SO2↑+ S↓+ H2O

(2)遇水能放出气体的

       a.Li、Na、K、Ca、Ba、Mg(△)、Fe(高温)[氢后面的金属不跟水反应]

       b.Na2O2、NaH、CaC2、Al2S3、Mg3N2

(3)加碱能产生气体的

a.  Al、Si、Zn 

b.  NH4+

c.  AlN

(4)加酸有沉淀生成的     如SiO32、AlO2、S2O32、C6H5O(常温下)

(5)有“电解”条件的,通常联想到下列七种代表物:

a.  电解水型:含氧酸H2SO4(aq)、强碱NaOH(aq)、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Na2SO4(aq)

b.  分解电解质型:无氧酸如HCl(aq)(HF除外)、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CuCl2(aq)

c.  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4(aq)、不活泼金属的氟化物如AgF(aq)

d.  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aq)

e.  电解熔融离子化合物:如Al2O3(l)、NaCl(l)

9.题眼九: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1)氢元素

a.  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  没有中子的原子;

c.  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  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  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f.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  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  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    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  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  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   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h.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    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    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zg};

k.  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l.    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碳元素

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zd0}的物质;

f.   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  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h.  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i.    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4)氮元素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d.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e.  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f.   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5)硫元素

a.  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d.  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e.  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

f.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

g.  形成的单质密度大约是水的密度的2倍;

h.  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

6)氯元素

a.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  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c.  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

d.  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e.  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zg}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

f.   {zg}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

g.  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h.  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7)氟元素

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

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

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置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

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

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

8)硅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

b.形成{zg}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

d.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9)磷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

d.形成的{zg}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

e.形成的{zg}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酸的元素;

10)溴元素

a.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

c.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1)碘元素

a.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xxxx呈紫色的元素;

d.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2)钠元素

a.短周期中原子半径{zd0}的元素;

b.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c.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桑建强:2010高考化学临阵磨枪系列之十八】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