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科学八卦看世界_指尖的流沙_百度空间

最近突然冒出不少与时间旅行相关的电影,类似《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和《关于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说的都是人类穿越时间,回到过去或是去到未来,展开一段奇妙的旅行。我们可能不是很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未必看过霍金的《时间简史》,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此类科学问题的热衷。我们就像一群科学伪爱好者,{za}做的事就是站在科学的边缘,滔滔不绝地八卦,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我们赋予了它许多别样的想象力。

探索篇
1.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科幻作品中,它是最令人激动的想法之一。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一个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那么时间相对于他而言是静止的。这成为时间旅行{zd0}的理论依据。但时间旅行会产生明显的悖论,比如你乘坐时间机器回到了过去,看到了你自己,这意味着你必须在童年看到过一个成年的自己。但在现有的科学体系下,时间具有严格的单向性。  
2.平行宇宙
或者叫多重宇宙论,指的是一种在物理学里尚未被证实的理论,即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宇宙,那些宇宙是宇宙的可能状态的一种反映,这些宇宙的基本物理常数可能和我们所认知的宇宙相同或者不同。甚至有可能我们的宇宙只是一个实验室。想想,是否有另一个你正在阅读和本文xx一样的一篇文章?他(她)一生的经历和你每秒钟都相同,然而也许他(她)此刻正准备放下这篇文章而你却打算看下去。
3.薛定谔的猫
相信很多人在看过《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的实验之后,都试图了解一下这条奇怪的科学定律。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反之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薛定谔的猫”。
4.真实的Big Bang
3月31日的那次大型强子对撞,是迄今{zg}能量的质子束流对撞试验。本次试验用于模拟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最初状态,可望创造出与宇宙大爆炸之后万亿分之一秒时状态类似的条件。
5.把水变成燃料
如果这真的成功,能源问题就要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工程学教授克雷格•格兰姆斯和同事花了一年半时间,用一个二氧化钛纳米管,催化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结果得到了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等的主要成分)。
6.移民土星卫星
在法国科学家宣布火星由于其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甲烷而不再是理想的人类移民地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表示,目前看来,唯有土星卫星提坦(Titan)的地貌特征与地球最为相像。提坦比水星大,是月亮的1.5倍,也是太阳系内{wy}拥有与地球相似大气环境的星球。现在的它与地球刚刚形成时期的地质气候环境非常相似。
7.太阳附近聚集UFO
如果NASA拍摄卫星的原数据真实的话,2010年1月18日出现的一波巨型UFO可谓对揭露地外文明有重要暗示。量子物理学家Nassim Haramein在解释这些巨型UFO时说,这些是巨型地外或者跨维飞船,利用太阳为黑洞奇点或星门来到这里。不过NASA已不明原由地从网上撤走了这批照片。
8.黄石火山喷发的可能性
电影《2012》里,黄石火山喷发的场面可谓壮观。事实上,整个黄石公园的确是一座超级火山的火山口,尽管它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64万年前。现在,科学家发现黄石国家公园地下涌动的岩浆正在使地表上升并不断颤动,但究竟会不会喷发?何时?没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9.人体冷冻技术
你可能不知道,虽然现实中尚未出现一例经冷冻之后的人体通过某种科技手段重新复活,但美国已有目前{zd0}型的人体冷藏公司。现在的明码标价从9000美元(脑神经冷藏),2.8万美元到15万美元(全身冷藏)不等。人体冷冻大概算是一种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10.超导材料的发现与运用
电影《阿凡达》的故事就是由此展开的:地球人跑到潘多拉星球上去采矿,为了获取常温超导材料。超导体材料可以使电磁场足够强,从而做成放置反物质的容器即“离子阱”。(1克反物质在与正物质碰触湮灭时,能爆发出3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对于日常用途来说,如果发现常温超导体,磁悬浮列车会变得很便宜,超导输电也会普及。

此外,还有一些所谓的冷知识开始被大家xx。这些琐碎的、庞杂的小知识,或许饶富趣味,并随时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平时却鲜有人会去注意。我们得感谢科学松鼠会这样的社团,集结了一群年轻人,用博客的平台讨论各种科学问题,他们不见得学理上能达到科学家似的严谨,或是论据有多么超前,但有种智力上的平等,就是大家共同去探索世界的未知领域,分享乐趣,然后彼此校正。

流言篇
1.微波炉会致癌?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电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频率不同。微波的频率比电波高,比红外线和可见光低。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频率介于它们之间的微波也不会致癌。
2.飞行时一定要关手机?
航空信号用的是118MHz频段,国内GSM手机用的是900MHz左右频段,Wi-Fi信号频率更高,它们相差这么大,理论上是不能干扰到一起的,但因为手机采用的是跳频脉冲的方式发射信号,所以会产生许多不同频率的次生电波。这些次生电波尽管很微弱,但面对机载通讯设备的超高灵敏性,在不能确定是否有明显危害的情况下,本着安全{dy}的原则,关机成为国际通行的惯例,因为民航是经不起“临床检验”的。
3.可乐罐上残留鼠尿致命?
网络转载如此发达让我们毫不怀疑那封声称可乐罐上残留鼠尿致命的帖子(或者邮件)已经被大多数人见到了。其实鼠尿本身并不能致人死亡,它可以成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载体进一步引起传染病。这种病毒只存活于水环境中,暴露在干燥空气中就会迅速死亡。
4.汽车发动机很吵吗?
人们通常误认为车辆噪音主要是发动机产生,以及来往的汽车制造的“风”声。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噪音主要来自橡胶轮胎与路面的接触。控制声音产生的三个主要特性是:轮胎纹理、路面孔隙率和硬度。xx平坦的公路和没有纹理的轮胎都不安全,于是一种由环氧橡胶颗粒组成,被称为多孔弹性路面的新型材料正在接受评估。
5.“防弹T恤”
虽然作为地球上最硬的三种材料之一,碳化硼被广泛用于制造硬式防弹插板,但像盔甲般的整块式硬插板,穿戴起来不仅不舒适,还会降低动作灵活性。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已经宣布,可以使用棉布纤维作为模板碳源,大量制造具有高强度的碳化硼。虽然我们弄不明白复杂的纳米材料技术,但知道棉制T恤未来将可能具有防弹功能。不过我们可能会更希望“防弹T恤”增加对刀刺的防御作用,像武侠小说里的金丝甲那样。
6.白噪音是灵魂的声音?
有科学家提出了超自然电子噪声现象,这是指在收音机或者电视机没有调好时的嘈杂的白噪音中,你可以收到来自死者的讯息。目前白噪音除了在建筑、电子音乐等领域应用外,{wy}跟“灵魂”相关的应用是辅助xx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所以不用担心你会在半夜突然醒来时,看到电视机上爱因斯坦正在告诉你他的秘密。
7.打水漂就是让石子旋转起来?
如果告诉那些打水漂的高手,一辆1.2吨、不会旋转的汽车,也能像石子那样在水面上漂亮地连跳几下,他们是否会有挫败感?三个美国人的实验已经证明,当速度足够快时,汽车在击中水面的那一刻,形成的压力会得到水面反作用力,将其向上推,支撑住它在水面完成水漂跳跃。当然前提是准确的低角度,不然汽车只会一头栽进水里,顶多再翻个跟头。

8.为什么视力表上都是用“E”?
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9.为什么吐司是涂奶油的一面先着地?
当吐司从桌缘翻落的一刹那,一部分重心已经掉落桌外,于是这片吐司处于旋转的状态中,因此不是垂直落地。奶油面先着地的关键在于翻转的速度不够快。要想让吐司完成整个翻滚动作,不弄肮脏地毯,只要餐桌有3米高就可以了。
10.喝重水可以延缓衰老?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有一种罕见形式的氢元素的重水可以增强身体组织和细胞抵抗自由基攻击的能力。自由基对蛋白质攻击的损伤与最严重的老年疾病存在关联,其中包括癌症、阿尔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可以用重水饲养牛或者鸡,然后吃掉它们,以此延长10年寿命。不过,谁又知道自己本来应该活多少年呢?

世界本就这么奇妙,科学也不单像星际迷航、时间旅行那么浪漫,它可能是“全球真的在变暖吗”这种大命题,也可以是充满“为什么会笑到肚子痛”的小幽默。尽管我们无法一一解答,但我们在不断地试图接近真相,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常识、世界观,还有快乐。

这其实也正是科学的意义,它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被垄断的知识。科学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才会真正渗透进我们的头脑和生活,形成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郑重声明:资讯 【通过科学八卦看世界_指尖的流沙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