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管理哲学——生活即管理 | |
---|---|
等级: 组别:普通用户 :26 威望:256 金币:3261 同城: 状态:离线 |
点击数:29 | | | | | |
包粽子的管理哲学——生活即管理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郢都,同年五月五日,被流放的三闾大夫,xx诗人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自沉于汨罗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千古绝唱亦随之而去,留给华夏子孙无限思念。龙的传人从此以端午节来祭奠这伟大的爱国者,缅怀这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 虎年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在这举国悼念的日子,粽子寄托了人们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慨。然而,在这利欲熏心的年代,粽子和月饼一样,不知掺进了多少铜臭味。你买到的粽子可能有沙子,有虫子,有腐烂变质的糯米,有陈年发霉的红枣,甚至还有长蛆的猪肉。至少,我是不放心去购买粽子,以免玷污了对这千年英灵祭奠的神圣。 自己包粽子并不难,糯米是最基本的原料,剩下的是你喜欢的任何调味品,诸如红枣、蛋黄或者火腿之类。把糯米久泡之后,然后煮熟,再用粽叶包上红枣,然后就可以放到蒸笼里蒸了。视火力大小和蒸笼的不同,蒸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农村的柴火是很快的,可是城里的燃气就有些慢了,而且味道也相差较远。 太太这些天又在包粽子,因为儿子和我都非常喜欢吃。前天都已经是今年的第三次了,这还不包括帮别人包粽子。可是,这一次,太太大概是想创新一下,于是把糯米泡好之后,直接包起来上蒸笼。这大概是基于蒸糯米酒的常识,因为做甜酒都是把糯米泡好之后,直接上蒸笼的。儿子和我早就眼巴巴的盯着那蒸笼了,尽管远不如农村老家蒸的好吃,但身在深圳这种城市,这已经算得上是美味了。等到粽子出笼,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夹几个到碗里,可是一口咬下去,却发现这次蒸出来的粽子很硬,又不爽口,儿子很快就抱怨了,“难吃,妈妈,这次的粽子好难吃”。太太便告诉我们,这次没有煮,少了一道工序。这我就明白了,因为水分少啊。 晚上,太太打电话跟姐姐交流经验,姐姐便传授她的经验,每次想做什么新花样的时候,都只先做少量的试试,等实验成功了,再做多一点。看起来,似乎很平凡的几句话,仔细想想,这就是管理,生活即教育,生活即管理。企业在大规模生产之前,往往都会有实验室开发,样机制造等过程,这两者之间的道理有什么区别吗? 企业的创新也是一样,不能违反基本的业务流程(泡糯米——煮糯米——包粽子——蒸粽子)。 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是无私的,做好吃的,首先是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无论多么辛苦,也要全力以赴,这才是真正的顾客至上。一个企业,只有它的理念正确了,诸如美的之类拿顾客当白痴的企业,就算一时强大,那也是兔子的尾巴。 有个外国人,提出了一个学习型组织,于是众人大肆吹捧,似乎自己知道这个概念之后,企业便能长命百岁了。我仔细想了想,太太与姐姐的交流不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吗?其根本动力在哪里?是金钱吗?是地位吗? 只有真正合格的父母,才会真正关注子女的发展和成长。如果做父母的本身就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他们就不可能想到要自己做粽子之类的事情。这就是执行力的根本。 节日的到来,为了满足家人的需求,再加上不放心购买的粽子,才想到自己做粽子。当然,如果家人想吃了,就算平时,也可以自己做。而且包粽子的时候,肯定先估计一家人能吃多少,才做多少。这就是拉式生产。 所以,所谓的管理,其实很简单,来源于生活而已。那些故弄玄虚的管理专家,纸上谈兵者甚多,要么是沽名钓誉,要么是别有所求。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
|
发表于 2010-6-8 22:09:33 | | | | | |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