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9 09:04:25 阅读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宁陕县有条金簪河,金簪河一带流传着许多杨八姐的传说,金簪河、梳妆台、胭脂坝、三缸河等地名、风景都与杨八姐有关。
金簪河其实不是一条河,它只是那条叫做腰竹沟的河流中的一小段。腰竹沟位于宁陕县旬阳坝镇东北。涓涓细流从古桑墩顶峰蜿蜒而下,一路会合各条山沟的弟兄,逐渐形成一条小河。河水沿着山谷奔涌流淌了二三十里,或许是长途跋涉太累了,一头扎进地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干涸的河床里,依旧布满大的山石、小的卵石、一摊摊的沙砾,却没有一滴水流。干河延续近十里,河水又从远离河岸的一块大青石下突然冒了出来,填满圆圆的水潭,在田野冲开一条沟渠,急匆匆地奔回河道。
传说当年杨八姐带兵从此路过,见腰竹沟河水清亮澄净,便到河边小憩洗脸。一不留神,头上金簪掉落河中。杨八姐找来找去找不着,一气之下,提起铁杆金枪使劲往水里戳去,一下把河底戳了个大洞,河水全部流入地下。人们从此把这段干河谷叫做金簪河。
金簪河下游几里有一个深潭,潭边有个石台,石台临潭那边凹进一个半圆,人们说这是杨八姐洗脚坐出来的,称为八姐洗脚盆。溯腰竹沟翻越古桑墩,沿池河南下,有一个小村落叫胭脂坝。传说杨八姐曾在这里化妆,随手将空胭脂盒丢到山坡上,结果胭脂把满山的荞麦杆染得通红,从此这个村子就改称为胭脂坝。附近一条山沟里有三口大石缸,每口缸都有一人多高。传说杨八姐带领xx驻扎在此,打造了这三口石缸,用来存水做饭。当地人为纪念杨八姐,就把这条山沟叫做三缸河。梳妆台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巨石,比间房子还大,矗立在池河边一座山头上。传说那是杨八姐梳妆打扮的地方。
方圆几十里的地方竟集中了这么多杨八姐的传说,莫非杨八姐真个到过宁陕?
从古代交通来看,金簪河—池河正是古子午道的南端。古子午道翻越秦岭、月河梁,循月河拐入腰竹沟,越古桑墩,沿池河直至石泉县池河镇。柏杨版《资治通鉴》注:“子午谷长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洗脚盆、金簪河、胭脂坝、三缸河、梳妆台依次从北向南分布在子午道上。倘若杨家将到过陕南,子午谷应是必经之路,金簪河一带流传许多杨八姐的传说也就有所依。
翻阅历史,杨家将代表人物杨业、杨延昭两代人主要在晋北防守宋代边境,唯有杨延昭次子杨文广在陕北、陕南活动过。杨文广曾在庆历三年(1043年)参与平定陕南张海起义。次年,范仲淹宣抚陕西,杨文广隶属范仲淹麾下。后升领防御使,任秦凤路副都总管,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而杨家将故事里的八姐、九妹、烧火丫头杨排风等等女杰,史书均无记载,从有限的历史线索中考查,只能说她们是传说人物。
不过,传说比历史更能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感情和心愿。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抵御异族侵扰上百年,先后以身殉国,用生命保卫了人民的和平、安定。对于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家风,一代接一代前赴后继保民卫国的壮举,人们自然会热爱、缅怀、传诵。闯幽州、战洪州、血溅金沙滩、大破天门阵、穆桂英挂帅、杨八姐盗刀、十二寡妇征西……通过人民群众世代口耳相传,已经难以分清哪是史实,哪是传说。可歌可泣的杨家将故事,正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面对异族侵扰和外国侵略,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保家卫国的英雄们的热情讴歌。
联想到历史上另一位xx女性王昭君。昭君出塞象征着汉族和匈奴的和平友好,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北方边境两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代。后来,在呼和浩特、包头以及大青山南麓出现了十几个昭君墓。这么多昭君墓当然不可能都是真的,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北方人民对王昭君的好感,都愿意把这个和平友好的象征跟自己家乡联系在一起,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或许,杨八姐真的到过宁陕,才留下那么多传说;或许,因为杨文广涉足过陕南,演化出了杨八姐在宁陕的传说;或许,与诸多昭君墓一样,杨八姐的传说只是宁陕老百姓希望张扬的寄托。其实,不必去认真考究历史,这么多景物都和杨八姐联系在一起,足以说明宁陕人深爱杨八姐的情感。
真心希望金簪河、胭脂坝、梳妆台的风景能够永存,真心希望杨八姐的传说能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