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知人从众,不做从众人。像疯马般行走在世博会(2):三个地图上找不到 ...

    因为用了个“像疯马般行走”,就不得不cult一点了。可是要把世博会讲得cult,实在太不容易了,因为它本质上是反cult的,其实所有的菜市场都是反cult的。

    就拿我家旁边的菜市场来讲,所售货品包罗万象,件件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食,跨越主流与另类的界线。主要包括:植物,如有自己手机的萝卜青菜,番茄、草头、油麦菜、山药......;动物,分活的和死的,活的有鱼、虾、鸡、大闸蟹......,死的有死鱼、死虾、死鸡(不是司机或斯基)、死大闸蟹......;还有豆制品,豆苗、豆芽、糖豆、巧克力豆、豆腐、臭豆腐、油豆腐......;有的隔间里还会提供医疗器械的试用,这种房间跟世博场馆最相象,里面总是人满为患,但必须注意,那些老头老太只是样品,并不出售。

DSC_7633

    菜市场分布图应该标明所有铺位,不该有遗漏,否则会导致马大嫂买不到豆角或者蹄膀或者其他。所以若有遗漏,定有原因。可是我去世博赶集时拿到的菜市场分布图却缺了至少三座房子——所有照片都是5月26日拍的,地图也是当时拿的,所以这些信息以当时当地为准。如因此后改进导致内容与事实有出入,请自行将本文中不实之处删除,如果你删得了的话。

    三个遗漏的房子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中粮——上面漏说了,我家旁的菜市场也有卖粮食的。但此地的粮店比我家旁边的大得多。

DSC_7635

    真不愧是粮店,门口就堆着好多粮食袋子。但我还是克制住了买大米的冲动,谁会扛着大米逛{yt}啊,那就真变成疯马了。不过倒也确有先例,《好多大米》里的毛老师就是扛着袋大米长途奔波的。

DSC_7634

    资料显示该粮店原先是个造飞机的工厂,好像还是国内{dy}架水上飞机的产房。现在粮店里不仅有中粮的展览,还有个餐厅。我没有进去,因为{dy}我不饿,第二它也没飘出香味。

DSC_7637

    红砖墙面,这砖让人想起上个世纪“xxxx”还没有变成虚词的那个时代。现在的砖,既没它们中看,更没它们中用。

DSC_7638

    将山墙作为正面,是西方人的习惯。仔细看这粮店,虚实对比、光影变化、形体塑造、线条穿插,都属于经典的现代建筑手法。唯独山墙顶部,有装饰艺术风格插足。这么扎实的手段,足以令世博园内许多新建场馆汗颜。与它相比,什么沙特馆之类就像是发育未xx的二年级学生的作品,更有众多馆子变成了电话机上的一个按键——免提。

map1

    Google地图上能看到这个房子,就在世博会博物馆旁边。选址此地好处有二,作为粮店,它方便把大米运上船;作为飞机库,水上飞机容易下水。它之所以没有出现在菜市场分布图上,大概是因为考虑到那些新场馆的心情,花里胡哨折腾半天还没人家几十年前的房子好看,会有些不好意思。

DSC_7745

    还有个被地图忽略的房子,原因则xx不同:地图太大,房子太小。仅十个平方的占地,就算画在地图上也得配上放大镜才能看清。这样的隐身效果可能令设计者更开心,它标榜的就是灵活移动、节省占地嘛。这个27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房子是葡萄牙的“可搬运的游客塔”。

    厨房里端坐解说员一名。懂行的人可以不听讲解,反正你不问讲解员也不会主动开口。

livingroom

    活动房的概念可一点都不算新鲜,早在1927年一个叫做Buckminster Fuller的老爷爷就开始操心这事了。他磨叽了差不多二十年才在1945年鼓捣出这样一个最xx的活动房(Dymaxion house),现在它还放在美国某博物馆里。Dymaxion house里的生活设施也是应有尽有。这些不是听讲解员说的,而是我的资料库里的——真不幸,这是我研究课题的一部分。

DSC_7755

    葡萄牙的游客塔比Fuller爷爷的宝贝更出色的地方在于节能,太阳能发电、废水处理系统,都是Fuller爷爷做不到的。不过它恐怕还得依靠城市市政设施的支持,单靠它自身xx解决水电暖问题还不是很现实。然而一旦依赖市政设施,它的灵活性就会大打折扣。想当年美国人的活动房下面都装着轮子的,不还是得拖到指定的有配套设施的地方,把那些管子什么的接好才能用的?而且一用几十年不挪窝。

    这个游客塔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仍像个房子而不是像车或其他怪物。三楼还有个小阳台,供主人夏夜里吹吹小凉风,不过也为跳楼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房子若是用在中国,主人会不由分说把阳台封起来,所以它该再配一个无阳台的Beta版。

DSC_7750

    可惜广角不够广,连厨房都拍不出来。

DSC_7752

    在夏天的上海,把房门一关,脱了衣服,啥设备都不用开,直接就可以在这里蒸桑拿。如果你愿意,可以和客人一起蒸。

DSC_7753

    因为有游客在用电脑,我就放弃了蒸桑拿的打算。电脑不喜欢蒸桑拿。

DSC_7754

    有经验的朋友一看这楼梯就知道,标准尺寸的席梦思就别指望搬上来了。

DSC_7751

    这房子从上到下空间变化真够丰富的,趣味性挺强。小猫也会喜欢这里。幼儿则不宜,除非给他戴上头盔、护肘、护膝什么的,或者拴住。

DSC_7784

    葡萄牙案例馆里有这个房子的模型,它没比真的小多少。

    对这房子的灵活和节地得有客观的认识。就算不考虑与市政设施的对接,按一般的生活习惯,也不可能像宣传资料上讲的那样经常拆了装装了拆的。至于节地嘛,请看下图。

mov

    假设用一组游客塔组成一个小组团。按照现行规范,因四面开窗,防火间距最小6米。忽略道路等其他设施占地,单算空出防火间距后的用地,基地容积率为0.33,这是标准的独立别墅的容积率。所以它属于低密度地块,也就是说,它不是节地而是费地。

    不过真要做到节地也不困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把它定义为非建筑,避免被建筑规范限制。要么牺牲点灵活性(反正大部分也不会真的搬动),垂直叠加成一个xx囱,旁边加个电梯,就可以跟高层建筑一样节地了。而且外立面有那么多横木条,还可以举行攀岩比赛。

DSC_7854

    第三个地图上没标示的房子位于世博轴尽端西侧。三层老建筑改建的房子。房前有一排战士列队晒太阳。

map3

    由于它的西面是生态绿地,没有什么场馆,所以游人往这个方向去的不多。可能他们觉得生态是该让花鸟鱼虫去做的事,人本来就不在生态系统中。

DSC_7856

    走到房子前,发现它跟1933老场坊有点相似,都是用结构构件兼作装饰。抽象的力学原理外化为线条,原来的力度感还带着,比那些弱不禁风的石头花朵更健康向上。由于明显改造过,不知道原来底层是不是就这样架空的。现在里面有零散的游客坐着休息。

    镜头转向之际,远处突然传来雷鸣般的吼声(在发声位置像雷鸣,传到我这像嗓门大的蚊子叫),“不许拍照”(中文普通话版)。晒太阳的士兵说这是#^*&#仓库——不知道是他们有意不让我听清,还是风大把中间几个字吹跑了。

DSC_7858

    此事甚为奇妙。因为前面的照片就是当着他们面拍的,怎么一转身就不行了?难道我无意中将镜头对准了藏着秘密的所在?在地图上隐身就是因为藏着秘密?但是看那些新加的修饰似乎它又很希望人们瞻仰。再或者,坐在底层休息的难道都是便衣?

    那个呼喊声,连同那手势,在{dy}刻将我带回从前的记忆——如果是电影,可以转换成黑白画面或周边模糊的那种镜头——就在去年几乎也是这样的月份,在某美军营地门口,正当我将那个巨大标志物和大门纳入取景框时,也是一个士兵,用同样的手势,发出同样的雷鸣声,“不许拍照”(美式英文版)。在安哲罗普洛斯的《哭泣的绿地》里,伊莲妮说过,军装各不相同,xx都是一样的。用在这里倒还合适。

map4

    那个军营在德国,几十米外就是住宅区了,真想拍的话非常容易。它跟上面讲的三个建筑一样没有出现在当地地图上,但Google地图上连每一条斑马线都拍得非常清楚。居心叵测者可自行到Google上观察。

    他们说不能拍——不管用中文说还是用英文说——我就没有拍,但从他们身上我多少咂摸出点敝帚自珍的味道。有点像多年前一部电影《找乐》里黄宗洛演的那个老头,弄块牌子写上“传达室重地,闲人免进”。而他们连这块牌子都没竖。

郑重声明:资讯 【既知人从众,不做从众人。像疯马般行走在世博会(2):三个地图上找不到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