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动的课堂,是死板教条、毫无生机、无法培养创新人才的课堂;没有有序的课堂,是杂乱无章、缺少规矩、无法培养严己进取人才的课堂。所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缺少“生动有序”的课堂,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可以说,“生动有序”的课堂是今天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的手段和目标。“生动”让课堂“活”起来,“有序”让课堂的“生动”优化。现在,就我上小学美术二册《花生和核桃》一课谈谈课堂的“生动又序”。
要让课堂“生动有序”,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合作的,教师和学生就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合作伙伴,只是分工不同。因此,我在《花生和核桃》一课的教学中,就是用以上理念来指导自己教学的。我明白:课堂要生动,但必须有序,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要研究透,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尽快把学生思路引入教材,上课一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来了两位特别的小客人,看——它们来了。”接着放映三张幻灯片:“我是花生人玲玲,看我多可爱啊。”“我是核桃人壮壮,见到你们我真高兴。”“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奇妙的花生、核桃世界。”(幻灯片配音)然后,板书课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生、核桃的奇妙世界吧。”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把准备好的花生和核桃拿出来玩一玩、看一看,看看它们外壳的形状、外壳的表面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告诉学生:等会老师要问结果。这时候,课堂气氛就热烈、生动了。这种生动不仅表现在学生外显的“行动”,还包括了学生内隐的“心动”。有了前面的基础,教师再根据需要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学生很快就对花生和核桃的外壳形状和外壳表面的特点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接着,教师再通过引导、启发、幻灯片,师生共同欣赏教材上小朋友的奇思妙想的作品,这时候,学生作业的欲望已经调动起来了,但还不能让学生作业,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两分钟,想一想,教材上小朋友把花生和核桃变成了房子、船、3D电视机和人,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然后,再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样,学生创新求异的思维大门充分打开了,课堂活跃了、生动了。学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举手告诉大家后,教师让全班同学齐读作业提示,再用两分钟同学间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之后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作业时要求安静)。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作业效果自然较好。下课前留个几分钟,让完成了作业的同学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再给予简单的点评和鼓励,{zh1}教师再拓展:“花生和核桃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可以说是内外兼修。我们要向花生、核桃学习,积极进取,知恩图报,做内外兼修的高素质好少年。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傲游我们的人生,去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样,学生的情绪提到了高潮,思维得到了发挥,课堂显得热烈而生动,加上教师的点评、鼓励、课堂的拓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整个课堂就生动有序,非常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并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的美育功能。
从《花生和核桃》一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看:我们的课堂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通过设计,使教师的引导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并主动的参与讨论、交流、发言,从而带动课堂的热烈和生动,而这种热烈、生动的场面又要在教师的引导、小结、归纳中进入有序的课堂。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生动有序,才能做到课堂生动而不乱、热闹而不失目标。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生动而且有序,要让课堂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又不能游离了教学主题。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关注教学目标,关注“生动”后的“生成”,防止无目标的动。“生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有序”也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生动有序”的课堂是每个教师必须追求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学生的声音,又体现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而存在,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当好引导者,教师生动的语言,适当的节奏,丰富的肢体语言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生动有序”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是“伙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加强平等的伙伴式的交往,让学生在“伴”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我们的课堂就是“生动有序”的课堂、成功的课堂。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