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_拉拉vi的空间_百度空间

豆导的“伪纪录片”,很屌,怎么构思的?实在厉害啊!

最近几个台湾片都不错的,还有《九降风》也很好,不过学生时代离我似乎越来越远了

文/木卫二()

玩人的伪纪录片

你快乐吗?不快乐。

政局混乱,社会不景气,拍的怎么办?听上去是不是很像《全民大闷锅》的开场白。豆导和几个朋友瞎聊,想要拍一部伪纪录片,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什么是伪纪录片,豆导说了就那个《厄夜丛林》——即内地影迷熟知的《女巫布莱尔》。它的后面我们还可以加上近几年的《波拉特》、《总统之死》,统统都是。

听到这里,你会说原来不过如此,玩人的东西嘛。一开始豆导是打算制造场惊天动地的风波,不过他很快发现掉进这场风波中心的人是自己。

《一一》里的陈希圣。

大制片人陈希圣

那位带着眼镜,看上去不大精明又时常失踪的中年男子是不是很眼熟啊?说眼熟是因为他还演过《一一》里的阿弟,就是开头跟萧淑慎结婚、后来闹xx的那位衰男。现实中的他就叫陈希圣,曾担任过《一一》等影片的执行制片人。所谓执行制片,就是打理并监督制片方所交付任务的一个角色。

开头钮承泽几个人乱哈拉的时候,谈片名时要灵感,说到KUSO一个火辣点的,陈希圣报了一个毒害过无数内地青少年的《古惑仔之只手遮天》,基本可以看做是有真实写照。他作为《古惑仔之胜者为王》台湾方面的工作人员也是担任执行制片一职,第六部“古惑仔”也有很深背景,含有2000年“520阿扁上台”等政治暗示。

后来他也以《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的制片人出现,不过没能圆满完成任务。中途还私下掏本子想另干几票,不得了啊,那可是吴念真和苏照彬。

哈拉之友对对碰

除了陈希圣,开头钮承泽那帮老友还有冯家瑞,就是那位被称为“台湾偶像剧之父”的胖子。话说他的确不容易,更不是浪得虚名。尽管有模仿日本偶像剧等批评,几部片子却成功让本土自制偶像剧从日韩夹击中杀出一条活动,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冯家瑞打造的包括《流星花园》、《蔷薇之恋》、《恶作剧之吻》等,听上去多少有些耳熟吧。因为钮承泽本人也是拍摄偶像剧出身,所以这部片子里与电视剧有关的演员和内容确实不少。

说到F4与《流星花园》,2001年《流星花园》播放一度被引进到大陆,{zh1}不幸夭折,但在网路上却传播甚广(由此可见偶像剧的猛烈程度不是吹出来)。应该还有不少人记得,它的片头曲就是庾澄庆那首《情非得已》,就是被豆导iPod随机到的一首歌曲。{zh1}给拿来当片名了,还加上“之什么什么”来搞大气场。

另外两个朋友是魏伯勤,绰号大宝的台湾配音男演员。另一个是黄健和,跟张作骥是侯孝贤《悲情城市》的副导演,陈怀恩的好朋友,大辣出版社总编辑,《练习曲》中客串一配角,还替影片一起出过书。

这五个人说扯的东西,除了政治方面内容对内地观众可能会相对陌生,像陈哲男等名字、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其他并不难理解,比如钮承泽讲被从绿营的庆功人群里出来后,黯然神伤什么的(他是中间选民)。

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

这个名字对内地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门槛,该不会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吧?不过片中也有提示,其实武昌街是一家位于台北武昌街和中华路转角处的“鸭肉扁”店。陈水扁引火烧身时,因为谐音相通,他也被唤作“鸭肉扁”,意思是可以随吃随骂。鸭肉扁其实是鹅肉,可以沾酱吃,配上米粉或者下面,有去台北的记得不妨一试。

钮承泽的意思是要在那里策划一场以施明德为主角的社会风暴,拍下来就是他想到的伪纪录片了。必须指出的是,《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作为一个计划确确实实存在过,也就是在钮承泽拿到2005年的国片辅导金后,他一度以这个计划开始进行拍摄,并有一些进展进度和八卦爆料流出,不信的人可以去Google下“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钮承泽”。

钮承泽想到伪纪录片一点原因是因为好玩,另一点是台湾纪录片在2000年后确实有起色,《无米乐》、《翻滚吧,男孩》到《奇迹的夏天》,虽说不是什么皇皇大作,但口碑倒是不错。因此不如反其道行之,看看伪纪录片的市场大不大。这部伪纪录片知道结尾都没有拍成功,我们看到的剧情片却出现了。

辅导金。

辅导金的千言万语

很关键的内容,影片前半部分多次提到“辅导金”。一般观众可能不会去深究辅导金三个字的意义,但在台湾电影圈,几乎没人能无视这三个字。钮承泽和他的红豆公司之所以会捉衿见肘,其实就是后来没投资、闹钱荒。他手头的大条只有可以动用的350万辅导金,还要分期到帐。《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是94年(2005年)的辅导金企划案,被分在了新人组,只拿到了{zd1}的350万,折合人民币是100万不到。另外,顺便说下新人组陈怀恩的《练习曲》是500万,旗舰组的侯孝贤《聂隐娘》就有1500万。

关于辅导金的争议,岛内有过很多声音,现在的趋势有点越辅越“倒”、血本无归。外来片强势,本岛市场有限,除了李安这样的华人之星外,观众鲜有买其他人的账,更何苦李安过半精力是放在了好莱坞。选择国际路线的导演,经过这十几年,他们被证明根本达不到前辈的高度。很多人都看穿了,辅导金的数额投入放内地都是小菜级,但问题就在于台湾国片已经兵败如山倒,本岛市场xx沦陷,养不活自己的影片,所以只有花纳税人的钱来养活拍电影的人。多数台湾电影已经必须依靠国片辅导金才能开拍,导演抢破头去拿到那一份额。

辅导金出发点是好,可惜制度不健全而被滥用,辅导金丢出去后,效果往往自得其反(例子有朱延平和《六号出口》等一类影片)。治标不治本的辅导金说明:重视电影并不是政府出面砸钱这一行为那么简单,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台湾电影的生态环境,反而会更加恶化。又或者如影片里听到有股市内线消息,拿出去炒股血本无归,这里就有点讽刺没有追求的台湾电影人。

就说这一两年,《基因决定我爱你》、《刺青》、《夏天的尾巴》、《六号出口》、、《穿墙人》、《流浪神狗人》、《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以及还没出现的《蝴蝶》,全部要靠辅导金。甚至即便有了辅导金,《蝴蝶》等片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难产。至于申请过程里面的拉帮结派、暗箱操作,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剧照。

台湾电影就是这样

电影里,称兄道弟的黑帮老大乌龟似乎没给钮承泽帮上什么忙,反倒是添了不少乱。实际上有证可查,电影圈与黑帮圈有染的事情不要太多。香港像90年代李连杰经纪人之类事情就不提,朱延平自言曾被枪指着头拍片,也算是导演版本的刘嘉玲事件。另外许不了、颜正国等电影明星也是时运不济,侯孝贤女儿嫁给台湾黑道大哥儿子也一度登报。

不过这些只是边缘作料,只能说明电影导演和明星有时候是高危职业。换成80年代的侯孝贤,他抵押了房子来帮助杨德昌拍摄《青梅竹马》,自己主演,{zh1}票房惨败。张毅卷入第三者插足的情感风波,不得不提前隐退。省吃俭用,事必躬亲,似乎摸出了作品在台湾的一片天。他们躲过内部倾轧,打造淬练后成为了高手级别。后来者就没这等好运了,形式逆变。真有苦尽甘来的{yt},他们大可以对片落泪,不过现在来看还没到头。目前合拍片成为大势所趋,台湾导演如何应变,融入华语圈还是一大问题。

和李欣芸。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钮承泽要找母亲借钱,为了找投资什么下三滥的方法都使出来了。现实层面上,钮承泽请亲友出镜客串包括自导自演,其实都是省钱一招。另外“做音乐就是萱萱或欣芸”,还有周迅10万元奖金的无偿帮助,也是不择细流、降低预算。这也从侧面充分说明了台湾导演似乎要广交好友、拉人投资、东拼西凑、抵押房子、糟蹋生命才能拍成一部电影,不过这是往向善的角度想了,多少计划胎死腹中,那就不得而知。

所以,也不难理解钮承泽为什么用HD高清拍摄,一方面是为了弄出看上去偏粗糙风格的纪录片,一方面是高清数码比烧胶片省钱。从世界大势来看,能像王家卫、那般浪费胶片的导演是越来越少,、科波拉、大卫·林奇等导演都先后走上了用HD拍摄的道路,乐此不疲。

五花八门的对号入座

邱毅。

爆料天王邱毅

关于这位热门政治人物的名字,几年来可比惊弓之鸟陈水扁和率领红衫军发动天下围攻的施明德。去年入狱的邱毅以光头形象出现,原来他曾因为“顶上秘密”被开涮过假发问题。索性剃了光头进监牢,再坦荡荡出来。

扮演“让蓝营爱之欲其生、让绿营恨之欲其死”充满矛盾的一个角色,邱毅的一席话也是说得情非得已。我们可以很微妙地推论,来自官场的邱毅离开政治表演,私底下的他、午夜梦回时的他是个什么样的普通人。

屈中恒。

屈中恒

2006年和萧淑慎等一批人卷入台湾艺人吸食xxxx案,他和庹宗康起初抵赖后承认xx,痛哭不止、泪流满面。庹宗康、屈中恒和钮承泽都是国光帮的艺人,所以私交甚密,国光即为现在“国立台湾戏曲学院”的前身国光剧艺实验学校。

屈中恒长期担任过李连杰的幕后国语配音(他配音过的其他人还包括刘德华、刘青云等),主演过《运转手之恋》等片。电影里屈中恒讲起某某xx被抓去勒戒蹲牢房,调侃对象其实正是自己,后来他也开溜得不见了踪影。

丁宁。

丁宁

台湾有许多类似的艺人,上上综艺节目,取悦下观众什么的。本岛实在没了市场转投大陆,总之吃定演艺这碗饭。丁宁的处境一半是钮承泽说的那样,这种陪饭的事情圈内不要太多,见怪不怪。

柯奂如。

柯奂如

柯奂如,片中是张钧宁的好友,却因情绪失控、暗度陈仓跟豆导对上了——都是寂寞惹得祸。她最初引起注意是在《流星花园》中的小滋一角,一个漂亮刁蛮的富家小姐,和杉菜争道明寺。她在郑文堂2007年《夏天的尾巴》中被学生爱上的女老师。

张钧宁。

张钧宁

张钧宁的外形相当不错,以主演《白色巨塔》出名。《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筹备到完成的两年间,她还主演了钮承泽的偶像剧《我在垦丁*天气晴》。影片让她获得了金马奖{zj0}女配角提名,并不为过。

团队

片中红豆公司那帮小弟像信弘,即执行制片蔡信弘,小连是企划连奕琦,另外伊森、阿佩、颖仪等人分别是影片的场记、制片助理、行政统筹。他们就相当于在演整个片子的主创团队,节约了整个预算成本。

街头采访

宣传里那些拉来客串的明星如小S等大部分出现在这里。开头被问及了快乐问题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看法,对应要拍摄的《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临近结尾是每个人对开头答案的必要补充,对钮承泽的看法也被加入,从而完成叙事中心的最终转变。应该说影片到了后半部分就xx是豆导个人的事情,跟他们要拍摄的片子关系不大。

金马红毯上的钮承泽。

生存不易的钮承泽

钮承泽电影里问老妈借钱,金马奖得了一个会外奖时特别感谢老妈,那一碗酸菜宽条面的母子恩情确实很是感人。钮承泽的演艺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拍完《唐朝绮丽男》后一度找不着位置,浮浮沉沉十几年,直到转变角色当了电视剧导演,这才迎来了事业第二春。私生活上他也一度放浪轻狂、挥霍青春,正如影片里对张钧宁坦白说的无所不干,还好终于是能够重新振作,回到电影的道路上。

2006年《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拍摄过程并不顺利,个人方面他跟恋人毛毛(马麻?)分手,弄得有些焦头烂额。钮承泽想要跟陈国富还有周杰伦合作电影宣告失败(后来的事情是这样,陈国富是本片监制,周杰伦自己当了导演),电视剧方面《求婚事务所》后也休息了几年,直到《我在垦丁*天气晴》开拍(编剧之一的王小棣导演也是本片监制)。

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从电视圈到电影圈、简单的跨行回归,甚至会引来“拍得还是像偶像剧”等不着轻重的评语。可只有钮承泽自己才能体会这部影片对他意味着什么,{dy}次?得大奖?高回报?如果要走其他路线,他xx没必要来蹚这浑水,可以弄些其他青春校园同片,个人认为即便他拍那类题材也可以拍得不比现有可见的差,但无聊矫情太没意思。

另一点难能可贵之处是影片并未脱离现实,玩个没心没肺。相反,它的创作起因可能就是对政治和媒体的不满,要以一种无聊的破坏冲动来颠覆它们。结果对于焦躁群体的担忧反过来作用在了个人身上,如同被深度感染,造成豆导近乎崩溃、作出反省。电影虚设的结局是钮承泽依然要围着金主团团转,再一次的情非得已。

所以《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的很多东西就是钮承泽本人的心路历程,可能有添加和编排,但用一句俗套的话,他彻底地出卖了自己。这个说法和行为可能有些乖巧,但比起不思进取或自甘堕落都值得肯定。一个有想法的导演应该得到赞许,期待钮承泽拿出不止一部的电影新作。



郑重声明:资讯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_拉拉vi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