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豹-2”,被遗忘的1224系列坦克_卫戍中华_百度空间
1973年,122中型坦克的研制正式中止,中国在独立研发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战坦克道路上的{dy}次冲击宣告总结。此后的5年间,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发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我们的那个北方邻国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自己的装甲集群,1973年,T-72坦克开始批量进入苏军服役,此消彼长之下,胜负的天平开始进一步的向我们的对手倾斜。在中苏关系正式缓和之前,摆在中国陆军之前的头号难题就是——如何防御那支随时都可能出现在坦荡的三北地区的重装集群?面对基本无险可守的窘境,中国军方{wy}的选择就是建立一支规模和质量均不逊于对手的装甲力量。

危机下的重启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1977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各项工作恢复整顿,兵器工业也开始转入正轨,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在山西大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了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制目标,并对各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将“新二代”的作战目标正式确定为苏军的T-72坦克。会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总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并成立了底盘、发动机、火炮、弹药、火控等分指挥部,决定首先研制出论证性样车,通过样车研制对全车外形,总体布置,以及传动、行走、操纵、火炮、火控等主要部件进行初步设计、试验,为新坦克提供设计依据,积累经验。会议确定原理样车代号为WZ-1224,主要设计指标分别为——战斗全重43~45吨,发动机功率要达到900~1000马力以获得不逊于T-72的机动能力,坦克的{zd0}行驶速度为65千米/小时,公路平均速度要达到45千米/小时,火炮为120毫米滑膛炮,火控系统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综合火控系统,火力水平要达到豹-2坦克的水平,防护方面,整车要具有三防、灭火抑爆功能,有夜战能力(红外夜视),有热烟幕及抛射式烟幕装置,考虑到我军保障车辆不足的现实,新坦克必须具备潜渡功能。

西学东渐:研制中国的豹-2

和122中型坦克的研制思路不同的是,在“新二代”立项之初,中国兵工部门就将其追赶目标选定为了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而不在沿袭自59式以来的苏联路线。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在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之前,中国一直处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联合封锁之下,政治壁垒直接阻断了中国军工科技人员们接触世界先进技术的机会,在加上自身基础薄弱的现实,立足现有的苏联技术,逐步的小修小补就成了中国军工发展的{wy}出路。在中美关系缓和后,西方国家终于缓慢的打开了对中国封闭了20余年的大门,为了尽快地实现装甲兵xx的升级换代,借着和北约国家建立不久的准盟友关系,我国曾考虑引进德国的豹-2坦克作为陆军装甲xx主战装备,并计划在引进实车的同时将其生产线一并引进。一时间,军方的高级领导和工厂的技术人员成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常客。

我们曾无限接近的豹-2

作为世界上{dy}种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豹-2的性能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但它那昂贵的造价却也让我们望而却步!中国的装甲xx所需要的新坦克不但要有优异的性能,它还必须要有合理的价格以满足xx装备规模的需要。同时,精密细致的豹-2也对我们基于老式苏联坦克而建立起来的后勤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后,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直接引进豹-2及其生产线的计划。

但在这一过程中,性能出众的豹-2和此前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德系坦克设计思想还是给中国的坦克设计人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在中国的主战坦克研发思路上开始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以德为师”的学术流派。在“新二代”坦克的研制命令下达后,我国军工人员决定,在新坦克的研制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借鉴豹-2坦克的设计思想,并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渠道引进相关技术。简单一句话,我们要自己打造出一头威猛的“中国豹”!

1224:{dy}次突击

在“784”会议后,“新二代”总指挥部正式指定617厂和201所为新坦克的具体研制单位,在经过近1年的努力后,1979年3月,617厂和201所研制成功了首辆新型坦克论证性底盘试验样车,该车在设计风格上明显脱离了我国中型/主战坦克一直延续的苏式风格,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方面都体现出了鲜明的西方特色。

1224主战坦克样车

1、火力性能

在火力上,1224坦克安装了1门新型120mm滑膛炮,该炮的外形和122坦克上所采用的同口径火炮颇为相似。为了对抗装备了自动装弹机的T-72坦克,曾计划为坦克研制新型自动装弹机,装弹机容弹量17发,安装在炮塔后部尾舱,结构和日本90式主战坦克所用的类似。

2、机动能力

在开始研制1224坦克时,科研人员曾在样车发动机的选择上提出过两种备选方案,方案一主张选用国产12150型发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型号,其优势主要是保持了良好的技术继承性;而另一种方案则是选用新的8V165型发动机。考虑到12150发动机已有试验数据,而新发动机的相关内容还处于空白,为了验证两个方案的优劣,在1224样车采用了西德汽车用MB8V331柴油发动机。发动机辅助系统采用板翅式环形水散热器,风扇驱动采用液力耦合器调速机构,动力装置采用纵置发动机,可以整体吊装,简化了后勤。坦克的传动部分采用固定轴式液力机械变速箱、二级行星转向机构,液压助力操纵。行动部分则采用高强度扭力轴,摩擦式减震器,双销耳挂胶,可更换着地胶块的履带板和小直径钢质负重轮,这也成为了1224坦克在外形上和过去的国产坦克{zd0}的区别。


3、防护性能

1224坦克没有采用我国中型/主战坦克一直采用的铸造炮塔,而是采用了由特种钢板焊接而成的新型炮塔,炮塔内部宽敞,有较好的人机工效。炮塔后部有尾舱,用以安装自动装弹机,在炮塔前部加有可更换式复合甲板,增强了正面防护能力,还可根据发展变更复合甲板,这是一个极富前瞻性的设计方案!但由于当时设计的主导思想仍是以半球形铸造炮塔为主,因而该方案未能在后续型号上进一步发展,也因此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从1979年3月到1979年底,1224试验车完成了近200摩托小时的试验,通过了1557千米试车。经过夏季试车及1981年冬季试车,证明1224试验车的德制发动机性能良好,这就为使用新型发动机提供了依据。但MB8V331发动机是民用发动机,重量太大,因此得改为xx机型,通过试验考核后,发现与MB8V331发动机相匹配的冷却系统的环形散热器消耗功率太大,传动系统虽然满足了整车性能要求,但仍属于机械传动,不符合发展液力综合传动的设想,行动部分可靠性虽好,但减震性能又不如液压减震器。通过对1224坦克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研制与试验,1224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研制工作也进入了二代坦克的初样车设计阶段。

再度出击:1226“双雄”

由于发动机方案仍难以确定,因此会战总指挥部决定同时研制两种型号的初样车,具体代号分别为1226和1226F2。这两种样车的外形、车体长度和战斗全重均xx相同,主要的区别就是采用了不同的动力系统,1226装的是8V165型发动机,而1226F2则采用了12150发展型,两种型号的发动机{zd0}功率均达到了736kw,并采用了相同的动力传动装置纵置的布置模式,均可整体吊装,同时,两种样车均安装了新型的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悬挂装置采用了和日本74式坦克相似的扭杆弹簧和液气缸筒复合悬挂,减振性能好,行动系统延用了和1224坦克一样的6对中等直径负重轮和挂胶履带。

在火力和防护方面,1226和1226F2继续采用了1224坦克上的120mm滑膛炮,可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并配有半自动装弹装置。新的火控系统包括带有多种修正量的弹道计算机和昼/夜/激光测距三合一潜望式瞄准镜。在防护方面,车体前部加装新型683复合装甲,炮塔仍采用了传统的铸造炮套,防护能力不如1224坦克

经过1981年到1982年的研制及试验工作,1226和1226F2的整车大部分性能已接近设计目标,但在可靠性与可维修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传动部分的综合液力变速箱体积大、空间浪费大,自动换档工作不可靠,其它一些部件寿命低。而此时与其同步进行的“69-3”(后改称80式)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却进展顺利,1981年,80式坦克被指定为二代主战坦克,1226和1226F2的研制工作也随之停止。

尾声:

虽然1224、1226和1226F2坦克都未能{zh1}进入xx服役,但是通过对这一系列新型坦克的研制,使我国科研人员获得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并使得包括模块式装甲在内的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新技术获得了实车验证的机会,而这三型试验车也有此作为我国坦克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车型被载入史册。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豹-2”,被遗忘的1224系列坦克_卫戍中华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