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消息,经典,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让人们淡忘。无论是Vespa、哈雷还是长江750,它们都是某种文化或生活方式的标志。Vespa、哈雷和长江750,分别代表了摩托车的三种不同风格与文化:浪漫时尚、粗犷豪放,以及简单的古典之美。曾经远飑,曾经拉风,或轻快或沉重的摩托引擎声,仍能撼动曾经年轻的心脏。
“踏板车”黄蜂 —流行文化 流行的风往哪边吹,是最让人说不准的事。乍看上去和“木兰”摩托造型略显相似的Vespa,曾经如此深入西方流行文化,甚至成为某些时尚族群的身份符号,这事儿还得从1952年说起。当时由格里高利-派克和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罗马假日》中,二人同乘Vespa畅游罗马城的场面,令无数人为之神魂颠倒。外型线条流畅的Vespa,一时间成了年轻人玩赏的对象。 二战后, 比亚乔(Enrico Piaggio)希望设计一种经济、轻便、好驾驶、人人都能负担的交通工具,于是找到了直升机设计师Corradino Ascanio参与研制“踏板车”(Scooter)。这种交通工具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过,但因质量差而失败。 Vespa的研制目标十分明确:新型踏板车必须让消费者享受到非凡的舒适感、过水坑时不会溅湿骑手、不会让油污弄脏衣服、有空间放备胎。 Ascanio 根据以往的踏板车为原型加以改良,研究出一项简单有效的方法:用铁制的壳体做为车架,既可安装发动机,又可满足上述要求。他设计的单臂前悬挂系统类似飞机起落架,使得前轮易于拆卸。发动机与主动轮直接相联,一改传统摩托车脚踏控制方式,换挡器放置在右手把上。最初的试作车代号为MP5 Paperino,1945年底推出代号为MP6的原型车。经过4个月的改进,车身改用铝板,2冲程发动机改为98cc,{zd0}3.2马力。比亚乔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把Ascanio设计的踏板车从图纸变成实物,并于1946年的4月1日正式推出。 因其发动机工作时的嗡嗡声以及特殊的腹腰、尾部造型,这款摩托车被Enrico Piaggio取名为 Vespa (意大利文Wasp即黄蜂的意思)。这款车能够保护骑手的腿部衣着,使得男女都能舒适地骑乘,基于这些特点Vespa立刻在意大利市场发烧蔓延。这些车被人们称为绵羊车或女装车,至今有上千万台在全世界奔跑。 你听说过MODS族吗?MODS对如今的年青人来讲是新名词,它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另类流行文化。20世纪50年代美国摇滚乐盛行,此风传入英国后逐渐演变成英式流行文化。当时的年轻人都非常自我,去咖啡酒吧消磨时光、到喜欢的街角压马路、去舞厅跳舞、去俱乐部谈天说地。他们炫耀盖住耳朵的头发,或是顶着平头穿上意大利式西装,套上一件xx大衣,头戴马球帽脚穿长筒马靴,再骑上一辆改装华丽的古董Vespa。久而久之,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庞大族群。由于时髦、拉风,一般英国民众以 Modern形容,简称 MODS。 音乐创造了MODS,尤其是R&B音乐。他们常聚在一起讨论音乐及欣赏音乐、去听歌、跳舞,还创新自己的舞步。MODS的平均年龄约在20岁左右,是人生中最重视外表的年龄,他们有自己的发型、服装、配饰,更有代表 MODS的标靶圆心标志,可以说是当时{zss}的一群人。他们的交通工具也是当时{zlx}的 Vespa,因为有着数不尽的改装套件,让 MODS这群人有最个性化的表现。每个人都把机车打扮的非常华丽,凸显自己穿着的流行度。时而一行车队在繁忙的街道上穿梭前进、呼啸而过,吸引路人的注视。这群人也被称为 Scooter Boy。 美式重金属 一个世纪以来,哈雷一直以“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为理念。虽然哈雷的年产量仅为本田的五十分之一,但哈雷创造的神话却是无人能及。施瓦辛格在电影《终结者》里扮演的角色,穿戴墨镜、铁环皮裤和皮靴,胯下一辆黑色哈雷摩托车,这一形象在全世界车迷心中生根发芽。宽大的前叉,加长的挡泥板,大号镀铬前大灯罩和发动机罩。每一个细节都是哈雷的经典造型元素。纯金属的坚硬质地、猛兽一样的发动机、如“音乐般”的轰鸣声、惊人的块头与体重,这一切都决定了它是街头的主角。 玩哈雷的人并不是飙车族,相反,他们一点也不叛逆。这些人往往是一群充满征服欲的男人,玩哈雷并不是因为追求高速度,而是因为他们喜爱这匹“铁马”的刚强性格。轿车是代步工具,而哈雷摩托则是玩物,是生活方式。哈雷摩托会让男人上瘾,哪怕当初只是好奇试试,也非常容易陷进去。哈雷摩托提供的一大乐趣就是满足用户的改装需要,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如大量的皮饰件,可以漆成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还可以改装强调外观特点的挡泥板,这都让骑者一次又一次成为哈雷狂欢节上的焦点。哈雷文化也拥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如印有图案的皮夹克、弹性紧身皮裤等。哈雷的雄性风采能把所有路过的人迷倒,符合一个男人在梦中对力量和自由的物化想象。如今,世界各地都有玩哈雷的圈子,他们会不定期地聚会,用轰响的发动机来代替语言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