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 潘启明的博客室- panqiming - 和讯博客
蛏子 [原创 2010-06-09 05:43:17]   

  【学名】

  缢蛏

  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



  【科属】

  属软体动物,系瓣鳃纲,真瓣鳃目、竹蛏科



  【别名】

  蛏子最常见的一种叫长竹蛏,两壳形似长竹筒,因此而得名。因而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故得名长街蛏子,据清《宁海县志》记载:蛏、蚌属,以田种之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黄县龙口等地称为“海指甲”,海阳则叫它为“鲜子”,是夏天佐酒的佳肴。



  蛏子,贝壳长方形,脆而薄,淡褐色,生活在沿海泥中,肉味鲜美。

  蛏子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xx靠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



  蛏子在软泥滩上挖穴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如果我们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么底下一定有蛏子。这两个小孔就是蛏子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蛏子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其体长约为两孔距离的2.5~3倍



  蛏子,人们喜爱的海鲜食物,一般做法可拌、可炒、可蒸。



  【食疗作用】

  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

  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

  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xx作用。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xxxx、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xxxx,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xx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营养价值】

  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虚的功能。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

  蛏子食法很简单,从蛏田起捕的蛏子,洗净后,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腹中的泥沙吐净,倒在沸水中,稍为停留,加入葱末、少许盐,即可捞起食用;也可用干辣椒、食用油做辣炒蛏子。



  【烹饪方法】

  苜蓿蛏子

  [主料]:蛏子

  [辅料]:鸡蛋、木耳、黄瓜

  [调料]:盐、鸡精、葱、蒜、香油、食用油

  [做法]:

  1、 将蛏子用热水煮2分钟,捞出洗净去壳,斜刀切成块待用;

  2、 将黄瓜洗净切成片,木耳洗净撕成小块;

  3、 将鸡蛋打入器皿内放入木耳、黄瓜、盐、加少量水,搅拌均匀;

  4、 坐锅点火放油,油热放入蒜、葱煸炒出香味,倒入苜蓿、蛏子加入盐、鸡精即可出锅。

  [特点]:色泽鲜艳、口味鲜嫩。



  锅塌蛏子

  [主料]: 去壳蛏子250克,鸡蛋2只,面粉40克,盐6克,味精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芝麻油25克,鸡汤100毫升,葱末5克,熟鸡油150克,生姜末5克,青蒜段5克,干辣椒1个

  [特色]: 呈淡黄色,鲜嫩可口,清淡咸辣

  [制作方法]:

  1、 蛏子洗净泥沙,沥干水分后,放入碗内,用盐、酒、葱姜末煨拌,都沾上面粉

  2、 瓷碗内,打入鸡蛋,抽打起泡后,放入沾匀面粉的蛏子

  3、 旺火烧热炒锅,放入熟鸡油,待油温烧至三成热时,用手将蛏子三只一拿,平放在锅内成四方形,摆好后,用温火慢慢将锅转动煎塌,前黄翻个儿再煎,两面均煎成淡黄色,倒入漏勺内,控油

  4、 炒锅净后放20克芝麻油,烧四成热,放入干辣椒段,炸至脆而不糊,再放入葱末、生姜末,烹入料酒,加鸡汤、味精、白糖,再将煎过的蛏子放入锅内,烧开,汤汁将收干时,把青蒜段摆码在蛏子上面,淋上余下的芝麻油,出锅,倒入大圆盘内,即可



  脆皮蛏子

  [原料]:净蛏肉200克,蛋黄一个,淀粉20克,面粉40克,水10克,泡打粉3克。

  [调料]:色拉油1500克(约耗100克),盐2克,味精2克,料酒4克,清汤10克,香油5克,葱、姜丝各10克。

  [制法]:1、用葱、姜、盐、味精、料酒、清汤、香油拌匀制成腌汁,用蛋黄、淀粉、面粉、水、泡打粉调成脆皮糊备用。2、蛏肉用腌汁淹渍入味,逐个沾上脆皮糊放入五成热油锅,中火炸3分钟至熟呈淡黄色,捞出控油,装盘即可。

  [特点]:色泽淡黄,外香酥,里鲜嫩。

  [技术要领]:掌握好脆皮糊的比例。



 

  韭黄烧蛏子

  韭黄烧蛏子原料鲜蛏肉 250克 精盐 3克 清汤50克 花生油50克 韭黄l00克 绍酒 2克 芝麻油 5克

  [制作方法]:

  1.蛏肉放原汤中洗一遍,捞出控净水。韭黄摘去杂质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将韭黄白与叶分开放盘内。

  2.炒锅内加入花生油,旺火烧至八成热时将韭黄白和蛏子肉下锅快速煸炒,随即加入清汤、精盐、绍酒、味精和韭黄叶略炒,淋上芝麻油,翻勺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蛏子肉不可上浆,高温急火,爆炒烹制,菜品脆嫩而无汁芡。

  “韭黄烧蛏子”是山东沿海一带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应时菜品。将蛏子配以嫩韭黄,聚海蔬两珍为一肴,成菜鲜嫩清淡不腻,为春令品头菜,最宜佐酒。



  炒蛏子

  1、锅内水烧开,把蛏子放进去煮一分钟

  2、锅内放油,加葱姜蒜,爆香,加蛏子进去炒

  3、放料酒、酱油、盐、干辣椒,狂炒一会儿,加很少的水,开了就好了

  蛏子食法很简单。从蛏田起捕的蛏子,洗净后,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腹中的泥沙吐净,倒在沸水中,稍为停留,加入葱末、少许盐,即可捞起食用。也可用干辣椒、食用油做辣炒蛏子。肉嫩而鲜,风味独特,是佐酒的佳肴。



  豉椒炒蛏子

  1、海蛏子浸泡使其吐沙后,去肠取肉,切段,用料酒水焯一下捞出。

  2、配料:青红椒、辣豆豉。

  3、锅内热油,爆香蒜、姜末后,下豆豉炒香,加青红辣椒炒,淋少许清水。然后放入蛏子肉,加盐、糖、鸡精、生抽适量,翻匀即可。

  油,两大勺,因为蛏子比较多,两斤,大葱半根,切段并对半切开,

  姜一大块,切片或者丝都行,油煸出香味

  辣椒末一大把,豆瓣酱一勺和葱段及姜一起大火炒香。

  蛏子清水冲干净,然后用漏盆沥干水,至少抛几下的时候不能滴水。

  把沥干水的蛏子倒进锅里,马上加入料酒半勺,大火快速翻炒,会出很多的水,一定要大火

  看到4/5的蛏子都张嘴了,加一点老抽上色,尝尝盐味够不够,不够加盐,起锅

  不能放味精,蛏子已经很鲜了



  蒜茸蒸蛏子

  [用料]:大竹蛏子10只,蒜茸30克

  [做法]:

  ①大竹蛏子剥开壳取肉。

  ②将蒜茸、熟油、盐、生粉拌匀。

  ③回壳上笼蒸至六分钟即可。

  ④上桌每人一只分享。



  铁板蛏子

  在铁板上铺上厚厚一层精盐,将铁板烧烫,再将新鲜饱满的蛏子一个挨着一个插进精盐中。靠着盐的温度和咸度做出来的蛏子肉嫩入味,还保持着充足的水分。

  辣味蛏子的做法

  [原料]:蛏子、辣椒末、蒜薹末、姜蒜末、蒸鱼豉油、醋、盐

  [做法]:

  1、蛏子用净水(加盐与油少量,目的为了让蛏子吐出泥沙)泡3个小时,后沥干水分放入开水锅中煮熟,沥干放入容器中。

  2、将所有配料放入蛏子上面。

  3、关键的一步哦!热锅上烧油,待油全热冒烟的时候将油泼在蛏子上面的配料上,方法有点类似白斩鸡调料做法。

  好啦,香喷喷的辣味蛏子做好了。



  蛏子鲜汤

  [原料]:蛏子,白萝卜切成条,葱,姜,蒜等调味料少许。

  不喜欢萝卜的,可以换成冬瓜,味道一样鲜美。

  1.油锅加葱,姜,蒜,下蛏子暴炒,下白萝卜炒到断生,添清汤,加盐,味精,少许白糖也可。

  2、炖(不要把萝卜或冬瓜炖烂掉,那就“过”了)



  西芹虾酱炒蛏子

  [原料]:蛏子肉,西芹,咸酸菜、红萝卜,葱段,蒜蓉、虾酱,红辣椒 、鸡粉、生粉

  [做法]:

  1.蛏子肉洗净,飞水后过冷河,沥干水分。

  2.西芹、咸酸菜、红辣椒和红萝卜切条备用。

  3.烧热油,爆香蒜蓉、虾酱,倒入西芹、咸酸菜、红辣椒、红萝卜和蛏子,以大火炒透,下葱段和调味料炒匀上碟。



  【宜忌】

  1.适宜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

郑重声明:资讯 【蛏子- 潘启明的博客室- panqiming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