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明代的时候,有个郑和下西洋,他的船队到达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明代应该并不是个闭关锁国的朝代。到了清代,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当中国还处于农耕时代时,欧洲工业革命已开始,由于这一步没跟上,中国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度积弱积贫,处处挨打,任人宰割,差点走向崩溃的边缘。有人说中国社会之所以没有能快速转型,缘于其农耕文明达到一个{jz}的高度,要想快速转身不容易。
看来有时候成就摇身一变,会变成变革的阻力。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颇有意思,说的是在中国成功的外企,大部分是在本土市场不怎么样的,正因为在本土市场不咋的,所以他更懂得改变自己,以顺应当地市场。而一些在本土市场牛得很的品牌,过于自信,{zh1}变成自负,不肯轻易自己,转战大陆市场倒是失利的多了。这个现象是很有意思的。
这让我想起老家农村的一个有趣现象:一户人家有房有田,日子过得很是安逸,另一户人家儿子三四个,茅房二三间,穷得叮当响,后来改革开放了,富的那一户还守着那点家产,安稳度日,穷的呢穷则思变,外出打工。几年下来,穷的那家儿子做了建筑包头,在村里盖起大房子,开起了小车子,不要太风光哦,那户有房有田的呢还是过着他的不温不火的老日子。
反观职场上的同学,专业对口的则吃技术饭,评高工,做技术带头人,没有技术的怎么办,拼技术又拼不过你,那只能做管理,转身投身官场,几经沉浮,做上了领导。
看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很有道理。
在这个变革的年代里,守者的地盘只会越来越小,选择主动变革者倒有可能闯出一翻新天地来,当然失败的也有。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