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阿滨跟我说领导和同事们又捐了不少衣物,准备下星期寄到玉树孤儿院,还想再寄点文具给孩子们。周五自己去了小批发市场,看好了,让阿滨过来过过目,买了铅笔、彩色铅笔、尺子、橡皮、本子。本来还要买些笔盒的,市场上随便一个超细型笔袋还要五块,笔盒也不比笔袋便宜,主要也不适合玉树的孩子们,塑料的笔盒在高原基本寒冷多于温暖的天气里很容易冻裂,铁制笔盒似乎握在孩子手里总是冰凉的,城市里的孩子用的各种花里虎哨多功能的笔盒对于只要能满足学习的高原孩子们实在是不适合。所以,我就一口气答应下来负责笔袋的任务。
答应下来又有些后悔了,阿滨要求周二就要做出来,还说这是对我的一次考验~
为了能在短时间完成这个任务,就选择了简单的的样子,试了,装五支铅笔没问题!从周五晚上裁布,周六晚上粘合,周日{yt}上衬钉扣子加滚边完成了八个笔袋,本以为库存很多的半卷人字带竟然断货了~今天上午检查完身体去置办人字带,回来继续滚边,最终在今晚完成任务了~整个过程都是机缝,没有时间慢慢享受手缝的乐趣。而对于无法熟练掌握缝纫机的我,缝纫质量实在是差强人意,抱歉了~
把20个笔袋装进了袋子里
虽然完成了任务,可是我个人认为这样把作为休闲娱乐方式的手工生活变成机械单一重复的手工作坊,xx没有了做手工意境了和享受手工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很疲劳~,而且质量不高,批量的不是作品,虽然成品很壮观,但是没有想法,没有创意,没有完成手工作品的那种成就感。
用了两本与玉树相关的杂志做了背景,
这本是《中国国家地理》,
看完那篇“寻找朵朵”我哽咽了......
我想:这批量中的每个笔袋不像是
以往的手工作品赋有精神意义,
但是可以让高原的孩子拥有一件
环保实用的文具是让我有精神意义的。
另一本是《凤凰周刊》,
富有视觉冲击的“玉树反思录”,
这一切都与玉树有关。
{zh1}用宁远在《丰收》中的这段话结束吧~我正在体会或是继续体会“用精神的钥匙来开物质世界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