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导致明清军事力量对比突xxxx股票投资顾问_新浪博客


一直以来有种说法:“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拿来造烟花。”事实上,中国在明末清初时期,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中国工匠{zy1}的创新精神结 合在一起,曾经铸造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大炮。但是,这短暂的辉煌却在清朝中后期逐渐走向衰落。  

明末中国人在无潜水装备情况下成功打捞西方沉船大炮

  万历四十 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役中惨败于努尔哈赤。而此时精通西学的徐光启在朝中得到重用,他积极向西洋传教士学习关于火炮的知识。

  后金大军主要武力为骑兵与步兵,而此时明朝则拥有新武器——“红夷大炮”。其名称由来,缘自此 炮为荷兰人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时被大量使用。

  红夷大炮的设计比明代原先使用的 “大将军炮”先进许多。大将军炮的外形有如大铁管,炮身加上铁箍以防炸膛。而红夷大炮的前头管壁较薄,后方管壁较厚,可承受爆炸时的冲击力;炮旁则有两个 “铳耳”,可用以调整炮身角度,并有准星和炮门,使射击更为精准。

  明天启六年 (1626年),袁崇焕取得“宁远(今兴城)大捷”,红夷大炮功不可没。宁远城设有十一座红夷大炮。在这次战役中,明军击败努尔哈赤大军十一万人,并将努 尔哈赤本人打伤,{zh1}郁郁而终。

  中国红夷大炮哪里来?最早是打捞沉没于东南沿海 欧洲商船上的大炮而来。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九月,荷兰海船在广东曲江近海沉没,地方当局派人下海打捞。在那个没有潜水装备的时代,人们的打捞方式相当巧妙。他们先将一 艘大船载满砂石,使吃水加深,再将大船航至沉船之上,潜水将铁链系在大炮的铳耳上,之后将砂石抛入海中,借船身的浮力将大炮与沉船分开,再以绞车绞起。经 过三个月的努力,除了中小铳外,共捞得大铳三十六门。其中二十四门运送进京。第二年,又从另外两艘沉船上打捞出一批大炮。

  这些沉船“大铳”中,有一些出现在宁远的城墙上,将后金的八旗铁骑打得大败。

  明清工匠以铜铁铸成{zh0}的大炮,比西方提前了200年

  先进的红夷大炮并不全是来自打捞,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南方已开始自造红夷火炮,虎门 白沙巡检何儒就铸造了十四门,其中几门也被带去宁远。能如此迅速进行量产,与中国当时铸铁技术优秀有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一门“定辽大将军”大炮,是由吴三桂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捐资铸 造,全长约380cm,内径为10cm,可能是中国大陆现存的红夷炮中最长的一门。

   在不断的仿造中,明代工匠改进了铸炮技术,使用铁芯铜体铸造法。它巧妙地利用铜之熔点(1083℃)远低于铁(1538℃)的物理性质,于铁胎冷却后再 以泥型铸造法或失蜡法制模,并浇铸铜壁。与先前的铁炮或铜炮相比,此种新型火器不仅管壁较薄,重量较轻,花费较少,而且比较耐用。

  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藏有崇祯元年(1628年)所造的前装滑膛红夷型火炮一门,从炮口可 见其管壁为铁芯铜体,有准星、照门和炮耳。

皇太极自从在火炮上吃了大亏后,就开始募 集汉人工匠,{zh1}终于制造出超越明军水平的大炮。北京的首都博物馆现藏一门于崇德八年(1643年)铸造的“神威大将军”,重三千六百斤,内径达 14cm,全长263cm。

   根据目前一般冶铸史的教科书介绍,美国军官托马斯·罗德曼(Thomas.J.Rodman)在南北战争时曾发明一种铸炮新法:采用中空的模型,并在其 中导入冷却水,可使铁质炮管自内向外凝固,所铸之炮可以更大,耐用程度可达到先前的五倍至数十倍。铁芯铜体的铸法虽使用两种金属,但原理很接近罗德曼法的 雏形,只不过明朝的“定辽大将军”比罗德曼早出现了两个多世纪!

  尽管明军对红夷 火炮的仿制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操作方法却一直是当时许多明军炮手的弱点。

   16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家已经用数学知识发明许多简明实用的仪器工具,这与中国全凭经验发射火炮的传统方式,形成强烈对比。

  这些工具有增进瞄准技术的“炮规”,这是最早的计算尺,它能将火炮发射所需的复杂数学和物理知 识,变成简单的标尺刻画,可对射击目标进行xx的距离测量和角度定位;此外,还有“铳尺”,可帮助炮手迅速计算出不同材质的炮弹和不同口径的炮身所应填装 的火药量。

   耶稣会教士将这些先进技术输入中国,徐光启{zx0}学习。而他的学生孙元化于崇祯三年(1630年)获授登莱巡抚。他起用王征、张焘等信教官员或将领,并装 备大量的西洋火器,还聘请了以葡萄牙军官特谢拉·科雷亚为首的顾问团。铳规、铳尺和矩度仪的使用以及装弹填药技巧的掌握,都是当时孙军中相当重要的训练内 容,这些也是一般明朝xx所最欠缺的。最终,孙元化的xx成为一支受西式训练、采用西方武器的中国xx。

  一只鸡改变了明朝命运

   这支本应该受到重视的精锐xx,竟然{zh1}因为一只鸡的缘故集体兵变,直接导致了明清军事力量的对比。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清兵进攻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孙元化急令部下孔有德 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

  这支xx虽是奉命北上,沿途却得不到官府的给养。至吴桥 时,风雪交加,百姓惧兵,纷纷闭门罢市。一士兵不耐饥寒,偷了当地望族王象春的一只鸡。对方要求孔有德将此士兵“穿箭游街”,引发xx不满,遂拥戴孔有德 为主,发动吴桥兵变。

  次年,在耿仲明的协助下,孔有德率众占领了登州。特谢拉· 科雷亚及其葡萄牙炮手除三人幸存外,全部战死。巡抚孙元化被叛军放还,但最终还是被朝廷斩首弃市。徐光启多年经营的事业就此毁于一旦,一年之后郁郁辞世。

  崇祯六年(1633年),孔、耿二人投降后金,向皇太极宣誓效忠,皇太极在沈阳亲自欢迎他 们。孔有德的归顺,不仅令后金获得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得到全套铸弹制药的技术以及瞄准的知识与仪具。经搭配八旗步骑兵后,在当时即形成一支几乎无坚 不摧的劲旅。

  清代火炮技术固步自封,逐渐衰落

  直到16世纪末,明末传入中国的火炮技术尚能与西方同步。但当清朝政权于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稳定全国之后,因军事威胁的消失,官方对火炮的重视日减。

  康熙五 十四年(1715年),山西总兵金国正上言愿捐造新型的子母炮22门,分送各营操练,结果皇帝竟然禁止地方官自行研制新炮。雍正年间,清廷还将盛京、吉林 和黑龙江以外各省的子母炮尽行征送到北京。

  火器知识和技术的传承断裂,表现在许 多方面。嘉庆四年(1799年),朝廷曾改造一百六十门明朝的“神枢炮”,并改名为“得胜炮”,经试放后发现其射程还不如旧炮。

   xx战争时,英军使用了一种名为“榴霰弹”(Shrapnel Shell)的球形空心爆xx,此弹之内填满小弹和火药,且由引信在炮弹落地前引爆火药,将内藏的小弹炸散开来,杀伤力十分大,而当时仍沿用实心圆弹的中 国xx,对此“多骇为神奇,不知如何制造”。稍后,林则徐虽仿制榴霰弹成功,但却少有人知道,早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铸成的“威远将军炮”上,即 配置了概念相类的炮弹,可惜其连同所匹配的“威远将军炮”一直都被尘封于武库之中。

   到了道、咸之交,中国xx连明末的水准亦有所不逮,无怪在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挑战时,毫无招架之力!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一只鸡导致明清军事力量对比突xxxx股票投资顾问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