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症--疱疹性口炎- 阿你朗的日志- 网易博客

小儿常见病症--疱疹性口炎

2010-05-30 19:05:45 阅读9 评论0 字号:

  【概述】

  疱疹性日炎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有传染性,可在幼托机构中引起小流行。临床以发热,齿龈xx,舌体、两颊、上颚及齿龈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为特征。本病中医称“口疳”、“口疮”等。

  【病因病理】

  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而生热,或喜啖煎炒炙烤之物,内火偏盛,心脾积热化火,循经上熏口舌,或为外感风热之邪,邪热内乘于脾,上攻于口舌,腐蚀口腔肌膜,导致口腔粘膜破溃。

  也可在高热、急性传染病、久病久泻之后,津液损伤,阴液亏耗冰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而发病。

  【诊断要点】

  1.起病时常有低热或高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流涎和口内疼痛。

  2.口腔粘膜有散在或成簇的黄色透明小疱疹,直径约2~3mm,破后形成浅溃疡,上有白色分泌物。舌体、唇内及两侧颊粘膜处最多见。

  3.齿龈常xx,触之易出血,颌下淋巴结可肿大。

  【辩证分型】

  1.心火内炽症状:口舌生疮,舌上为多,色红灼痛,心烦不安,面赤口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证候分析:心火炽盛,邪热循经上炎,舌为心之苗,故舌上生疮为多。心火内炽,内扰神明,则心烦不安。伤及津液,则面赤口渴。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均为心火内炽之象。

  2.脾热内盛症状:口内溃疡,布于口颊、上颚、齿龈及口角等处,周围掀红,疼痛拒食,口臭涎多,或发热xx,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口内,牌热上熏,故口颊、上颚、齿龈等处溃疡。火热内灼肌膜,故疼痛拒食。牌热内盛,津液受损,则口臭、xx。

  3.虚火上炎症状:口内溃疡较少,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乏力,口干颧红域午后低热,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证属肝肾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所致。虚火内炽故神疲颧红,阴津已损故口干低热。

  舌红少苦,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本病首当辨明虚实,可结合病程、溃疡程度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如起病急,病程短,口内溃疡多及疼痛重,或伴发热等,多为实证;而起病缓,病程长,口内溃疡少,或易反复者,多为虚证。此外尚须结合溃疡部位,判断所属脏腑,如以舌上、舌边溃疡为主,多为心火内炽,而散于两颊、上颚、齿龈,则为脾热内盛。

  【分型xx】

  1.心火内炽治则:清心泻火。

  主方:泻心导赤汤加减。

  加减:xx者,加生大黄6克(后下),或凉隔散6克(包煎);热重者,加黄芩10克、山栀10克;口渴者,加石斛10克、天花粉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主治心经有热,使心经之火从小便而出。方中黄连清泻心火,生地凉血,竹叶清心利水,木通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xx举例:

  黄连3克  山栀10克  生地10克  木通10克  竹叶6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灯心2扎 泽泻10克  甘草6克

  2.脾热内盛治则:清热泻脾。

  主方:清热泻牌散加减。

  加减:发热,加银花10克、寒水石15克;咽喉红痛,加板蓝根30克、蒲公英15克;大xx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

  主方分析:清热泻脾散清泻牌经郁热,为xx实证口疮主方之一。方中黄连、山栀清泻脾热,黄芩、石膏散脾经上循之郁热,生地清热凉血,木通、灯心清热利水,使邪热从小便而出。

  xx举例:

  山栀10克  生石膏30克  黄连3克  黄芩10克  竹叶6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板蓝根30克  灯心2扎  甘草6克

  3.虚火上炎治则:滋阴降火。

  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加减:午后低热,加银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

  口干欲饮,加石斛10克、芦根30克;入夜盗汗,加五味子6克、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知柏地黄汤为滋阴降火之方。知母、黄柏清热滋阴,六味地黄汤滋xx阴。

  xx举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生地10克  熟地10克  山萸肉10克  山药10克  泽泻10克  丹皮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本病临床上以实证口疮为多,虚证口疮则多见于久病重病之后,常已伤及肝肾之阴,且易反复发作。本病与鹅口疮相比较,在辨证用xx面有类似之处,但本病热性症状较重,在清热泻火方面必须药重力专。在xx剂量方面,由于鹅口疮患儿多为婴幼儿,因此药量一般较轻,不能随意加大,否则易引起呕吐败胃;而本病患儿年龄均大,故清热泻火中药用量可适当增大。

  【中成药】

  1.牛黄xx片  每日3次,每次l~2片口服。

  用于心火内炽。

  2.麝香熊羚丸  每日3次,每次2~3粒口服。

  用于牌热内盛。

  【简便方】

  1.黄连1~3克,白芍3~9克,水煎内服。用于心火内炽。

  2.一枝黄花30克,水煎内服。用于脾热内盛。

  【其它疗法】

  选用锡类散、冰硼散、珠黄散吹敷口腔,每次少许,每日2次。虚证与实证口疮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

  1.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忌食辛辣炙?怪?物。

  2.有高热的患儿,要注意口腔护理,并保持大便畅通。

  3.幼托机构发生此病,要注意口腔用具的xx与隔离。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小儿常见病症--疱疹性口炎- 阿你朗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