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原创】能工巧匠——陈柏峰- 60团11连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原创】能工巧匠——陈柏峰

2010-06-08 22:25:46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引用


        陈柏峰,二老陈的长子,瓦工二班班长,三十出头,175CM的个头 。白净脸,宽脸盘,单眼皮,小眼睛,薄嘴唇 。原籍在大庆油田那地方,因油田开发,举家迁来八五三农场。

 陈柏峰,为人和善,因不同意见与人争辩常有,但很少与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对方如过于强硬,他就会摇摇头,不再争执下去,而{zh1}结果十有七八会证明他是对的 。

 陈柏峰爱动脑子,想事时喜欢侧着身,歪着头,侧眼瞅着琢磨的对象,如果不在现场,就歪头眯眼瞅着斜上方,直到拿出个办法来,一旦有了主意,脸上豁然爽朗。

 我与陈柏峰相识相好是在建立制砖班以后。农忙时,基建排与大伙一样都要下地干活,农闲时,才从事基建工作。制砖班除制砖脱坯外,在基建中还担负小工工作,负责砂浆 、砖坯的供应。小工和瓦工本是协作关系,两者各有技巧,但有些人爱耍“大工匠”派头,常对制砖班的战士吆五喝六的,我们班的小严说他们是“肚大屁响,光xx不出活!”但陈柏峰从不这样,他和我班里的战士关系很融洽,一点不逊于我,人嘛!就应该互相尊重。

 陈柏峰的瓦工技艺堪称一绝,为大伙所折服。在北大荒,砌火墙、盘火炕、搭炉子大部分人都会,这是在北大荒生存的需要,但要确保好烧,保暖,不倒烟,却不容易。经陈柏峰手摆弄的活就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好使。我向他请教,他说:火墙、火炕、火炉都是靠烧火来取暖的,关键是烟要走得顺畅。烟是热气,是贴着上面走的,要保暖就不能让热气一下全走光,要想法让它多逗留一会。怎么留?要根据各家的地势、烟囱的高低、炉子的大小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有人会说,这些在北大荒生活的老百姓都会,那咱就说具体的瓦工技艺。

 先说砌砖墙,陈柏峰砌砖,先在灰槽里用大铲将砂浆搅拌均匀,保证大铲撮起不滴水,然后将砂浆撮到墙中间铺开,离墙边约五六分左右,左手拿砖,无名指小指往里一拨,砖在掌上滴溜一转,看清砖的四边,选齐整的一面朝外,用手将砖贴着砂浆往里一推往外一按。砌下一块时,增加一个往前块砖侧靠的动作,就这样一块挨一块,不紧不慢,不声不响,好像在变魔术。砌完一段,用瓦刀将墙缝溜一边,为钩缝做准备。他砌的墙,灰口均匀饱满,墙面色泽一致,没有一点砂浆痕迹。不像有的人,砌砖喜欢用大铲叮当乱敲,撮砂浆时沥沥拉拉,墙面像个二花脸,砖面颜色也相差悬殊 。陈柏峰常说:“叮当乱响不是好工匠!”

 砌墙免不了敲砖,因为不可能全用整砖。陈柏峰打砖干脆利落,只见他右手拿刨锛,左手拿砖,先用刨锛头在砖上当、当,轻轻点两下,然后,一转刨锛把,掉过刨锛头,当的一下,稍作修整,就成了。其他人与之相比就逊色许多。叮叮当当一阵乱敲,整砖敲成半砖,半砖敲成碎渣,回头还冒出一句“什么破砖?”费砖、费力、费神。

 陈柏峰砌砖出色,垒石头也一样出色。北大荒盖房子,地基都采用石头,因为石头不易风化,耐潮、抗冻、硬度高。从采石场拉来的毛石大大小小,很不规则,有花岗岩,也有沉积岩。陈柏峰垒石头,选料认真,像搭积木,不是随意拣一块扔进去,靠砂浆灌饱。石料之间注意错开缝,压住碴,沉积岩不能立茬放。他垒完的地基,石缝宽窄均匀,石面光滑齐整,有棱有角,整齐划一。用他话说:“咱这是垒地基,不是堆石头。地基不好,后果必是墙倒屋塌。”有的人垒的地基就差远了,石缝宽的能伸进三个手指,窄的连刀片都插不进,没法勾缝,以后渗进水去,一冻一化,极易破坏掉。

 抹灰,也是瓦工必须会的活。一般来说,水平面、立面还比较好抹,难的是抹顶面,由于是仰着脖子,确实很累。不会抹的,抹一块掉一块,或者摸上去,过一会掉一片,搞得自己灰头土脸的。我看陈柏峰抹灰,总是先将灰在托泥板上来回倒腾几遍,然后用泥抹子托起,按在平面上,手腕子微微扭动,让灰嵌进缝隙里,下一坨压住上一坨,一般三坨之后,大面一拉平,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他说:抹灰要想不往下掉,一灰要匀、二要嵌进缝里,灰夹生、没挂住,必定要掉。

 我原以为瓦工手艺就是砌墙、抹灰、垒石,在北大荒,最多再加上搭火墙、盘火炕、砌炉子,就很xx了。可陈柏峰说:这只是瓦工的基础活计,真正具有技术难度的是“挑檐”和“发券”。

“挑檐”只有在盖砖房时采用,大概在砖墙的倒数第四层开始,将一块砖的角挑出墙的立面,成等边三角形,称之为“狗牙”。然后,以“狗牙”的牙尖为基准,再砌三层砖,压住“狗牙”,也有在“狗牙”上先探出五六分压一层,再砌三层砖的。整个结构应该是仿造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原理”。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房顶的雨水沿墙面流下来,影响墙面寿命。也有不采用“狗牙”的,在哈尔滨郊区看见的就是采用平行的砖探出,基本道理都一样。“狗牙”的好处是雨水万{yl}下来,会断开,形不成流。陈柏峰告诉我:为了美观,“挑檐”的样式有多种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最怕的就是“狗牙”没压住,造成房檐渗水漏水,以后维修起来很麻烦。

 再说“发券”。“发券”就是在矩形或半圆形敞口的上方,用立砖砌拱券。拱券承重能力强,外观造型xx。此建筑结构,据说国外开始于古罗马,中国开始于西汉末年。但中国在拱券之前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板券结构,构思形式类似拱券,只是比较简单。拱券结构,与廊柱结构相配合,建筑物更显得雄伟壮观。北大荒拱券主要分为平形和圈形两种,前者跨度小,常用在门框上,后者跨度大。在北大荒没有拱券用砖,主要以灰口来调节,还不宜过宽,砌得好的,灰口宽窄不悬殊,很齐整,下表面平滑。陈柏峰说:“发券”最怕灌浆不足,“平券”还必须保持上宽下窄,否则,时间长了,造成拱券坍塌,修都没法修。

 在基建排的几年里,我连看带问从陈柏峰学了不少东西。离开北大荒到哈尔滨上学,同学家里的一些瓦匠的活计都来找我帮忙。后来自己有了家,刚开始居住在郊区,家里的火炕火墙火炉,院墙地坪,菜窖煤棚,都是自己动手搭建的。盖菜窖时,因为没有预制板,窖体是个椭圆形,窖顶整体采用拱券式结构,也算是“绝品”啦!同事和邻居们都很奇怪,这上海人怎么也会这些东北的活?其实,我这是在外行面前耍大刀,假如陈柏峰在跟前,肯定会找出不少毛病来。他干活细心,勤动脑子,精益求精,不浮皮潦草,才是我永远值得珍惜的技艺,终生难忘。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原创】能工巧匠——陈柏峰- 60团11连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