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

        京胡是一种个性很强的乐器,它很“霸气”。有人称京胡是噪音乐器,很难控制。说它象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好驯服,要想降伏它就得下大功夫。我认为京胡演奏应该广泛吸取民乐、西洋乐之长处,力求音色的纯美、音乐性要强,这样才会产生艺术生命的活力。有的爱好者功夫没少下,练得很刻苦,但收效不大,拉出的声音总是不悦耳,这说明基本功欠缺或练功不得当。有不少京胡爱好者存在音准与节奏的问题,尤其是拉西皮时把位就更不准了,音不准就很会难听,大家一定重视音准和节奏,《音准与节奏是艺术的生命、是音乐的灵魂》所以说多练基本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说练基本功枯燥无味,但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京胡教学光盘中有诸多的名琴师教京胡很到位、很细致、社会影响很大,很受京胡爱好者的欢迎。我在这里主要讲一下右手的运弓、左手的基本技巧,容易出现的问题、容易忽视的问题、但又是极其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先讲一下右手的运弓,正确的运弓原则是:“平、直、匀、实”四大要领。不正确的运弓是:“昂、垂、悬、摆”四大要害。


        平:马尾始终和琴筒、琴杆贴紧,弓子运动要平稳,不可忽上忽下,运弓不平稳是常见的毛病,也叫“翘板式”运弓。拉弓时右手抬的过高,使马尾离开琴筒。推弓时右手又压的太低,使弓尖翘起,(示范)另一种是右手持弓时向里扣腕弓杆碰擦琴弦(示范)过于折腕则弓杆又碰到琴筒,(示范)这两种毛病不但造成手腕紧张,还容易出现杂音,正确运弓应该是马尾与琴弦始终保持90度角(示范)


        直:运弓时马尾成一条直线,不要内外摆动,无论是拉里弦还是外弦,马尾在运行中不能离开琴弦、琴杆、和琴筒。尤其拉里弦时千万不可离琴杆太远,(示范)运弓是不是一条直线,看松香的磨擦面就会一目了然,俗话说,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拿琴对比)

        匀:是指运弓的全过程速度和力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忽强忽弱,拉弓和推弓都要保持平稳、均匀,不能出现杂音,(示范)从弓根到弓尖要掌握一个力度,有一种气息在里面,我们运弓应该说是一种静气功,全身气息贯穿,尤其右手,跟写毛笔字一样,初学毛笔时,描红模子手是抖的,那就是运笔不匀。跟运弓一样右手功力增强了,自然就会均匀而有力。


        实:指运弓发音纯厚坚实,京胡的运弓和其它弦乐的运弓不太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马尾紧贴琴杆。尤其拉外弦时,右手必须向外用力,手指持弓、琴弦、琴杆这三个点,形成一种杠杆作用,(示范)但是,要掌握好度,找它的{zj0}饱和点,不能太用力,用力过大声音就背过去了,拉里弦时,除了不离开琴杆外,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弓杆,最重要的是无名指用力向里勾马尾,这样声音才会纯厚坚实。

       “昂、垂、悬、摆”四大要害,它是:平、直、匀、实的反意,什麽叫昂、垂、悬、摆”四大要害?(示范)京胡的运弓在做到平、直、匀、实的前提下,才能轻松自如的发出高爽、脆亮、饱满、圆润的音色,这才是京胡的{zd0}特点。

        我们可以做几个练习,长弓,也就是慢弓,2   大臂、小臂、腕子动作要谐调,象鱼儿摆尾的动作,(示范)但不要太大,太大了会形成折腕子,也叫“磕头腕子”(示范)大臂不要太大,先出肘是错误的.没有腕子也不对,叫“死腕子”(示范)掌握好度很重要。我们一边练习,一边找感觉,找感觉的同时要动脑子,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慢弓、中弓、顿弓、)

       以上讲的是运弓,下面讲一讲左手的技巧:

        滑音、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叫做滑音,滑音要甜而美。在京剧音乐中,多种滑音技巧对表现各种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的唱腔风格和韵味是独具魅力的。京胡中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用的比较多,例如:西皮的3     由 5 滑到3   叫做下滑音,滑音时一定要圆,中间不能有断痕,给人一种甜美的感觉。(示范)    太大的滑音会太切、太腻容易出现怪味。(示范)太小的滑音不到位使音色干枯无味,(示范)所以说我们要掌握好这个度非常重要。回滑音比如:西皮的5   这个音很关键,既不要太纯(程派拉法除外),又不要太噪,(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是:有一种又沙又甜的味道,比如:我们吃西瓜,又脆、又甜、又沙的大西瓜,(示范)是一种先虚后实,虚实结合的技巧。但是,拉里弦的  时{jd1}不能有沙音,(示范)要坚实浑厚,我们要掌握要领,更重要的是找感觉,感觉这东西有时用文字和语言是表达不出来的,只有心领神会。

        第二,打音、打音要脆而亮,打音是装饰音的一种,在旋律上方二度的手指迅速打弦以装饰本音位叫做打音。打音一般是食指按弦中指打(示范),中指按弦无名指打(示范),空弦时用食指打(示范)。小指一般不打,打弦应该是二度(示范)不能小三度、更不能大三度(示范)象蒙古草原的马叫味。

        练习时{zh0}一弓打四下,然后六下,八下(示范),这样既练了打音,又练了右手的运弓,左手不要僵,要松弛。演奏任何技巧都要放松,松弛。但一定要把握住:松弛不等于松懈,圆不等于水,流畅不等于平,所以把握好度,尤为关键。打弦一般打四下,如:二黄原版(示范),还有短打,也叫快打。西皮的无名指用的较多,一般快打三下(示范)。这种快打弦是肌体的一种手指神经震颤的感觉。好象触电的一刹那,(再示范)靠单纯的指打是完成不了的。这是我的一点体会,也许用语言表达的不准确,还是找感觉吧。

        第三董音:这是京胡的{zd0}特点,比如:二黄的7   和1   西皮的  和2   要拉的厚而足(示范)。京胡的这个音叫法不统一,有叫虎音的、有叫 筒音的、甚至还有人叫泛音,等等。。。。。我个人认为叫董音比较合适。据说早年间京胡大师杨宝忠先生到厂甸,看到旧货摊有一个老笔筒,用重金买下,做了一把胡琴,声音非常浑厚,里弦董董的,取名叫大董。因此,董音的叫法就流传开来了。这是一个小典故。董音的要领,比如二黄的  食指{jd1}不能抬起原位按住弦,中指一虚一实,注意中指虚而不离,找厚音。(示范)。二黄的  也是这种方法,食指不要抬起原位按住弦,中指和无名指一虚一实,注意中指和无名指虚而不离,找厚音。(示范)。有些京胡爱好者不正确的演奏方法(示范。。。全抬起,上下移动这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揉弦:左手指利用腕、掌的小摆动,在琴弦上有节奏的揉动,使弦音发出一张一驰,一松一紧的变化,形成一种连续,有规律的颤动,这就是揉弦。一切拉弦乐器都离不开揉弦。由于京胡的弦特别硬,加上它固有的,不同一般的韵味,揉弦对于京胡演奏来说,是相当的重要,韵味的好与坏xx取决于揉弦和滑音的正与否。揉弦一般大都采用滚揉式,滚揉的方法是:手指在弦的本音位做上下原位滚动(示范腕、掌、指、要谐调),频率不要太快(示范)。不要过大上下移动揉弦,这种揉弦会使本音位漂浮不定,给人一种麻乱心慌之感(示范)。揉弦应该注意,虎口夹担子不要紧张、呆板,要自然放松,肩、臂、肘、要自然下垂,千万不要较劲。注意,揉弦时琴身不要抖动(示范)。一个琴师揉弦的好与否,取决于他自身音乐素质的高低。另外,有的操琴者在揉弦时,由于紧张呆板,越揉越往下,不知不觉的音就高上去了(示范)西皮 5  一高,6 肯定高,里弦的     都要偏高,整个音程关系都变了,听起来很不悦耳,一指、二指偏高,当拉空弦3  时,自己就感觉音低了,因此,就落千斤,对于大乐队尤其是四根弦的弹拨乐来说是件很头疼的事,所以我们操琴者必须对此引起极大的重视,注意音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京胡与其它拉弦乐不同,左手运用的是保留指,也就是说第三指按音时一指二指不离开琴弦,第二指按弦时一指不离开琴弦,这就叫做保留指。它的作用是发音浑厚、扎实。再有需强调的是注意大二度、小二度的关系,3  4 之间   之间是小二度的半音关系,绝不能平均指,平均指奏出来的效果用二黄把位来说明4  是升 4  ,  7是降  7,这样的手法演奏出来的音乐和唱腔是不悦耳的,个别特殊升降音除外。

        第五大抖弓:大抖弓和其它拉弦乐的演奏大致相似,用弓尖进行快速的推拉,抖弓时肩、臂、肘、虽然用力,但不能僵硬,肩关节尤其要放松,关键以小臂带动手腕急速抖动,发音要均匀,清晰(示范)。抖弓一定要靠近弓尖部位,有的人抖弓用中弓,抖的速度慢而不匀(示范)。有的太僵,抖着抖着突然没音了,僵住了。正确抖弓的效果应该是密而匀。

        第六开花音:开花音是京胡演奏中非常特殊的技巧,在所有拉弦乐中,只有京胡有这种独特的技巧。开花音是具有强烈爆发力的弓法,和轻而虚按、先虚后实的指法演奏出特别刚劲有力的声音。开花音分为拉弓开花音和推弓开花音,拉弓比推弓用的多,推弓难度较大,开花音一般在二黄的   西皮的   用的比较多。(示范)。开花音极需双手配合得当,开花音要求纯度高,声音的感觉要透明,象哨子一般透彻、明亮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坚决杜绝杂音,噪音,否则还不如不用。下面我们练习一下:右手运弓要有爆发力,从弓根到弓尖急速拉出,运弓的速度就是力度,比方说,汽车的速度越快,撞击的力度就越大      (右手示范)。  我们再加上左手练习一下:按弦的左手一定要松弛,轻轻的搭在琴弦上,轻而虚按、先虚后实(示范二黄西皮)。

        我再介绍推弓的开花音,推弓开花音的方法同拉弓开花音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拉弓开花音的爆发力点是在弓根,推弓开花音的爆发力点是在弓尖,正好相反,但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更需要双手的配合(推弓示范)。….我们在练开花音时肯定会遇到刺耳的杂音,我们要用脑子来练琴,想一想右手的爆发力需用多大的力,左手指的按弦松弛到什么程度为{zj0}?这就要找感觉,把握好度,以上我经常谈的度,这个度非常重要也非常奇妙,不但拉琴把握度,做任
何事都有个度,把握好度就是胜利者,把握不好度就是失败者,在艺术上把握度的高与低,乃是艺术家与一般从艺人员的{zd0}区别。就这机会,我再谈谈调门的定弦问题:西皮定6—3,二黄定5—2,反二黄定1--5,我绘制了一个《京胡定弦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京胡定弦一览表》
西皮:6--3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 F
 
bE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G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A

#F 调: 内弦定    bE     ---------    外弦定  bB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B


二黄: 5--2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D

#C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E

bE  调: 内弦定  bB    ---------    外弦定    F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F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G

#F 调: 内弦定#C    ---------    外弦定   # G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A

#G 调: 内弦定  bE   ---------     外弦定   b B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B

 

反二黄: 1--5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D

#G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E

bB  调: 内弦定  b B     ---------    外弦定   F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F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G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A

#D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bB

  调: 内弦定       ---------    外弦定    B


       有不少地区的专业和爱好者习惯用几个眼来定调门,比如说,我唱西皮四个眼。那么眼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哪,过去是用笛子定音,按几个手指就是几个眼,我给大家绘制一个京剧调门用D调膜笛定音对照为了让大家更快捷的了解眼和调的关系,我绘制一个《京剧调门用D调膜笛定音公式表》请看:(上图)注:曲谱栏目有可下载的“京剧调门用膜笛定音对照图”

下面我再谈谈用工尺谱定调。工尺谱与C  B的关系(上尺工凡六五乙)

 

C 调 ————尺字调

D 调 ————小工调

bE 调 ————凡字调 

调————  爬半调(俗称)

调 ————六字调

调————正宫调

调————乙字调

bB  调————上字调

如果有的调门升半个,后面就加个半字。比如:


#C 调————尺字半调

# D调————小工半调(通常用二黄)

#F  调 ————六字半调

#G  调————正宫半调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用C    B来说调门的高低为好,这样比较科学,比较统一,我们应该做到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到任何艺术团体的乐队一说,人家都会明白。以上的工尺谱与眼字调只是供大家参考,了解一下就可以啦,不宜提倡,我们还是用最科学,最现代,最统一,最方便的,C  B来说调门的高低为好..在这里我还要更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无论我们定什么调都应该以“1”为准,比方:唱西皮E调我们应把里弦定为#C,在南方、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不少人都把内弦的定音称为所唱的调门,这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他们把西皮E调称为#C调,这就错了。我们试想一下,用西皮E调琴拉二黄应该变为#F调,但里弦定音仍然还是#C,还能称为#C调吗?所以,科学合理的叫法应该以调的“1”为准,不应该以内弦的定音称为所唱调门。


        我个人认为,不同流派的演奏,就有不同流派的韵味和不同流派的风格,它们之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共性。不管拉哪一派,都需要有坚实的基本功,没有良好的基本功,拉哪一派都不会有很好的起色,所以练好基本功极为重要。为了使广大京胡爱好者学习方便,我编了常规口诀、技巧六字禅、方法八句言不成体统的顺口溜:

常规口诀:

欲强先弱   欲弱先强

强时如暴雨骤、雷鸣闪电

弱时如轻飘杨絮、微风拂面。
   
以静待动

静如平湖秋水明月,动如大鹏展翅云天。


            技巧六字禅:滑、打、董、揉、抖、开。

(1)滑音:甜而美    (2)打音:脆而亮      (3)董音:厚而足(4)揉音:正而帅   (5)抖音:密而匀      (6)开花音:透而明。


     方法八句言:


甜而不腻、美而不艳。

慢而不拖、快而不乱。

弱而不虚、强而不噪。

蜻蜓点水、似断非断。
  
起收清楚、全局观念。
    
呼吸均匀、气息贯穿。

一通百通、举一反三。


       
      掌握要领、情字当先。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操琴体会,寥寥闲侃,诚望专家、老师、同行及广大的戏迷朋友们不吝指正。在本教学栏目接近尾声时,我想引用京胡鼻祖徐兰沅先生的绝妙格言作为结束语,以此来激励我们!徐先生的操琴艺诀是我们学习的座右铭。我们应该很好的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徐兰沅操琴艺诀:

腔调简单、格局严紧
变化翻新、出神传情。

指 法 虽 清 能 净
抑 扬 顿 挫 需 明
传 神 传 情 表 戏 情
方 称 艺 术 之 精 。

胡 琴 拉 法 需 刚 柔
又 有 骨 头 又 有 肉
用 刚 用 柔 看 唱 法
表 达 感 情 是 高 手。

技 艺 必 须 苦 钻 研
大 方 不 俗 要 自 然
掌 握 尺 寸 是 重 要
腔 调 追 随 要 包 圆
刚 柔 顿 挫 看 唱 法
拉 花 容 易 干 净 难
每 字 内 中 均 有 法
感 情 滋 味 紧 相 连
经 验 丰 富 少 出 错
火 候 炼 成 心 自 安。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