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富士康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富士康就没有新中国

2010-06-02 10:44:45 阅读22 评论2 字号:

作者: 2010-6-1 13:55:09 发表于:

 

“富士康事件”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专家、学者急着表演自己的“公共良知”,痛斥资本和权贵的勾结;小白领则趁机大倒苦水,抱怨工资低、物价涨,给“逃离北上广深”火上浇油……一时间,富士康为社会提供的40万就业岗位,沦为了“弱势群体”的魔窟。

果真罪孽深重吗?尽管针对富士康的责难多而且乱,但总结起来,还是有内在逻辑可循,反映了现时代人们观察“中国模式”、理解市场经济的角度和方式。这种角度和方式,恰恰是xxx式的。xxx不吃香了,“马式思维”却依旧左右着人们的大脑。

“马式思维”从逻辑起点就开始延伸了。据我观察,众多批评者都隐含了一个大前提:富士康员工连跳,是资本“原罪”所致。按照原罪说,富士康这样的民企做大做强,都耍了肮脏的手腕,其罪有二:和权力相勾结,靠剥削工人起家。

来大陆投资,富士康有没有和权力勾结,我不知道,我相信振振有辞的批评者除了捕风捉影,一样无知。但,确有民营企业家“勾结”过。经济学家姚洋在一次演讲中透露,世界银行做过一项调查:“你桌子底下给政府官员的钱占销售额多少?”结果显示,比例{zg}的依次为:温州、深圳和西安。这说明,“勾结”具有普遍性。

然而,这究竟是谁的“原罪”?市场本应向所有公民开放,现在,权力将之封锁,想进来?留下“买路钱”!不得已,企业家只好钻“桌子底下”。企业家不是来做慈善的,他们计算过,进入市场后所获的利润会超过“买路钱”,行贿是理性选择。这“买路钱”,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不过,新企业进入,增多了市场中的竞争者,从而有利于打破垄断、降低产品价格,也出现了新的就业岗位,因此在灰色交易中,消费者和求职者也受益了。我们可以说,后者的收益本来会更大,但矛头显然不应指向资本和企业家。设租者才是罪魁。

至于骂企业家剥削工人,民企是“血汗工厂”,依据的是“剩余价值”,该“学说”在天朝老生常谈了近百年,谎言都吹成了真理。其实,企业的利润由消费者支付,不是从工人那儿“挖”来的。只要工人是自愿和企业家签订合同,那就是公平交易。

可有人不信正道迷邪道,而且一条邪道走到底。他们认为,中国处于国际产业链下游,靠侵害人权强行压低工人工资,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取得“代工”资格,成为“世界工厂”。这样,中国工人既被本土资本家剥削,又被外国资本家剥削,世界工厂实为“血汗工厂”。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正是典型,富士康员工跳楼,遂沦为中外资本家的“共谋”。这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解释,即“低人权优势”,近些年颇蛊惑人心。

但这不是事实。所谓“中国奇迹”,主要源于计划经济的松动、瓦解,自由经济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普遍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不妨做一个简单对比,1960年代,因政策所致的人xx炸,国家难以解决就业问题,干脆搞了“上山下乡”运动,轻轻抛弃了一代年轻人。今天,中国的人口更多,多数却能实现就业,靠什么?靠实行市场经济后,民营企业家激发的创新能力,“变”出了数以亿计的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富士康就没有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造就的新中国。

现在工人的工资仍不高,则并非企业家“克扣”所致。工人出卖劳动力获取工资,决定工资水平的,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供大于求则低,反之则高。在“中国模式”崛起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入城市,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导致劳动力价格较低。如果没有富士康等民企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即创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工人的工资只会更低。

目前,劳动力的供应仍很庞大,民企的生长空间也仍太狭窄,提供的就业岗位因之“被萎缩”。前者是“硬约束”,后者是“软约束”,硬约束难改,软约束可改。怎么改?停止“国进民退”,请权力拆除市场壁垒、彻底撤出,市场更广更深地向民营资本开放。民企越多,对工人的“争夺”就越多,工人的选择也越多,境遇改善得也越快。

切莫乞灵于政府,政府是靠不住的;切莫乞灵于国企,它们扼杀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切莫乞灵于“{zd1}工资”,那不是帮助有了工作的“弱势群体”,而是陷害正寻找工作的更弱势群体。

当然,在流水线上工作很机械、枯燥,于是有媒体搬出了“异化”,说泰罗制冷酷无情,严格规定了每一个多余动作,抽掉了人类感情,使劳动者和他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毫无血肉联系。天朝媒体今天才发现泰罗制的“弊端”,这让我很惊奇。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生活的年代泰罗制尚未发明,但他《国富论》开篇写了扣针制造业,施行的其实就是泰罗制——乖乖,光磨根针,18世纪的英国佬就分门别类地安排了18个人!每人只负责一道程序,有的专门抽铁线,有的专门拉直……

亚当·斯密为什么对这样的“异化”视而不见?因为分工简化了劳动,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量,从而提高了收入,也就改善了境遇。成日里待在流水线上肯定枯燥,但待在农村就不枯燥吗?何况,还有个能否活下去的问题。至于精神生活贫瘠,这不是富士康特色,而是中国特色。任何跑过三个以上中国县城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乏味。难道,这也要富士康负责吗?

对,一大票批评者就是要富士康负责!他们把逻辑建立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无知、不解、意淫和妖魔化的基础上。他们不满意现状,却归罪于市场,一厢情愿地发泄情绪,甚至挑动仇恨和冲突。他们总是奢求市场“应该”怎样,从不认真对待市场“为何”会这样。所以他们永远要把市场想像成像个人一样,能凭意志控制其全部后果。然而他们彻底错了,因为市场不是人!

貌似理性的词句,包藏着非理性的狂热。他们的认识向着仇恨飞奔,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zh1}他们喊出了拒绝富士康、拒绝市场,迷信政府的主张。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没有富士康就没有新中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