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意见阿里巴巴zhujianseed的博客BLOG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它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我国一年一代或多年一代。如条件不适,土中幼虫可休眠7~12年。该虫从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一旦大面积发生,轻则减产30%~40%,重则达70%~80%,甚至绝产,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该虫虫体小,为害隐蔽,不易发现,容易错过防治适期。2006年在我县新湖、商老庄等乡镇小麦吸浆虫发生较重,给小麦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认识小麦吸浆虫,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综合防治,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很有必要。
  一、小麦吸浆虫的习性:小麦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越夏近11个月;翌年3月下旬小麦拔节期、地温在10℃左右、土壤水分适当,大部分幼虫才开始破茧上升到土壤表层内准备化蛹。4月中旬小麦孕穗期,幼虫陆续在约3cm的土层中作土室化蛹,蛹的羽化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飞到麦穗上交尾产卵,卵产于尚未扬花的麦穗上。卵期3~5天。孵化出的幼虫钻入麦粒中吸食浆液,造成麦籽秕粒,以致减产。幼虫期约20天,老熟幼虫爬至颖壳及麦芒上,随雨珠、露水或自动弹落在土表,钻入土中6~10cm结圆茧休眠,以成长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
  二、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由于其幼虫具有隔年或多年羽化的习性,并且由于幼虫能随水漂流,成虫能被微风吹送进行扩散,致使小麦吸浆虫在老虫区为害加重,新发生区域逐步扩大。小麦吸浆虫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发生迅速,造成毁灭性危害,条件不适宜时可在土 中存活7——12年,仍可保持繁衍能力,相当顽固,小麦吸浆虫幼虫在土壤中生活可达10月以上,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同时小麦吸浆虫的幼虫耐低温,耐湿怕干。温度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期的迟早,因此越冬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也有利于吸浆虫发生。而雨量或土壤湿度是影响发生数量的主导因素。如果4月中、下旬的雨量充沛,常猖獗发生;相反降雨少,土壤干旱对土中幼虫活动不利,幼虫可重新结茧休眠,增加来年虫源数量。旱作、小麦连作和小麦与大豆轮作的麦田受害重;水旱轮作的地区受害轻;撒播田发生数量比条播田多,受害也严重。壤土麦田比黏土和沙土麦田危害重;坡地和阴坡发生重;麦红吸浆虫适于酸性土壤。而麦黄吸浆虫适于碱性因此望广大群众引起高度重视,对小麦吸浆虫的毁灭性、顽固性、隐蔽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继续加大除治力度,切实搞好蛹期撒毒土,对蛹期漏治或防治效果较差地块,成虫期及时补治,坚决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
  三、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措施:
  当麦田平均每10×10×20厘米小土方有虫5头以上即可防治。小麦抽穗初期,平均网捕10次有成虫10~25头,需立即防治。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农业生物防治。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缘毛长而密,籽实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在吸浆虫严重发生地区,虫口密度较大,可通过调整作物布局,进行轮作,避开虫源,使吸浆虫失去寄主;同时要合理减少春灌,实行水地旱管,因为春灌是促进吸浆虫破茧上升的重要条件;施足基肥,春季少施化肥,促使小麦生长发育整齐健壮,也可减少吸浆虫侵害的机会。
  2、化学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以有机磷杀虫剂防治为主。
  (1)蛹期防治:以蛹期施药防治效果{zh0},可以直接杀死一部分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虫,同时也能抑制成虫。在小麦孕穗期(4月25-30日)亩用用毒土防治幼虫:每亩用辛硫磷1.5公斤,对细土20-30公斤,拌匀顺垄撒施。撒后用杆子拍打小麦,以使毒土xx落入地面,施药后立即浇水可提高防效。
  (2)成虫期防治。
  一是在5月上旬(小麦抽穗到扬花前)亩用50%的辛硫磷50克或吡虫啉20-30克加水50公斤喷雾,可加喷0.2%天达2116叶面肥增加药效;这样即可消灭吸浆虫成虫又可兼治早代蚜虫及麦叶蜂等。
二是熏蒸法:亩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0-200毫升兑水1-2公斤,搅匀后喷拌25公斤细土于傍晚前后拌毒土撒于麦垄,熏杀成虫,此法要注意现配现用。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意见阿里巴巴zhujianseed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