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这句话是黄子华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面说的。
其实看完之后,自己还是颇多的感慨的。即便我不是生于那个年代。即便我不是生于那个地域。可是。岁月从我们身上带走的东西。是一样的。友情。爱情。 还有。亲情。
或者我不像国卿所言的。对于这部片子有过高的期待。但是,这部片子在整个过程里面。于我而言。是催泪的。又提到不良说的,这是催泪弹。
======================
======================
在看到进2的奶奶和他说话的那段的时候,我突然很想给爷爷奶奶去个电话。可惜。在整部片子完了之后。被一种别的情绪代替了,这个事情反而是下降了。应该说别的情绪上升了。
对于梦想的追逐。我们都有很多美好的期许。但是,时代是不是允许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呢?岁月。是不是可以不偷走我们这最宝贵的东西?例如:进1的爱情。进1的学业。进1的生命。还有那象征进2太空人之梦的那个圆圆的金鱼缸。在落水的那个刹那。是一个8岁孩子对现实的妥协。对现实的{zh1}一丝期许。
鞋字半边难。鞋字半边佳。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这是“侠盗罗嫂”对全家人的鼓励。做人。总要信。是吗?不然又能如何呢?这种精神就是我们常常在批评港片精神遗失的精髓。为什么都遗失了?就是遗失了这个属于地道的港味。那种刻苦耐劳,乐观积极,贫穷而富裕的香港精神。为什么现在常常都在怀念那个60、70、80年代的香港味。即便那是贪污横行的时代(这点罗启锐没有刻意避过也没有刻意渲染正恰如其分的表达了那个荒唐的年代,这同样是一段逃不开的记忆)。可是,那时的人却是那般的用心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在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难兄难弟》里李奇说的那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街头街尾的隔离邻舍之间守望相助。这是这个商业时代正在渐渐遗失的,每天晚上吃饭的场景。甚至是我这个80年代的人都有类似的记忆的,我在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子里面长大。大家吃饭的时候。都是在我们自家的院子里面。看见路过的人,喝口水添双筷子,都是常有的事情。那前文提到的“难、佳”之说呢?现在。社会那么发达。难的。我们都基本放弃了。我们有别的方式可以取得我们需要的成功。而不再是那种坚持自己的活法的社会了。很难说好不好。当然。变通是更变通了。只是。一个人的常性呢?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变得速食了。
并不是说这部片子全是留给我的都是优势之所在。我总感觉进1的血癌还是有我所不能理解的地方,不是这个病。而是。这个病痛的出现。就稍显有点催泪挣票房之嫌了。毕竟。作为一个时代记忆。这种稀少性的疾病肯定特例的存在的。若果非要人命比蚁贱的效果。其实真的还有别的表达方式咯。整体而言。还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有人说。在10年。台湾拿出了一部《艋舺》表达了台湾电影的持续复苏。而香港电影也祭出了这股时代回忆的暖流《岁月神偷》。
-------------------------------------------------
这段时间还是看了挺多的文艺性质的片子的。下面从我的时间先后顺序继续写下吧。
《云上的日子》。{dy}次那么认真的在探寻。所谓的电影的本质。在开始写我的文字之前。先引一段千辛万苦找来的wiki百科上面关于电影的一段定义。
电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一部早期的电影放映机电影,亦称映画或映画戏,是一种视听艺术(虽然目前也有很多小规模的3D电影,利用座椅震动增加震动的感觉,利用水滴增加触觉,但基本上,电影还是一种视听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关于对电影中运动的感知,有人认为是这样:电影中看起来连续的画面,是由一帧帧单独的照片构成的,但是由于这些帧的照片接替的很快,人的肉眼无法察觉出来它们是彼此独立的图像。这是由视觉暂留(persistence of vision)造成的。视觉暂留使得图像离开后,仍能在眼睛保留“视像”约十分之一秒。因此我们的大脑感觉到图像是“运动”的。
虽然这种看法存在,但并不是正确的观点。对运动的感知,涉及到复杂的心理过程。在1916年出版的德国心理学家于果·明斯特伯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运动感》中,于果·明斯特伯格证明了外观运动绝不是影像滞留(即视觉暂留)的结果,而是(但不仅仅是)对运动的连续阶段的感知。
电影技术发展初期有各种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现时电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图像作放映标准。
如今,许多电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记录到胶卷上的摄影机来拍摄。胶卷经过冲洗之后,再用放映机来运行胶卷。放映机可以发出光线,透过胶卷,这样影像就在银幕上显示出了。自从有声电影发明以来,大多数的电影都是有声电影。最近许多电影都用数码摄像机来拍摄,放映的时候,可以用数位放映机,也可以把数位影像转置到传统的胶片上。但这种方法目前通常达不到胶片的清晰度,所以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最早的电影。嗯。叫做映画。《云》的画面。就呈现了这个xxx的映画定义。每个画面。每个场景。都宛如一幅幅的欧式水彩。即便。是我下载下来的修复版本。
=======================
=======================
《云》的视觉由一个导演来牵引着这四个情节的发展。有他听来的情节。有他置身其中的。还有无关却游离的。这是一场由导演在四处飞行寻找电影灵感而引出的浪漫情节。是这飞行的情愫,就是所言的。云上。没有地面。只有虚浮。
在商业电影日益侵蚀生活的时候,在好莱坞的强势文化的入侵之下,这是对自己电影观赏的一场净礼。是对电影艺术的一场回归。我喜欢那个早上的我。心无旁鹜。只有电影。没有阿彬,没有国卿,没有光华,没有公务员。只有偶尔想起的画面。当然。那个早上远远比如今的早上来的要凉快。
摄影,剪接、蒙太奇都是一场清新的品味。就好像陈绮贞无配乐的《九份的咖啡店》那般的空静。
-----------------------------------
彭浩翔作品。说文艺,在我看来,香港好像没有出过真正所谓的文艺片。当然。这个文艺的定义是与那欧洲的一些片子的一种比较。在香港的片子里面,总是会有一个固定的线索去维系起整个影片的运行,甚至,王家卫的电影,那个小资专利或者装小资专利的大师。依旧必须在探讨里,加入故事的脉络。说到这里。担心港片的支持者功夫哥哥对我的无情批判了。呵呵。不要。批判的不要留言。我不喜欢。我只是写我想写的文字。让我掩耳盗铃。谢谢。
《伊莎贝拉》。我一直想看却总是因缘际会错过的片子。不得不说。英皇和梁洛施的最终分手。除了粉丝的损失。肯定更是英皇的损失。是。娱乐圈不缺人。但是看看现在青黄不接的港片。尤其是女性角色。我{wy}记忆点所及的所谓新人。就是邓丽欣。还有最近黄百鸣支持力度不小的angelababy。
===============================
===============================
Isabella。如果,在十多年后,发现一直浪荡的自己,有一个女儿,还差点发生关系。这。的确很够伦理了。这就是彭浩翔和杜汶泽构建的框架。简直就像一场惊人的阴谋。
在这个外在框架下面,是一个关于赎罪的观想。一直浪荡的司警马振成。遇见那个自称是自己女儿的张碧欣。那个对父爱有着渴望的十六岁少女。那个十六年没见过的女儿。他把他会的教给了她。爆啤酒瓶。骑小绵羊。。。他对她的种种包容。一起策划一场逃避法律责任的跑路。这段父慈女孝一直是我看完之后最喜欢的部分。不为什么。只是一场赎罪。这是一个父亲的赎罪。是一个女儿的获得。即便他做了多少不对的。而马振成。{zh1}也的确做了一个父亲更加应该做的。勇敢的去面对自己的过失。他自首的那天,坐在小绵羊后座留在张碧欣肩膀上两行泪水。导演给了将近30秒的长镜头。里面包含的。是一场关于自己过去人生的一个忏悔。一场醒悟。
画面很美。人很美。故事性还算可以。
-----------------------------------------------(现在凌晨3点)
陈英雄的越南三部曲,之前看了《青木瓜之味》,后来的《三轮车夫》和《偷妻》愣是让我好好的等待了整个星期才收集起来。本来。应该是先看《三轮车夫》的。可是那个反映底层生活的暴力血腥的故事。实在暂时没兴趣接触。就先看了《偷妻》。
==================================
==================================
这是一部被称为导演的堕落的影片。画面的极尽华丽的美轮美奂抢尽了导演的才华。提一下。片子的摄影是王家卫、侯孝贤的御用摄影李屏宾。这个华丽的摄影。《偷妻》延续了《青木瓜之味》的那种清新的画面感和隐秘探求的叙述感。其实我更在意的。倒是影片在叙述过程里面的一个个导演有意无意设置的理解障碍。如果愿意把它往简单里想。甚至故事的复杂度还比不上现在的《手机》电视剧版。探讨的意义也不及它所预期的。一个典型的越南家庭的三姐妹的一场各自对爱情对婚姻的观念与及行事。倒是我{dy}次看见传说中号称传统之极的越南女子的外遇,即便是精神上的。画面比起前文所提及的任何一部的华丽程度是过的。如果对lomo效果有极其狂热的。这是一部不错的画面组合。浓重且反复的色彩。 或许,正是导演设置的障碍让我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实在没办法高起来吧。当然。看一眼《偷妻》都{jd1}比看几十部我们的烂片来的值得要多的。
-----------------------------------------------(三点半很困的人划下{zh1}一条分割线)
电影。文字。我希望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面我还能保持这样的心态。去看这样的电影。去写这样属于我的文字。其实,每次如果是置身于家里,就好像所有的热情都是被消磨殆尽的。无法安静下来完成任何的一个完整的流程。无论是电影。写作。看书。甚至是无聊泡沫的电视剧和恶俗热闹的综艺。呵呵。就如同沙发和空调对我的致命吸引一般,一场自我毁灭的欢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