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宝典
顺应四时养生法(17)
(二)精神调摄 严寒的冬季,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自然界的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便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因此,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zh0}能做到含而不露,使之“神藏于内”,而不暴露于外。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可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这是很有道理的。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欲望。如若不然,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而发病。倘若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调摄不良情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使你不高兴的事,甚至是悲欢、愤怒、兴高采烈。这就要学会调摄情绪,宠辱不惊。如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调摄情绪中的运用。亦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注意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现代医学气象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生理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由于严寒的气候作用于人体所致。
预防措施:一是延长光照时间,因为冬季光照时间短,是情绪抑郁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xx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xx分泌;二是加强体育锻炼,因为通过体育锻炼能调整肌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使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得以抑制,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激怒、焦虑、抑郁等状态;三是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原因是若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缺乏,可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
(三)起居保健 在寒冷的冬天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zh0}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以保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提倡适当早睡是保证睡眠充足的关键。适当晚起,是让人们不要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急匆匆地起床;尤其是不要在太阳还未出来时,就到园林绿地中去晨练。因为在日出之前,太阳光还在地平线以下,林中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来;天不亮,大气层结构稳定,空气中积存了{yt}一夜的二氧化碳等各种污染物质,凌晨霜寒重,雾气浓,空气质量差,这时外出锻炼容易遭受寒气、雾气和浊气的伤害。但是适当晚起,绝不是提倡早晨睡懒觉。睡眠时间过长和睡眠不足,都会导致精神疲劳和人体疲倦,致使代谢功能下降而危害身心健康。
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若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就很容易外感风寒。在起居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十点:
注意穿衣具体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收缩较差,加上代谢水平低,衣着以质轻又暖和为宜。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因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影响健康。
顺应四时养生法(18)
在寒冷的冬季,不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儿童、年轻的小伙还是漂亮的姑娘,出门围上一条围巾,既有防风御寒之效,又能给他们增添一种美的风采。戴围巾时,不要采用连脖子带嘴一块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实则于健康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不常洗涤,容易吸附灰尘、病菌,所以,在围巾接触人的口鼻时,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容易随呼吸进人体内,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注意戴帽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据医学科研人员测试,在环境气温为15摄氏度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摄氏度时占60%,15摄氏度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宜选购尖角畚箕帽、平顶流苏童帽、大腊帽(抹虎帽)等;成人宜选用针织毛线帽,如风雪帽、围衣帽或蓓蕾帽、博士帽等。若天气太冷可选购棉绒帽、罗宋帽(壶套式)、长毛绒遮耳帽,或美式圆沿、土耳其式羊绒帽;至于在高寒酷冷的地区,应戴皮帽。
注意脚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因此,脚的皮温{zd1},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祖国医学认为,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xx、月经不调、xx、腰腿痛等病症。尤其是脚还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的神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脚部受凉,会引起黏膜的xxxx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引致上呼吸道感染。故必须重视在寒冬对脚的保健。具体措施是:冬季鞋袜的尺寸要稍大些,脚与鞋之间应有空隙,也就是利用空气的隔热作用,增强保暖性。鞋底要适当增厚,因为鞋底厚的鞋防寒性能好。在冰天雪地里工作的人,应穿带毛的高腰皮鞋或长筒皮靴。对于好生xx的人应及早穿棉鞋,有脚汗的人宜选用透气好的棉鞋和棉线袜。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烤干,棉鞋内也应常烘晒。鞋袜干燥,方能使脚保暖。
注意勤开窗寒凝大地,冷气袭人,有些人为了防寒保暖,不注意打开门窗,致使室内长期得不到更新换气。有些家庭为了节煤,甚至把煤炉也搬进了卧室,一边取暖,一边做饭、炒菜,这种做法对健康很不好。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和干燥,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所以,从卫生角度来说,冷天还是应该定时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具体办法是:应轮换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重,故宜将进风口置于低处,出风口置于稍高处。为此,北边窗户高度应比南边窗户高度略低一些,这样有利于空气的对流交换。而对那些自然通风条件差的房间,可用电风扇机械通风。
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超过这个温度会使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心烦,令人头昏脑涨,萎靡不振。时间长了,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变化,造成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若室内温度过低,会使人体散热过快,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就会令人憋闷难耐。室内温度低时,湿度高于80%,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增加寒冷感。时间长,会引起疾病。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的呼吸道干涩难受,造成口干舌燥。室内正常湿度一般以30%~70%为宜,一般北方地区冬季降水量少,风多风大,气温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冬天烧炉子,暖气取暖,室内空气更是干燥,人们常常需在炉子上放置水壶,让壶内的水蒸腾,向室内排放蒸气,或向地面喷洒水,使水蒸发,增加空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