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蒲松龄印章赏析(20100522)_上善若水_新浪博客

链接:


蒲松龄印章赏析

孟祥海

    蒲松龄生前使用的四枚印章,都是粗质寿山石料、赭色。分别是“蒲氏松龄”阳文篆书圆形印,印面直径 18毫米,高 50 毫米;“松龄留仙”阴文篆书方形印,印面 18 毫米见方,高 52 毫米;“留仙”阳文篆书方形印,印面 15 毫米见方,高 50 毫米;“柳泉居士”阳刻风景肖形印章,印面 19 毫米见方,高 50 毫米。 现存蒲松龄纪念馆,这四枚印章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现就四枚印章做简要赏析:

  “松龄留仙”(下图左一)从章法上看,四字名章不均分印面,“留” 字缩短,“仙”字拉长,在一长一短中,印文上下错落,使印面奇趣活泼;并未因字的大小而造成分量上的轻重,相反,两个字保持了均衡,就是取“仙”字 的线条略细于其它三个字来求得了平衡。妙手处理,使小者不局促不安,大者不飞扬跋扈,各得其所,独见作者之匠心独运。从刀法上分析,运刀刚劲挺拔,在线条的转折接笔处,以切刀带过,妙趣横生。

  “蒲氏松龄”(下图2)阳文圆形边框,线条有力,篆法古朴。尤其将“龄”字的结构巧化为上下结构。在变化中,顿使小印生色,“令”紧贴“齿”下,“龄”字隔“蒲”与“氏松”相望,富有活泼流动的韵律又中立端正,妙不可言!

  “留仙”(下图3)阳文,此印略小于前两印,“留”与“仙”均用俗体,“仙”字是为了有别于“松龄留仙”的“仙”字,“留”字自然应与之风格协调才好。此印妙在看似简陋单调中字形的变化无穷。“仙”字“人”字旁,向右上倾斜,倚在“山”部左上,“山”部左右两笔减短,给“人”部让出空间。在轻轻地一提一倚中,把呆板的印面于方寸间xx出灵动的趣味。从风格上而言,此印与圆形印一样,朴实灵动。

  “柳泉居士”阳文图形印。这方印章异彩纷呈,妙不能言。它把绘画艺术和篆刻技艺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既是一方布局精严,刀法灵动的篆刻,又是一幅有笔有墨的山水写意画。在章法上,巧用斜角呼应的对比关系。泉上之山崖紧逼印之右上角,后使山泉如一线泻下。近坡岸小桥之上立一文士,小如草芥,却神态生动,面对泉水有吟哦之姿态;岸上柳丝飘拂,与山泉下泻之势相接,又有向文士招手之势。一山、一泉、一柳、一文士,大小相间,疏密相协,妙在写意抒怀间,尽显主人胸襟,非柳泉居士,又有谁配立之于上?乃绝世佳构!

  当然,蒲松龄的这四枚印章,无论是从美学角度还是从史学角度来看,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史料价值,它早已经成为蒲松龄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了!作为蒲学爱好者,笔者仅仅是浮光掠影,一孔陋见罢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西江日报》:蒲松龄印章赏析(20100522)_上善若水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