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高考大概还有两百天的时候,我发给了我弟一个纪录片:周浩的《高三》,我希望他看看,从中获取些经验。他说,看完之后,很振奋。
很振奋?或许吧,苦口婆心的老师教育着每一位要挣脱这个教育体制的孩子说,“你们就拼一拼,不要中途就放弃了,年轻人,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于是又有一些孩子被他拉回来了。如果不是看到他们高考后的结果,如果不是自己经历过高考,我也的确要振臂呐喊说,什么都不要想,只有高考才能摆脱你现在的命运,只有高考才能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爱上它吧。
可是,不是这样的,高考,已经把我们这些孩子折磨得不像年轻人了。青春在一系列的习题中变得黯然失色。我偶尔翻开高三时写的日记,经常出现的词便是“匍匐着前进”。年轻,本来代表的是思维活跃。但是,这似乎是与高考相违背的,高考便是要你思想正确。如何看呢?当然是作文。现在好很多了,常有高分作文可以模仿,但试问,作文可以模仿韩寒的吗?、如果有哪个寒迷考生不被教育成功,却有幸参加这次高考,又凑巧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针砭时弊的雄文——作为作文,那我大概只能很不忍的猜测,他的此次高考算是砸了。
正所谓作文六十分,输了你又何来赢得高考?
在离高考大概一百天的时候,我拿着摄像机,跑去书房找我弟,当时他正在学习。我说我想采访你,记录下你现在的状况。他笑着答应了。打开了摄像机,问他是否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有恐惧感。他看着镜头,静静的想了一下,然后说:“压力肯定是有的,但就是慢慢读吧,我知道我成绩不好,以后学点技术也行。”
是的,像我弟这种学习上的中下层阶级,到底高考对于他们是什么意义呢?有的人,一次考不好,复读,再考,如果被教育成功,可以考到个好一点的院校,但是如果还是成绩不好的话,抑或是填报志愿时出差错,还是未能读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那这便成为这类人的人生中一个挺大的打击了吧。
而另一类人便是在家人的苦口婆心下,或是在自己的再三思量下,读了一所二流或三流的院校,我不想说这学校不好,(但的确是现在的大学有什么好的呢?)我也不想说一切靠自己的话,(因为这还是需要有外界的某种触动的)。那么在没有醒悟到中国教育体制的失败时,我们作为学生的,就只能这样被牵扯着走吧,高考,上大学,毕业,待就业,然后知道,自己读的在工作中都无法用到啊。即使醒悟了,又能怎样呢?韩寒只能有一个,是吧?
李敖说过,教育就像是一台冷冻机,你靠近它的机会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冷淡,什么“慷慨悲歌之士”,什么“见义勇为”、“诚实善良”,都变成教科书的名词了,每天念在嘴中,写在本子上的话,越来越无法让人有切身的感知。
于是,想到这些,我便常常不知道如何鼓励我弟高考加油,朋友告诉我,高中的时候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太多了,一个劲的向前冲便是了。
昨天,发了一条信息给他:“吃得好,睡得着,想得明白,自信满怀,好好干吧”。他回说:“不要给我太多压力啊”。我在想,我给他什么压力了呢。
现在的时间大概是准备着进考场了吧,{dy}科是语文,一场争夺杯具的游戏就要开场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