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垃圾焚烧厂_Nature Space_百度空间

    新加坡垃圾焚烧4座厂每天焚化6900吨垃圾

    垃圾分类由收集商完成;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厂直属政府管理;填埋场可拍婚纱照

  走出“垃圾围城”困局?

  新加坡国土面积只有707.1平方公里,人口却逼近500万,且多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垃圾剧增,如何妥善处理垃圾一直是新加坡举国重视的课题。经过30多年的努力,新加坡得以成为看不见垃圾的“花园”国家。

  他们如何处理垃圾?市民如何看待垃圾焚化和填埋?带着疑惑,本报记者探访亚洲{zd0}的大士南垃圾焚化厂、圣马高垃圾填埋场,采访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官员,试图找出一个完整答案。

         ---文/本报特派记者 胡群智图/本报特派记者 王燕

  关键词:1.7万吨

  新加坡每天产生垃圾近1.7万吨,56%被回收,41%运去焚化

  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其国土面积约700平方公里,但垃圾增长却是爆炸性的。

  新加坡无法坐视“垃圾围城”的危险日益临近,多方考察后,{zh1}借鉴了日本和德国的经验,选择了焚烧的方式,并称之为“焚化”。

  近年来,新加坡全国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接近1.7万吨,这些垃圾的56%被回收以循环利用,不能回收的垃圾中,41%运去焚化,不能焚化的就运去填埋。作为看不到垃圾的“花园国家”,新加坡实至名归。

  现在新加坡全国有5座垃圾焚化厂,其中4座在运营,分别是大士焚化厂、胜诺哥焚化厂、大士南焚化厂、吉宝西格斯大士垃圾焚化厂。

  4座垃圾焚化厂每天焚化量达到6900吨,焚化后产生1600吨的灰烬。灰烬和不可回收也不可焚化的垃圾被运到圣马高岛——两个小岛之间搭建的人工岛,离岸8公里,专门用于填埋垃圾。

  焚化已经竭力缩小了填埋垃圾所需占用的土地,但照现在日均垃圾产生量发展下去,新加坡有{yt}会无地可用。现在,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在号召人们共同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努力。

  关键词:{dy}座垃圾焚化厂

  首座垃圾焚化厂于1979年投入使用,逐渐被居民区包围

  当初建{dy}座垃圾焚化厂时,新加坡人的反应怎样?记者采访了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大士南垃圾焚化厂经理潘复仲(音译)。

      新加坡大士南垃圾焚化厂巨大的垃圾灰烬槽

  他说,{dy}家垃圾焚化厂乌鲁班丹建在新加坡中部偏西南处,1979年投入使用,从兴建到使用,民众和舆论都很理解也赞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乌鲁班丹焚化厂选址兴建时,周围近5公里还没有居民住宅楼;二、市民充分了解国土面积有限,明白垃圾焚烧的必要性。

  然而,1986年左右,乌鲁班丹焚化厂附近逐渐建起居民住宅楼,对垃圾焚化厂形成包围之势。两者相距仅约2公里。

  国家环境局时不时地接到一些针对垃圾焚化厂垃圾运输车散发臭味的投诉。国家环境局媒介署署长助理Marine说,那时候一些垃圾运输车车厢盖老化,密封性不好,偶尔会散发出垃圾的臭味。每次有投诉,他们就赶紧回应并处理。“去年,乌鲁班丹焚化厂运转满30年,8月就关闭了。市民投诉变得很少了。”

       新加坡大士南垃圾焚化厂巨大的垃圾槽

  关键词:0.1纳克

  废气排放量是法律许可的1%,其中二恶英含量少于0.1纳克

  大士南垃圾焚化厂排放出的废气浓度少于1微克每立方米,是新加坡法律许可范围的1%。其中二恶英含量少于0.1纳克。纳克是一个极微小的质量单位,1000纳克等于1微克。潘经理自豪地说:“我们比一般工厂干净多了!”

  新加坡4座国有的垃圾焚化厂初建时共计投资18亿新币,设备绝大部分是进口的。

  2001年,为了进一步降低二恶英排放量,新加坡政府出资给焚化炉更换{zxj}的气体过滤带。每个焚化炉投入200万新币。

  在环境监测监管方面,新加坡政府环保部门与各垃圾焚化厂之间联网,并装有实时监视系统,24小时检测废气排放量、二恶英含量等。圣马高垃圾填埋场总经理翁宗平介绍,对填埋场四周水质执行检测的是专业的实验室,不属于政府部门,检测报告也对公众开放。

        工作人员正在焚化炉前观察垃圾焚烧情况

  关键词:垃圾收集商

  分类回收由垃圾收集商完成,现阶段垃圾回收率接近60%

  垃圾收集商在这条享誉世界的环保生产线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多数垃圾收集商同时也是回收商。

  虽然宣传号召多年,但主动做到垃圾分类的居民仍不多。新加坡街头最多见的也是单筒垃圾桶。

  新加坡的垃圾分类是由垃圾收集商和回收商来完成的。

  2001年,新加坡的垃圾收集开始全面私有化。现在全国有近400家生活垃圾收集商和大型工业垃圾收集商。他们都需要领到政府发放的许可证,才有经营资格。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垃圾收集商。

  每天,垃圾收集商到商店和居民楼将垃圾收走,运到建在郊区或工业区的工厂,将垃圾分类。不能回收的垃圾,就运到垃圾焚烧厂焚化,一吨需付77新币。

  现阶段,新加坡垃圾回收率接近60%。翁总经理介绍说,现在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垃圾回收目标:希望到2030年实现70%的垃圾可回收。

  关键词:政府所有

  焚化厂和填埋厂不是企业,直接隶属政府,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

  新加坡的国有垃圾焚化厂和垃圾填埋场都不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而是直接隶属于国家环境局的政府机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政府公务员身份,所有投资都来自政府财政,也没有税收,所有利润均上缴财政。

  垃圾焚化厂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薪资和日常维护费用,运营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垃圾处理费;二是发电收入,每千瓦时约0.15元新币,与普通发电厂价格一致。垃圾处理费和发电收入占运营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60%40%

  垃圾处理费不是由政府补贴,而是由企业、商户、居民用户缴纳。

  政府对居民用户按照住宅面积的不同,对商店按照每日垃圾量大小的不同,确定垃圾收集费的标准,由电网公司收缴费用(不交不供电),然后支付给垃圾收集商,垃圾收集商分类回收后,将灰烬等运去垃圾焚化厂,以每吨77新币的价格交足垃圾处理费。

  这种运营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垃圾处理费的收缴,也保证了垃圾焚化厂的正常运营和投资回收。

  关键词:美丽的填埋岛

     新加坡圣马高垃圾填埋场被高密度的塑料膜围住岸堤,确保污染不扩散

  垃圾焚化厂平时免费开放,11月是固定开放月

  平时,市民预约后都可免费参观垃圾焚化厂。厂里派工作人员免费讲解,并带市民参观焚化流程点。

  每年11月是大士南垃圾焚化厂固定的开放月。来参观的学生团体是最多的。

  圣马高岛不像填埋场,更像一个xx雕饰的海岛公园,所以去参观游玩的社会团体很多。去年,这里还迎来了多对“新人”,他们专门来拍摄外景婚纱照。

  翁总经理说,圣马高填埋场的岸堤都包有一层高密度的塑料膜,用岩石泥沙固定住,确保万一有小小污染,也绝不扩散。岛上有一大片红树林,长得枝繁叶茂。

                                      ---转载: 广州日报 作者: 胡群智

       新加坡

      位于东南亚,是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93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zg}海拔163米,海岸线长193公里。水域率:1.444% 。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湿度84.3%。



郑重声明:资讯 【新加坡垃圾焚烧厂_Nature Space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