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一位党员科学家的无私奉献


    55年前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环境,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一年多前,他强忍痛失爱人的巨大打击,再次投入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重大课题的后续研究。有人劝他说:“侯老,93岁了,歇歇吧”,侯祥麟总是回答说:“我国今后的石油道路并不平坦,但愿我的努力能让这条路少一些坎坷”。    

    每天早上九点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办公大楼里,人们都会看到侯祥麟的身影。     

    两院院士侯祥麟:我这工作几十年已经成为习惯了,不工作不行的,只是说现在精力差。平时一个钟头的事情我得干两三个钟头,所以时间老觉得不够。    

    许多人都羡慕侯祥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身患许多严重的疾病,比如他的眼底病变,神经性皮炎,都与长期从事石化试验有关。     

    1961年,侯祥麟因为研制航空煤油的劳碌患上了肝炎,正当他住院期间,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下来了,就是为航空航天研制急需的润滑油。    

    两院院士侯祥麟:当时要用这个氟化氢,这个氟是非常有毒的,实验室的玻璃窗都变成毛玻璃,就因为氟化把这个玻璃都腐蚀了。    

    白细胞减少,牙齿松动,皮肤溃烂。侯祥麟和他的同事们顾不上毒气的伤害,1962年,多种特殊润滑油研制成功,满足了研制“两弹一星”的国家急需。     

    侯祥麟说,他在石油领域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的爱人李秀珍。正当他们共同沐浴金色晚年的时候,李秀珍患上重病住进了医院,而此时侯祥麟又身负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重任。     

    侯祥麟的女儿侯珉:我父亲来看我母亲的时候,母亲都会尽量的强打精神,除了问他的生活之外,就会问他的课题的情况进展怎么样。    

    2004年6月25日,侯祥麟带着精心准备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汇报走进了中南海,这天,他爱人李秀珍的病危通知也送到了女儿侯珉的手中。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赵文智:15分钟讲得非常好,一个90多岁的老人讲得非常清楚,精力也非常充沛。    

    侯祥麟的女儿侯珉:我就一直在母亲的耳边这样跟她讲,让他坚持住,要等父亲回来。     

    记者:父亲看到他说什么了吗?    

    侯珉:这时他跟她说,今天跟总理汇报很成功,我想那个时候他已经明白了,母亲一直瞒着这个病情,其实就是为了让他能够安心的做好这件事情。     

    就在这{yt},陪伴了他半个多世纪的老伴走了,许多人不敢去安慰侯老,因为他们怕再次触动老人脆弱的神经。然而仅仅半个月,侯祥麟的身影就再次出现在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大楼里。    

    两院院士侯祥麟:我自己觉得我是很平凡的一个人,我一生事情很平凡,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没有什么xx色彩,所作所为,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尽的责任。    

    在这本《我与石油有缘》的侯祥麟自述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庆幸自己仍然拥有比较健康的状态,目力、听力和脑力尚好,还能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已成为过去,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宁静。——摘自《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

 

 

CCTV:一位严谨科学家的求是精神



侯祥麟:搞科学研究不能有一点疏忽

    他曾经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学部委员,他曾经获得享誉世界的“马太依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奖”。每当有人问起侯祥麟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语重心长的说,攀登科技这座高峰{zh0}用的工具就是严谨求实、锲而不舍。

    眼前这八本书就是侯祥麟和他的同事,利用一年时间写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报告,报告分八部分,一共200多万字,据说读一遍都要20天。而只能看清2号字的侯祥麟却拿着放大镜不知看了多少遍。这一摞摞的修改意见,就是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院士,拿着放大镜、用颤抖的手一字一字写出来的。有人看着侯老通宵达旦的工作,就劝他您这么大年纪了,出出思路挂个名就得了,可这个倔老头却不买帐。

    两院院士侯祥麟:我从来不做挂名的事,我干什么事情就都负责,不负责我就别干。     

    侯老说,他对待工作就爱较个真。就拿这个报告来说,有人认为2020年中国的石油用量是6-8亿吨,他不这样认为,他说不能xx按照经济增长比例去套石油增长的比例,要考虑节能措施和技术进步,老人甚至连汽车百公里油耗的节能趋势都算进去了,结果他计算出来的15年后中国石油用量为4.5亿吨的结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组成员邱中建院士:改了很多遍的稿子,都是亲自动手的。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组成员赵文智:每次我们课题组开会的时候都是这样强调,我们每一个数据拿出去,每一个结论拿出去,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侯老不但喜欢较真,还喜欢较劲。1959年,在研制航空煤油时,侯祥麟大胆的把硫加入油样中,意外的解决了煤油烧蚀发动机的问题,成功地生产出了航空煤油。所有的人都以为可以结束这项研究了,可侯祥麟又钻进了实验室,他想从原理上搞清,为什么硫会阻止烧蚀的发生。终于经过上百次在别人看来不需要再做的试验里,侯祥麟找出了烧蚀发动机的罪魁祸首,这一巨大发现,为发动机新材料的革命提供了依据。 

    两院院士侯祥麟:搞科学研究不能有一点疏忽,不能大概,不能基本怎们样,不能差不多,这都是不行的,要搞就必须{bfb}。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正是有了这种对待科学百分之百的严谨态度,也让侯祥麟在攀登科学这座技术高峰的时候,步履更加地坚实。     

    如今,93岁的侯祥麟又开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的后续研究,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侯老的办公桌上,又多了几个放大镜。这位93岁的老人告诉我们,后续研究的每一个数字,每一张图表,他还要亲自计算,亲自核实,因为他要对科学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

 

 

焦点访谈:石油缘 爱国情

    侯祥麟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开拓者之一,炼油技术奠基人。作为一位xx的石油科学家,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侯祥麟一生中接受过两届总理的委托。{dy}次是在49年前,受周总理委托。他与其他600名科学家一起为我国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进行规划。也是从那时开始,侯祥麟带领着我国{dy}批石油化工科研人员,开发出包括KC即“氟油”在内的“两弹一星”所需的一系列特殊油品,开发完成了航空煤油等一百多种军需油品,成功突破了五项当时最重要的炼油新技术,使中国的炼油能力在当时接近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第二次受总理委托是在2003年。当时已是91岁高龄的侯祥麟接受了温家宝总理的委托,与中国工程院科研人员一起为数十年后的中国规划油气资源蓝图。曾经有人劝他不要做得太累,挂个名就可以了,但侯祥麟谢绝了别人的好意。经过精心筹备,课题组于2004年6月25日向国务院做了{zh1}的陈述报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同志认真听取了科学家们的汇报。但是也就在这{yt}与侯祥麟相伴49年的妻子因病去世。很多人都为侯祥麟担心,但是一个多月后,这位坚强的老人又从悲伤中重新站了起来,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尽自己的努力。     

    侯祥麟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进步事业,成就卓著。在这位老科学家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主持人 敬一丹:    

    这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他是我们中国说起石油就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他就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侯祥麟老先生今年已经93岁了,作为xx的石油科学家,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解说:     

    2003年5月25号,非典的肆虐刚刚平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的一栋民宅,登门拜访xx的石油科学家侯祥麟。     

    侯祥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请他坐这里,因为我的客人都是坐在我的右边。  

    解说:     

    温家宝总理给侯祥麟老人带来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问候,同时他告诉侯祥麟,中国即将启动可持续性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他希望侯老能出来主持这项工作。     

    张继光 侯祥麟原秘书:温总理说,您已经九十多岁了,我真是于心不忍啊!但是考虑到您的威望,还不得不请您来担当此任。

   解说:     

    91岁的侯祥麟接下了这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44岁的侯祥麟也曾经接受xxx总理的委托,与其他600名科学家一起,为我国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进行规划。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侯祥麟带领着我国{dy}批石油化工科研人员开发出“两弹一星”所需的一系列特殊油品,完成了航空煤油等一百多种军需油品研制,成功突破了五项当时最重要的炼油新技术,使中国的炼油能力在当时接近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侯祥麟经历了中国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也和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侯祥麟: 我童年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五九国耻”纪念日,纪念当年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    

    解说:    

    1912年,侯祥麟出生在广东汕头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国家的苦难、民族的危亡促使侯祥麟从小立下科技救国的志向。1938年,侯祥麟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前夕,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赴美留学。    

    陈秀煐 侯祥麟留美期间友人:学术上他很有造诣,成就很好的,他的学术水平什么都是很好的。所以就这样来讲,我们大家都对他很尊敬、很敬佩。    

    解说:    

    在美国期间,侯祥麟顺利获得了卡耐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博士学位,随后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在海外多年的侯祥麟归心似箭。1950年5月,克服重重阻挠的侯祥麟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他在《我与石油有缘》这本自述文集中写到:踏上祖国的土地,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呈现出万象更新和蓬勃向上的生机。终于可以为祖国大干一场了,心情的那种痛快和兴奋真是难以形容。    

    王涛 原石油部部长: 从国外回来,他就一直从事炼油工作。当时我们国家炼油工作还是挺落后的,侯老他对国家{zd0}的贡献,就在这方面组织了一帮专家,亲自带头来研究。所以使得我们国家,比如说在原子弹制造、氢弹以及上天的航天器,许多润滑燃料、喷气燃料,是他的研究成功,使这些燃料能够立足于国内。

    解说: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炼油事业一穷二白,而国外却一直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或保密。1959年,侯祥麟出国考察,一种被简称为KC的油产品引起了他的注意。  

    侯祥麟:我就问他们,说他们这个KC,他们叫KC,我说KC是什么东西?他们国家计委的人告诉我说这是一个塑料。我一听也就算了,明明是油他讲是塑料,我有什么办法呢?

    解说:

    所谓KC其实名叫氟油,它是原子弹研制中的一个重要原料,侯祥麟下定决心为国家攻克氟油难关。当时正值困难时期,科研人员们连饭都吃不饱,更没有钱购买研究工作所需的防护用品。    

    侯祥麟:实验室玻璃窗都变成毛玻璃,因为氟化氢把玻璃都腐蚀了,就是有毒,所以非常艰苦。但是当时就是靠爱国主义,所以大家还是咬着牙关拼命干。    

    解说:    

    在侯祥麟的组织带领下,1961年研究人员攻克了氟油难关。但与此同时,从国外进口的航空煤油也出现了短缺。    

    史继义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高级工程师:航空煤油不供应了,那我们的喷气机怎么上天?所以这压力之大,我们现在体会不了。石油部康世恩就下令,一年之内必须解决。    

    解说:    

    这一年的除夕夜,侯祥麟和同为研究人员的妻子李秀珍把两个幼小的孩子锁在家中,而自己则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一个不眠的夜晚。在其他科研人员广泛研究的基础上,侯祥麟提出把二硫化碳作为添加剂,加入航空煤油中。    

    史继义:按照他的意见,用二硫化碳一试就可以了,这问题就有苗头了。    

    记者:那时候大家开心吗?    

    史继义:当然开心了。他很慎重,他也没有说很高兴怎么样的,都没有,再试,就是再验证。    

    解说:    

    对航空煤油的试验时间最初定为5个小时,侯祥麟要求加到50个小时,后来又加到200个小时,最终航空煤油的研制获得了成功。    

    刘济瀛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燃料研究室原副主任:我觉得他对民族的责任心和国家的责任感很强。他经常跟我们讲,他说,我们不要低着头过天安门。

    解说:    

    对于党和人民给予的重任,侯祥麟看得比泰山还重,可对名利,他却看得云淡风轻。    

    航空煤油研制成功后,侯祥麟要向上级汇报研究过程。在组织材料时,他甚至忘了这项技术是他最早提出来的。    

    史继义:他甚至给我来过电话,他说,这个航空煤油里面加二硫化碳是谁提出来的?我说,不是你提出来的吗?所以他也没有把这个事情当成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没有。    

    解说:    

    侯祥麟在他的自述中写到:“我的后半生与国家新兴的石油化工事业紧密相连,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亲身参与了国家在变革中的重大历程,直到新的世纪来临。”    

    2003年,91岁的侯祥麟接受了温家宝总理的委托,与中国工程院的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开始为数十年后的中国规划油气资源的蓝图。曾经有人劝他不要做得太累,挂个名就可以了,但侯祥麟谢绝了别人的好意。    

    侯祥麟:挂名,我从来不做挂名的事。我要干我就得负责,不负责我就别干。    

    徐承恩 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文章一个字一个字抠的,数据是一个数一个数要的,要有根有据,要有说服力。    

    解说:    

    课题组预定在2004年6月25日向国务院做{zh1}的陈述报告。可就在此之前,侯祥麟的妻子李秀珍突然病重。    

    徐承恩:怕影响我们情绪,他没有露出来,我们从他身上看不出来有丝毫影响。    

    解说:    

    侯祥麟和妻子感情深厚,在共同走过的49年里,他们曾经一起为共和国的石油化工事业呕心沥血,也曾经一起沐浴金色的晚年。6月24号是侯祥麟老人{zh1}一次到医院看望自己的爱人。    

    张继光:拉着老伴儿的手,深情地望着老伴儿,但是这时候,他老伴儿已经深度昏迷了,也不能说话了。    

    袁晴棠 中国工程院院士:那时候我心里简直是沉重得不行,我最为担心的就是侯老能不能承受得住这样的打击。

    解说:    

    2004年6月25号,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会如期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同志认真听取了科学家们的汇报。作为课题组长,侯祥麟做了精彩的发言。就在这{yt}的下午,侯祥麟的夫人李秀珍与世长辞,噩耗最终由他的秘书张继光转告给他。    

    张继光:当时侯部长听完这句话以后愣了,随后侯部长痛哭流涕。    

    解说:    

    送走了与自己相濡以沫达半个多世纪的老伴儿,很多人为侯祥麟担心。但是半个多月后,这位坚强的老人又从悲伤中重新站了起来。     

    汪燮卿 中国工程院院士:让他去疗养一段,他自己就写了一个材料,给我们写了一封信:“我会遵从各位的嘱托,保重身体,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     

    解说:    

    如今,93岁的侯祥麟依然孜孜不倦地工作。    

    这位世纪老人在自述中这样写到:“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庆幸自己仍然拥有比较健康的状态,目力、听力和脑力尚好,还能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已成为过去,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宁静。”    

    主持人:     

    侯祥麟老先生曾经说过:“我知道我所经历的人生道路,也是相当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路,我的一生无不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    

    侯祥麟把他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进步事业,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殚精竭虑,对科学研究严谨务实、成就卓著。在这位老科学家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共产党人可贵的精神境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CCTV:一位党员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