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照片<二>_新疆驴友_新浪博客

 断桥残雪

2009.11.06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xx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zj0}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

断非断,故称断桥。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宋代叫它宝佑桥。元代因桥头居住着一对以卖酒为生的段姓夫妇,又称为

  传说,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寡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yt},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寡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得你们酿出好酒。”说罢,取出三粒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xx,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yt}比{yt}兴隆。后来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款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却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银两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塌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  

  现在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三潭映月

                2009.11.07



碧波粼粼的西子湖上,立着三座石塔。远远望去,宛如玉石雕成,这就是新版人民币后面的“三潭印月”的三谭。

  三座石塔,成三角形排列,形状都是葫芦形。

  塔尖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宝顶,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尽相同。佛牙塔是佛教的典型建筑,但在这里,它已被赋予民间艺术的美感,将其底座变形,与塔身连成一体,使人分不清这究竟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还是某个建筑物的一部分。   塔身不仅是一个镂空的石球,球上凿出五个圆圆的洞口,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石球,就变成一个朴素而精巧的艺术建筑了。假如你驾起一叶小舟,摇到塔边,通过一个洞口望去,就“以一管而窥青天”。所以,每年中秋,人们总是在石塔里点起火,再在圆洞上蒙上薄薄的白纸。皓月当空之时,熊熊火光,透过白纸,投印在湖面上,十五个闪烁的玉盘,再加上月宫仙子的倒影,十六个月亮凌然于碧水之上,飘荡于波光之间。此情此景,真令人叹为观止。

  塔基是一个圆形石盘,托住了石塔,犹如圆河擎玉藉,微风浪里,亭亭玉立。其实,据说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直插湖底。但因为湖水刚好没住石柱,使石塔犹如浮在水面上一样,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虽说三座石塔形状一样,但由于远近排列的层次不同,仍然不使人感到呆板,反而更富有诗一般的意境。  

  很早以前,一条千年黑鱼精逃出龙宫,闯到钱塘江里,兴妖作怪。从此以后,钱塘江两岸常常闹水灾,堤岸被冲倒,稻田被淹没,害得老百姓叫苦连天。

  {yt},黑鱼精变成一个黑大汉,到杭州城隍庙来玩耍。他走到望江桥边,忽然闻到一股香气,回头一看,桥边有个点心摊,一个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卖馄饨面,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黑鱼精赶路赶得吃力了,一口气吃了五碗馄饨面。一霎时,黑鱼精肚皮痈得大喊大叫,趴在地上打了十八个滚,“哗”地一声,吃下去的馄饨面都吐了出来。老太婆拿起拂尘朝地上一拂,馄饨面变成了一根铁锁链,把黑鱼精锁牢了。原来,这个老太婆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观音菩萨把黑鱼精带到大井巷里,将它镇在大井底下。黑鱼精向菩萨求情,观音娘娘说:“你为非作歹,祸害百姓,若要出来,除非井头现天光。”原来这大井与别的露天井不同,是围在房子里的内井,终年见不到阳光。谁知有一年,杭州来了个新知府,夜里巡视街坊,提灯在大井巷里走,灯光照到了大井上。只听井底下“轰隆”一声闻响,黑鱼精挣脱了铁锁链,逃出大井,窜到了西湖里。

  黑鱼精怕观音菩萨再来收拾它,就在西湖中央钻了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平时躲在深潭里睡懒觉,只有到了午时三刻,肚皮俄了,才从深潭里翻身出来找东西吃。这时候,湖面掀起层层波浪,湖心旋涡滚滚,渔船、游船躲避不及,有的被浪头打翻,有的被旋涡卷沉,船里的人被黑鱼精吞进肚里,当了点心。从此,那些捕鱼的渔民、划船的船民,都吓得不敢下湖了。

  {yt},观音菩萨从蓬莱仙岛回南海,路过西湖上空,见湖面上突然升起一片乌云,湖水翻滚,波浪汹涌。按下云头一看,才知道是黑鱼精逃出了大井,在西湖里兴风作浪。观音菩萨便来到上天竺寺,向如来佛借来供桌前的一只香炉。这时候,黑鱼精正好窜出湖面,张开巨嘴,口喷白沫,寻找食物。观音娘娘随手地起香炉,对准黑鱼精头上压去。黑鱼精见头顶上落下个东西来,抬头一看,见是白衣白裙的观音菩萨,吓得连忙钻入潭底。香炉在空中射出万道金光,越变越大,只听得一声巨响,香炉口朝下罩住了潭口,把黑鱼精镇压在西湖底下,永远出不来了。只有三只香炉脚露出在湖面上。

  据说,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就是香炉的三只脚。又因为香炉里的一炉香灰倒翻在西湖里,从此,西湖泥都成了香灰泥。

  从此,西湖又变得安宁了。

 

 

杭州岳庙

                 2009.11.07




 


 

 

 





                         

 

     (1103~1142年),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今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16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20年的戎马生涯。坚主抗金,多次打败金军,屡建奇功。曾四次举兵北伐。绍兴十年(1140年),出师中原,收复郑州、洛阳等失地,大破金兵于郾城,正欲乘胜北进,被逼令班师,解除兵权,授任枢密副使,不久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除夕的前{yt},被害于临安府(今杭州)大理寺。年39岁。中国各地有许多关于岳飞的遗址,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中国河南汤阴、杭州、朱仙镇、武昌(鄂州)四大岳飞庙。

  杭州岳飞墓庙,坐落于浙江省栖霞岭南麓、西湖西北角。岳飞被害后21年,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冤案得到平反。宋廷将岳飞的遗体以礼改葬于西湖栖霞岭下,筑墓建庙,即为今日杭州岳飞墓庙。目前是国内规模{zd0}的岳飞纪念地。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

  岳王庙。岳王庙建于南宋嘉定14年(1221年),西湖北山的智果观音院改为“褒忠衍福禅寺”,用以表彰岳飞的功业。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年),又改“褒忠衍福禅寺”为岳王庙,并赐额“忠烈”。现在的建筑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的,民国七年(1918年)进行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门厅上悬挂着“岳王庙”的匾额。进入门厅,道长23米,尽处为正殿。正殿重檐歇山顶,檐间悬“心昭天日”匾,是重书的。殿前两侧有庑殿,原来是用来祭祀岳飞的大将的,立有二将军的雕像。忠烈庙西为启忠祠,正殿原立岳飞父母像,东庑立岳飞五子云、雷、霖、震、霆像,西庑立五媳及女儿银瓶之像。

  头门为二层重檐建筑,正中悬挂“岳王庙”三字牌匾,两侧有“三十功名尘

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对联,为岳飞所作《满江红》中的名句。头门后为一四方院落,正面便是正殿忠烈祠,中间高悬横匾“心昭天日”,为叶剑英手书,这四个字正是来自岳飞生前所叹“天日昭昭”。大殿内塑有岳飞彩色坐像,像高4.5米。殿中高悬“还我河山”匾额,为岳飞手迹,两侧有明代人所书“精忠报国”,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碧血丹心”以及西泠印社社长所书“浩气长存”等匾额。

  ,又称岳坟。在岳飞庙内大殿右侧。岳飞被害以后,狱卒隗顺背负其遗体逃出临安城,至九曲丛祠,葬于北山之漘。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以礼改葬岳飞遗体于栖霞岭的南麓。以后历朝历代都对岳飞墓进行过重修。现在所见岳飞墓是1979年重修的。墓坐西朝东,以石块围砌而成。墓前建有墓门,前有照壁,上嵌有明人洪珠书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字。穿过墓门有甬道通至墓前,道旁列有石人、石兽,岳飞墓在正中,墓呈圆形,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岳飞墓的左侧是岳云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侯墓”。墓的周围古柏森森,有石栏围护。石栏的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一联。墓门的下边有四个白铁铸的人像,均无上衣,袒胸露乳,反剪双手,低头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后墓门上有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墓园的照壁前南北两厢

  各有碑廊,陈列有历代的石碑共125块。北廊陈列有岳飞的画像和手迹,如《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满江红》词、《前、后》及奏稿、书札等;南廊是后人凭吊岳飞墓的诗词、祭文和重修墓的碑记,其中以明朝xx的书画家的一首《满江红》最令人深思,一语中的,词中云:“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堪怜,风波狱!岂不念,中原蹙!岂不借,徽、钦辱?但徽、钦 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墓园外有庭院,内有精忠柏亭,放置枯柏,现代人通过科技手段测定,这些柏木为硅化木,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的历史。园内有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及各代名人凭吊的作 品。岳庙内辟有岳飞纪念馆,陈列有岳飞的事迹和一些文史资料等。

新西湖十景之黄龙吐翠
      2009.11.07  

   

 

  在杭州栖霞岭北麓的曙光路,护国仁王寺遗址处,顺山路步行至茂林修竹深处,就可看到隐藏着道教洞天福地的黄龙洞古迹。南宋以来这里作为西湖上五大祀龙点之一而享有盛名,清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山积翠》一景即指此。一九八五年,杭州西湖管区将集宗教文化、人文文化与寺观园林景观为一体的黄龙洞辟建为仿古游乐园,冠名黄龙吐翠。

有诗云:

栖霞岭幽泛紫烟,

方竹婆娑立万竿,

洞天福地两相悦,

黄龙吐翠看水贪。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龙洞。据传有和尚名慧开在此建寺修行。{yt},一声惊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传说黄龙随慧开而来,因名黄龙洞。来到黄龙洞的游客,首先入眼的是山门一排四米高的巨型石块,上书“缘”字,被世人称为“天下{dy}缘”,使人未见其景,先闻其“缘”,体验缘文化的博大精深。“人生相逢尽在缘”,游人可在此摄影留念,共庆相聚之喜。缘石上方,一面迎风招展的黄幡,似在暗示人们将进入一个得到良好机遇的人间游乐园

  鹤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池的对面有一组小庭院,植有各种竹类植物,其中以方竹最为著称。水池右假山的半腰有一人工造就的山洞即黄龙古洞,过去洞内有一座石刻的黄龙祖师像,即为慧开和尚。沿山径而上可至卧云洞,洞壑宽敞,常有雾气弥漫,因名卧云洞。

黄龙洞已成为现代人寻古探幽的好去处。这里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台;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园林覆盖于森森的浓萌之中,显示出一派"藏龙卧虎"的神幽。跨进山门,沿着园路缓缓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墙阻路。透过那九个雕着龙形的花窗向空窥视,可见粉墙内翠竹萧疏,亭台隐约,愈益引起人们寻幽探胜的兴趣。转过粉墙,步入二门,眼前豁然开朗,只见曲槛画廊环绕之中,涵藏着一泓碧玉似的清池。池畔假山重叠,山石蔓挂,在斑驳的苔藓里露出一个头角峥嵘、威武苍劲的黄龙头,龙嘴中一股清泉如珠帘倒挂倾泻而下,铿铿锵锵,声如鸣琴。瀑布两旁的山石上,分别镌刻着"小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八个擘窠行草,点出了景点。

  黄龙洞保存着原先道观的山门为入口处。山门重檐翘角,造型古朴,两侧楹柱悬蓝底金字楹联,曰:《黄泽不竭;老子其犹。》此联在西湖众多楹联中是数得出的佳作之一。联文初读似欠完整,其意难解,其实是用了省略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净“黄”字,对名则是“老子其犹龙耶”?(孔子赞老子语)的省略。这副楹联说的是自从黄帝以来,道都如同深潭之水不会干涸,老子则是如龙一般的伟人而得道成仙。藏字的修辞手法又使人联想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说法。

  黄龙洞主景区为一池碧水,假山、亭台环绕。越过池水,对面苔痕常绿的危岩上露出一只鼓目、掀鼻、张口、翘须的黄色大龙头雕塑。龙嘴吐出清泉,下注水池,水声叮咚如琴瑟奏鸣。,“黄龙吐翠”景名脱胎于此,用一“吐”字,突出贴泉池巉崖间龙口喷水,珠帘倒挂的特有情景。清泉入池处,一块峥嵘巨石兀立水中,两面分别镌刻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点出了此地景观的主题。黄龙洞的假山,以浑重的黄砂石块依照山势、地形的起伏抑扬而砌筑,或孤峰独立,或聚石造型,或堆叠成峰。远望,石峰如林,重峦叠翠;入内,迷离曲折,剔透空灵,雄浑格与秀逸兼而有之。这与苏州园林假山以精致典型见长的风格迥然有别,显示了山林寺观造园艺术贴近自然、融合自然,深具匠心而又不着痕迹的长处与魅力。黄龙洞是根据一个悲壮的民间故事而塑的。传说古代离此不远的紫云洞里,住着一老xxxxxx。{yt},老黄龙忽然作恶,喷火焚烧杭州城。小黄龙大义灭亲,带领人们把西湖水灌进紫云洞,淹死了老黄龙,扑灭了大火;而小黄龙也在这场搏斗中死去。人们流着眼泪把小黄龙安葬,泪水渗进小黄龙的心窝,又从它的嘴里溢了出来,于是小黄龙的坟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人们为了纪念小黄龙,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这个黄龙头,并且把这个地方命名为"黄龙洞"。得名。清末已成为杭州xx的道教宫观,今仍保存完好。

  黄龙洞山门到二门之间,有一段长而曲折的游步道,若从空中俯看,犹如xxxx。沿路古木修篁,花草清池,矮墙漏窗,颇多可赏景物。它在寺观园林构成上称为“导引”,就像一支前奏曲,对游人起着由俗入清、调整心、渐入佳景的作用。 黄龙洞竹景历史悠久,竹径通幽又是一绝。刚劲挺秀的大毛竹高达十多米,汇林成海;小巧的菲白竹却又矮至二三十厘米,茸茸可爱;竿细色深的紫竹,据说早先引种自普陀山;罗汉竹、笔杆竹、黄金嵌碧玉竹等点缀在假山、庭园等处,风韵萧爽。最值得一看的是方竹的竹,古有“体方有如削成,而劲挺堪为柱杖,亦异品也”之说。

  方竹是一种名贵的观赏竹。竹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呈圆形,成材时竹杆呈四方型,竹节头带有小刺枝,绿色婆娑成塔形,青翠欲滴,华丽高雅,以其独特的竹种和清幽脱俗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方竹秆高3--8米,节间呈四方形,深绿色,基部生有小疣状突起,而略显粗糙;秆环基隆起,基部数节常具一圈刺瘤。箨鞘厚纸质,无毛,具多数紫色小斑点;箨叶极小,每节3枝,则多枝簇生。叶2--5片着生小枝上,薄纸质窄披针形。花枝无叶,小穗常簇生成团,生于花枝各节上,每穗有5--6朵花,四季出笋,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竹多,笋也多。每年清明前后,小雨初霁,暖风拂面,这里的墙边、路旁、山脚、庭后,随处有春笋破土而出,有的掀翻石块,势不可挡;有的两三丛生,竞争激烈。宁静的黄龙洞园里园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黄龙洞于一九九五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溶入中国博大精深的“缘”文化内容,由此形成了投缘、问缘、禧园、圆缘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近几年来,黄龙洞接待人员全部古装打扮,池边亭檐上斜挂着"太白遗风"的酒旗,游人可入内小酌,凭栏观看前面亭子里杭州黄龙越剧团表演的戏文。也可在黄龙古洞前聆听国乐古曲,音响经古洞反射十分宏亮,曲毕大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鹤止亭边的黄龙新乐府内,每天都为大家演奏动听的江南丝竹,丝竹民乐是江南一带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以轻快明朗、活泼的音乐风格来表现山清水秀的江南风貌和纯朴的民风民俗。代表曲目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梁祝》等经典名曲,也有《步步高》、《彩云追月》等广东音乐。黄龙丝竹民乐队组建于1984年,深受中外来宾的喜爱。如今她又融合民乐、民歌、民舞、茶艺等表演形式,再现了杭州的地域文化、风土民情等,相信定能让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宋 

 

                 2009.11.07

    杭州宋城旅游景区位于风景区西南,北依、南濒,是中国{zd0}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坐落于九龙荔枝角荔园游乐场旁边,1979年建成开放。  

  (公元九百六十至一千二百七十九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成熟的朝代,其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在当时居{sjlx}地位。宋城就是反映两宋文化内涵的杭州{dy}个,它主要分为:()再现区、九龙广场区、宋城广场区、仙山琼阁区、南宋风情苑区等部分。

  宋城是两宋文化在西子湖畔的自然溶合,也使杭州宋文化旅游得到了定位。宋城旅游景区的建设运用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功能主义相结合的造园手法,源于历史、高于历史,依据宋代杰出画家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工再现了宋代都市的繁华景象。在景观上创造了一个有层次、有韵味、有节奏、有历史深沉感的游历空间。在中国传统山水园林艺术手法基础上,吸取了西方开朗、飘逸、注重功能的艺术处理手法,使之既有(清明上河图)再现区的古朴、凝重、严谨,和九龙广场、城楼广场、宋块广场轴线式大人流的集散功能,又有景观的包容性和冲击力。斗拱飞檐,车水马龙,渗透出一幅浓郁的古宋风情。规模宏大的瀛州飞瀑,营造出一个凝幻似真的xx氛围,使悠古的宋城溶进了一股生命的动感,构成了一幅宋城之水天上来的奇景。

  宋城参照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画意设计,是宋代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生活风貌的缩影,整个建筑显得淡雅古朴。

  穿过高大的城门楼,只见一条小河贯通南北。河中船只往来穿梭,两岸楼阁矗立,杨柳低垂。身穿宋代服装的商贩在此经营着仿古酒茶。城中经常有魔术、民间舞蹈及杂技表演,还有中国古代婚礼仪式的表演。

  宋城中有一座蜡像艺术馆,陈列着白蜡制作的中国历代名人塑像,与真人一般大小,成为游客了解中国历史的生动课堂。
                     

灵隐寺

                  2009.11.07







 

 

     灵隐寺 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

  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又传灵隐寺原来叫“灵鹰寺”。始建于唐初。相传1400多年以前,今秦岭湾门前,有一座笔架山,笔架山左侧,是块凤凰朝阳地。原先这里荆棘纵横,荒无人烟。后有一吴姓僧人在山后住,打柴种地为生。{yt},僧人在笔架山丛林打柴,因为天热,将道袍脱下,挂在树枝上,又去忙活。忽然,一只大雁凌空而下,将袍叼走,向南飞去,至现在的灵隐寺落下。吴僧望空向南一路追来,但见此处绿树森森,翠柳成荫。绿影婆娑间,一岭土坨南头北尾;前饮碧水绿荷,后交浮菱青湖;左右两侧隆起两扇翼状土丘;整个地貌有如巨鹰卧地。吴僧人感悟为神灵指点,遂于此焚香祷告,搭棚立寺,故名“灵鹰寺”。

  从此,灵鹰寺香火兴旺,庙宇初具规模。传至碧钵和尚时,寺内有僧人一百多人,耕地两百多亩,牛十余头,水井十多口,影响到上五府、下八县。唐朝贞观年间,有{yt},碧钵大师在寺内说法,大将军尉迟恭受朝廷委派前来平叛剿匪,路过此寺,见寺庙巍峨庄严,井井有条,特进庙朝拜神圣,祈祷此去如能平妖剿匪,定禀告皇上拨款重修庙宇。尉迟恭果然一举平息叛乱。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元帅立即禀奏皇上。大唐天子李世民准奏,还钦命灵鹰寺改为灵隐寺。

  灵隐寺历经沧桑,千年不朽。到了北阀战争时期,军阀吴佩孚所辖第31团团长徐图进,为了窃取千年古珍佛宝——灵隐寺{dy}代主持大师碧钵和尚座化的一口古缸——生天堂,不惜放火烧毁了这座由大唐天子李世民钦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

  解放后,灵隐寺香火才逐渐复苏,特别是现任大师释常久从7岁起就以灵隐寺为家,靠香客施舍,于2000年又重修了一座一进二重的灵隐寺,2004年3月3日,失散77年的镇寺之宝——生天堂古缸又重归灵隐寺。现在,灵隐寺香火兴旺,香客遍及大江南北,已成为汪桥镇一大佛教文化景观。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南宋时作品。

  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zh0}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

  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宝殿、天王殿两侧有五代时所建的石塔和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所建经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清康熙皇帝曾题“云林禅寺”四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

  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矫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dy}。

  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我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

  它创建于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

当时僧人慧理来到,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五山之首。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寺前有、飞来峰诸胜。

  清康熙南巡时,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灵字繁体为上面一雨字,中间横排三个口字,最下面一个巫字,他欢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写得太大,差点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有云有林,显得十分幽静,于是灵机一动,顺势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字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自创建以来,曾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周总理智保灵隐寺】1966年8月份,“文化大革命”运动已殃及全国。当时红卫兵造反,到处扫四旧,杭州的寺庙被破坏,宗教职业者被揪斗,其中一些人遭到迫害。 1966年8月26日,杭州市有一部分红卫兵,把“扫四旧”的目标,对准灵隐寺,扬言要拆庙宇,毁佛像,将灵隐寺踏平。但也有一部分群众和青年学生则起来反对,他们要求保护国家名胜古迹,保护灵隐寺的安全。为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当日在灵隐寺庙前庙后,集中了几千人。由于当时政府已受到种种干扰,无人敢负责此事,因此,由广大工人、农民和学生自发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保寺队伍,守护在灵隐寺四周,不让破坏寺庙的人得逞。群众守护到八月底,而“扫四旧”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的“xx”领导小组却心怀叵测地指示:“灵隐寺是否要保护,请革命群众自行决定”。情势非常危急,灵隐寺危在旦夕。 在这举城xx的时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操劳之中,得知灵隐寺有被破坏的危险的消息,心急如焚。面对这场浩劫,周总理选择了当时{wy}能选择的办法——封闭灵隐寺,并马上发出“灵隐寺暂加封闭”的指示:这才使灵隐寺转危为安。  灵隐寺恐怕是杭州市当时{wy}没有被破坏的宗教场所。现在凡知道这一事件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对周总理表示感激和爱戴,也没有—‘个不佩服周总理的果断和机智的。在灵隐寺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寺内僧众在保护灵隐寺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当时寺内还有几个和尚,他们一方面将国务院的通告向外公布,另一方面购买了许多xxx画像,将xxx像从佛像头部一直贴到脚下,有人要毁佛像,势必破坏xxx画像,这是任何红卫兵都不敢贸然行事的。为了防止有人冲大殿,破坏佛像,在当时情况下,僧众们只能采取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xx”动乱中、当灵隐寺岌岌可危之时,是周总理以他的果断和机智,保护了灵隐寺。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

    1. 灵隐寺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

  过天王殿为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是大雄宝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说是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第子善才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2.正面是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我国{zg}大的木雕坐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杭州照片<二>_新疆驴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