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模具是“工业之母”,是投入产出1:15的高技术、高利润行业,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模具工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处于全国{lx1}水平。但是,重庆模具生产厂点多数分布在主机厂或国有企业的模具分厂、车间,处于本厂的配套地位,自产自用、自给自足、缺乏市场化的模具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渐渐地使重庆地模具产业失去了竞争力,落后于浙江、广东、江苏等工业城市。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重庆模具产业园的诞生,有效地延伸和壮大了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高新技术和资源转化等支柱产业链,为重庆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模具网CEO、行业专家罗百辉表示,重庆模具行业的发展壮大,任重而道远,希望重庆打造成为中国模具注重中西部龙头的宏伟目标。 一、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防科研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支撑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重庆市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分别属于国民经济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七大行业。 2002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 2072 家,从业人员 82 万人,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 1228 亿元,增加值 397 亿元,利税 132 亿元。除汽车、摩托车工业企业外,装备制造业企业 427 家、从业人员 16.3 万人、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 194 亿元、增加值 49.4 亿元、利税 9.6 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数的 20.6% 、19.9% 、15.8% 、12.4% 、7.2% 。 主要产品涉及仪器仪表、内燃机、机床工具、大型输变电设备和水电设备、武器装备、船舶。根据《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重庆将培育 6 类重点产品 :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水力、风力发电成套装备、模具、医疗成套设备、优质材料。预计到2010年重庆将完成装备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 130 项,总投资 240 亿元,其中企业自筹 105 亿元,xx及其他资金 135 亿元。计划征地 6500 亩。规划项目将进行滚动实施和调整。到 2007 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600 亿元, 2010 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 重庆是中国的老工业城市,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直辖、三峡建设,为重庆的经济腾飞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03年重庆市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3%,汽摩工业的产值789.8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28%,截止2003年底,重庆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7家,地产汽车46.25万辆,占全国的10.53%;整车销售收入310.53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五。摩托车行业整车生产企业19家,上规模的零部件生产企业400余家。已形成700万辆整车和80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2003年重庆生产摩托车462.78万辆,占全国的31.57%,生产摩托车发动机789.26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52.89%,其中商品机328.43万台,占全国比例接近90% ,力帆、隆鑫、宗申分列全国发动机生产前三位,嘉陵第五位。2007年,重庆市汽车整车产销量达到100万辆,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达到80万辆和20万辆。汽车产量在全国的比重保持12%以上,整车销售收入提高到750亿。到2010年攀升到150万辆,跻身全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基地。到2010年,汽车整车产销达150万辆,其中乘用车达120万辆,整车销售收入达到1350亿。其中,轿车比重提高到70%,汽车产销在全国的比重达到15%。根据《重庆汽车产业法发展规划》,在未来的5到10年间,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实现远景目标,到2020年,重庆汽车整车产销量达到26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同时将建立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汽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到销售总量的80%以上。根据《规划》,重庆将大力发展四类拳头产品:微车、轻型车、轿车及重型汽车。长安集团微车产销量已经连续6年居全国{dy},占全国30%市场分额,庆铃轻卡享誉全国。这是我市《规划》中强调将巩固和加强的两大拳头产品。在轿车和重型汽车领域,是今后我国汽车市场空间{zd0}的两大类产品。国家信息中心预测,轿车的需求量将从今年的286万辆,提高到2010年的486万辆。而重型汽车尤其是专用车的市场将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国内载货车的需求将从今年的138万辆,提高到2010年的190万辆。这两个领域,正好发挥我市重型汽车如重汽集团、大江工业集团及长安集团等的优势。5年后自主产品过半《规划》明确了分阶段实施技术目标的计划。到2010年,企业的研发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5%-8%,初步建成3个{gjj}技术中心、7个-8个市级技术中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重达到总销量的50%以上。到2020年,建立xx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销售总量要达到80%以上。 二、重庆模具产业市场需求巨大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对其它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被称为“工业之母”。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以来,世界模具市场一直保持在 600-800亿美圆之间,我国模具工业十年来平均增速在12%以上,到2003年我国模具产值已仅次于日本、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但是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落后于德、美、日、法意等发达国家,模具商品化和标准化程度低于国际水平,大型、复杂、精密、长寿模具大量依赖进口。 汽摩工业是重庆市{dy}支柱产业, 重庆汽车摩托车的产业规模提供了巨大的模具市场,为模具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工业发达国家,汽车、摩托车模具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的一半左右,这一比例在重庆市达到 75%。按照2007年重庆市规划汽车100万辆、摩托车700万辆,汽车摩托车以及零部件合计产值1750亿元,共需模具约40亿元。 目前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兴市,实施重庆新型工业化“ 1+6 ”工程,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以制造业为龙头的渝北区也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汽车名城”和“世界摩托之都”。由于模具对现代制造业发展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作用,模具工业是汽车工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结。汽车摩托车 80 %以上的零部件必须依靠模具成形,先进加工制造技术一般都是首先在模具上采用,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汽车摩托车产品的自主开发和技术进步要求模具技术有强力的支撑,汽车摩托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 既为重庆的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也给模具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产业,是创造技术和财富的重要资源。大力发展模具产业,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由于重庆模具业体制的弊端和沿海模具业的兴起,大量人才外流,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模具多是自产自用,未专业协作化、市场化,年生产力不足 10亿,其中商品模具不足1.8亿元,需要到江浙沿海及海外加工和购买的模具达70%以上。因此,建设集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展示、服务为一体、具备完整产业链的集成式现代化模具产业园区已势在必行,使模具工业向商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行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重庆市模具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制造业基础的基础装备工业需求市场规模日趋扩大,2002年重庆基础装备业总产值为776亿元,2005年将达到1050亿元,到2010年将达到1700亿元。目前重庆的模具需求每年达40亿元、大型机床设备需求达70亿元、五金机电需求达100亿元,而且还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市场缺口巨大,更显惊人黄金储量和无限商机。 三、重庆模具产业园应运而生 重庆是一座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对模具工业有着巨大的需求,一直来,重庆市的模具产业以“自给自足”为主,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协作化程度低,再加上模具制造的周期长,使得模具工业的现状与汽车摩托车工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极不匹配。2003年,重庆有关方面历经7年的努力,终于引得五位温州民营企业家组团前往考察,并决定在重庆投资40亿元开发重庆模具产业园一期工程——重庆五金国际机电城及西部机床设备交易中心,2004年5月18日正式开园迎接国内外客商。这不仅将成为重庆市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继几年前奥康集团斥巨资在重庆成功打造“中国西部鞋都”后,温州民营资本在西部投资中的又一大手笔。
作者简介
罗百辉,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深圳市管理咨询行业协会会员、华通咨询公司特聘培训专家、价值中国{zj1}影响力百强专家、中国谋士联盟实战派谋士、中国IT模具产业概念整合者、国内“段位式”新概念管理创导者。从事模具技术培训及管理咨询工作,帮助学员及客户解决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的优化及企业管理流程、成本利润中心、验厂外包咨询、市场调研、营销战略等方面问题。专业特长及主要科研成果: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数字化、信息化、精细化专家系统与网络服务及面向制造业的市场经济发展研究。曾自行设计开发模具设计软件,出版有《冲压模具技术问答》、《生产管理工具箱》、《客服部高效工作手册》等,作品《企业管理九段位》入编《中国管理年鉴》。在《中国模具》、《模具制造》、《塑料制造》、《东方模具》、《NX》、《中国机械与金属》、《现代模具工业》等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与报刊杂志、行业官方网媒进行过xx访谈,上千篇网络作品散见各行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