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wxhsjzwll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引用

的                                                             褚夫晔

 

 生物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由于初中生物课程中的许多内容的涉及化学基础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人呼出气体成分的鉴定、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等。都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而七八年级的学生一点化学基础都没有。这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此情况下,教师要设法创设情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解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下面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分述如下:       

一、通过建立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加强实验教学,组织、鼓励学生进行课前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精神

   新课标明确提出:新型教学观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和探究的教学内容,但由于初中生物原来中考不考,今年参加中考,但分值只有50分,在学生心目中是副课。学生本身从主观上对学习生物课重视不够,且初中生物课每周只有2课时,课时不足,给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我在班上选学习潜力大,对生物课较有兴趣的学生,成立生物课兴趣小组,对一些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探究试验,让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课外做,上课时,将他们的试验过程和结果在课上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以达到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讲“植物的生殖”这一节时,关于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我课前两周,用景天树(金钱树)的叶片、和氏凤仙(玻璃翠)的枝条、马铃薯的块茎做材料,指导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湿土壤法、水调法进行扦插繁殖,将他们的实验材料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让全班的学生观察叶片和枝条的生根过程。到上课时,新根已经长出。课上,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实验总结交流植物无性繁殖的特点和无性繁殖的种类。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插穗的下端的切口越小,越容易生根。而教材上的要求是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由于插穗创伤面较大,反而容易感染腐烂。这样通过实验不但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向书上的xx提出异议。课上,同学们热烈讨论、总结,得出无性繁殖的种类有:用叶繁殖、用茎繁殖、用根繁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上交流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激发了全班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在讲“呼吸作用”这一节时,让学生探究人呼吸排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什么?其原理是“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混浊”,而这一原理因初一的学生尚未学习化学,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我在上这一节课前一周,先让学生分小组在建筑工地上找一些白灰,在饮料瓶里装上水,然后将白灰溶在瓶里,用力摇荡。再将瓶静止放置,上课前让学生倒上清液于试管中。再用事先准备好的饮料吸管让学生向试管里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结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成了奶白状,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现象。再引导学生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混浊,进而启发学生明白人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说,他们爱问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实验,既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又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生物类群。但学生由于受生活空间和阅历的限制,特别是城市中的中学生和大自然接触很少,对各种动植认识极少。因此,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的形态特点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习起来就会空洞乏味,难以理解。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血液循环路径、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等。

在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时,书上的重点是介绍家蚕的xx变态发育过程,而家蚕是人工饲养的一种昆虫,学生平时很少见到。于是,我将在春天公园、花坛随处可见的蝴蝶的四个虫态:菜叶背面的白色小颗粒——受精卵、树枝上爬行的绿色小蠕虫——幼虫、黏附在树干上的白色外壳——蛹、歇息在花朵上的色彩斑斓的蝴蝶——成虫等制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告诉他们,这是蝴蝶一生的四个不同的虫态,我们把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的发育时期的昆虫,这就是xx变态发育的昆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照书上的插图自主学习书上的重点内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由于前面已经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蝴蝶的发育过程,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轻松,也很有兴趣,很快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电教仪器辅助教学{zd0}的优点是:知识容量大、灵活、不受时空和环境限制,它可从视觉、听觉、情感等xxx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不少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模型、画面直观地展现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还不十分强,再加上不同个体的认知能力、语文水平不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学阅读效果,为了提高效率,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设计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提纲式”阅读法

对于篇幅较长、理论性强、难度较大,学生自己阅读有困难的教材内容,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自学兴趣,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在讲“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这一章时,我列提出了下列自学提纲:

(1)病毒是由谁发现的?

(2)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那三大种类?

(3)病毒的结构是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的。

(4)举例说说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根据以上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巡回检查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对普遍性的问题再点拨讲述。

四 .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智力水平有差异,用不同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及学困生就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课前,将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生物知识基础4—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让学习{zh0}的这位同学担任小组组长,由组长牵头,分小组座次。课上,当老师展示教学目标后,有他来指导本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在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伴间商讨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教师在小组间巡回指导,个别点拨难点。学习完毕,由小组推选代表总结本小组学习结果,小组间评比学习结果,老师做出评价。这样在课堂引进奖励机制。如给小组加分等,初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极强的催化效果。{zh1},对普遍性的问题,再由老师做全班点拨讲解。

在教学中,如能真正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操作等形式,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挖掘各种趣味素材,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联系起来,就能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wxhsjzwll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