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多媒体在学校教育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大部分中小学配置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计算机、网络、电视、投影仪等,为促进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辅助教学提供了条件。
虽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但是运用不合理,也会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本末倒置。一些教师围绕着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课件进行教学,变成了课件的解释者,授课思维被极大地限制住了。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授课很容易变成照本宣科的读课件上的文本信息,无法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情况进行内容上的调整。老师不知道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过程{zy}化,这是目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所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另外,很多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却不理想,所以即使应用了多媒体进行了授课,课堂教学效果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二、多媒体教学优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使教学过程{zy}化是多媒体被借助于课堂教学的前提
现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老师的授课手段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会产生这样一些问题: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来使用不断更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应该达到一什么样的标准?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zy}化理论很精辟地阐述了教学过程的{zy}化,不仅是教学过程所有基本成分,如任务、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对教学效果分析的教授{zy}化,而且要与学生学习{zy}化融合,这种综合起来相对完整的活动过程{zy}化才是科学的、完整的{zy}化。教学过程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都是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zy}、学生学习效果{zj0},这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2、 遵从教育目的与教育本质才能实现多媒体{zy}化教学
实施教育的方法、手段一定要围绕教育的最终目的开展,这样才能使教育的每一个过程、每一处细节都不偏离教育的本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生在课堂通过老师的引导,对课堂教学内容有真正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中传递的其实是一种思想,在传递思想中,教师辅以多媒体设备,呈现出声音、图像或具体的操作,进一步说明自己想阐述的思想和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习老师的思想从而获得启迪,进而具有知识的能力。
因此,多媒体在课堂上一定是一种辅助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它应该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直观的演示,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多媒体一定不能代替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不能成为老师上课必备的拐棍。如果偏离了这一原则,教学就会产生偏离教育的初衷,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这也是当前多媒体教学出现诸多弊端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多媒体优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过程{zy}化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老师通常比较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控制因素,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且应用了很多适合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对于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往往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得有些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不理想。
1、利用多媒体在上课前引入音乐,使学生尽快地进入{zj0}学习状态
通常学生在上课后还要保持一段课间活动时的兴奋状态,不能马上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有时需要老师花几分钟时间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课堂上。学生不是立刻就进入{zj0}学习状态,而每堂课的开始又非常重要,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前五分钟放一段音乐调整学生的状态。
2、使用黑板、多媒体进行场景转换,提升学生课堂学生注意力
能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是不同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下,7-9岁的学生注意力能维持20分钟;10-12岁的学生注意力能维持25分钟;13岁以上的学生能维持30分钟。我国的一节课时间在40-45分钟,在一堂课中,人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出现听不进、走神、心不在焉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可以使用黑板、多媒体交替显示不同场景,使学生暂时处于放松状态,得到片刻的休息,进而使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
3、 通过多媒体呈现几个精彩瞬间强化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音、图像、动画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可以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教学内容,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但是在课堂上不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例如:用大量的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高度活跃,反而会抑制大脑的思维活动,限制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学过程的本质所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有所选择,突出重点。只有精心挑选的内容才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在上课最初和{zh1}的时间段,慎用多媒体,通过语言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在一节课开始的时间段,老师会对上次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回顾、提问,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并对本次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概括说明,承上启下地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课程的{zh1}的时间段,老师会重新总结本堂课所讲的内容。这两个时间段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促进学生对主要知识的记忆。在这两个时间段,如果老师盲目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视觉浏览代替回想和记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和转移,思维也将受到抑制。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思维懒惰的习惯,学习热情也会被抹杀掉。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
计算机教育是现代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发布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九年级的程序设计可说明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 课前多媒体的运用
课前五分钟,老师播放巴洛克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放松,保证上课时能很快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
(二) 课上回顾知识最初阶段不使用多媒体
上课铃声响起,关闭媒体播放器。老师利用最初的5-8分钟时间,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对学生提出问题,或对上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然后概要说明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这是一堂课的起始部分,主要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承上启下地过渡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段时间学生应集中精力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积极地思考、参与,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极其活跃的。此时用多媒体演示代替老师的讲授和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课堂讲授核心内容时运用多媒体
课堂的第二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此时老师可以启动多媒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程上来。如在讲解某命令语句的应用时,在讲新课的前五分钟时间,教师可用计算机演示几个由该命令语句编写的小程序,这些小程序{zh0}不仅包含主要的语言语法规则,而且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当教师和学生的目标与步调协调一致时,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接下来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轻松而专注的。这个时段老师可以利用课件对语句的具体语法格式进行系统讲解,这段时间大约占15-20分钟。
(四)课堂上练习、操作演示进运用多媒体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认识和理解后,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了编程的练习。教师可选一两道关于语句的编程题,也可让学生改写教材上的例题。老师可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程序,一名学生到计算机上直接编写程序,其他同学在下面做。检查做题情况时,如果在黑板上写程序的学生出现错误,老师可用多媒体声效暗示,会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很多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的同学出现同一错误,教师可以当堂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操作程序调试过程,指出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并演示程序的执行结果。这样利用多媒体举一反三、直观演示,可以难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编程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同一个题目编写的程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学间经常性的比较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课堂的第三部分,大约占10-20分钟。
本案例一个课堂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内容都各有侧重,在不同的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合理地交替使用,体现了多媒体应用的独特性和必要性。老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使教学过程顺利、富有效率,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培养了他们敢于动手、乐于创造的精神。
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普及的时代,学校教育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育的目的和准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科内容,有所侧重、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其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从而达到教学过程{zy}、学生学习效果{zj0}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