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青花瓷发色不同的成因(3)
平和自明中期开始生产克拉克瓷年代不长,突然间终止生产,【走进平和】称为什么突然终止生产是个谜?实际上道理很简单,隆庆以后海上贸易合法化,江西瓷器可以合法出口,而平和产品胎质很差,瓷化程度低自然被市场淘汰,平和克拉克瓷能够出现和存在xx是因为外贸制度造成的,如同今天的文物市场,大量文物不能进入市场,只能走私出口,再回流合法上市,如果有{yt}制度改变这种现象也会自然消失。
平和的克拉克瓷可以证明明中期海外贸易并没有终止,同样可以起到压仓作用的氧化钴矿石自然也不会停止运到中国,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商业活动不会因为任何社会变动而停止,即使在红军时期,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但实际上根据地和白区的贸易往来也没有停止,如湘赣苏区的修水,红军瓷厂生产的瓷器很大一部分销往白区,历史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手段可以阻止商业贸易,贩毒活动日益猖獗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很明显苏麻利青因为明朝政府禁止海上贸易而没有货源的传统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伊朗、伊拉克的氧化钴矿开采殆尽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因为在1989年我在景德镇制作瓷器时还可以在颜料商店买到伊拉克进口偏紫色调的氧化钴矿石,从历代传世的青花瓷的呈色分析进口青料一直在使用,只是不再和明早期一样单独使用,而是和其他各种产地不同色调的氧化钴混合使用,因为进口氧化钴可以使青花呈色更加鲜艳,而其他品种的氧化钴都无法达到苏麻利青的鲜艳程度,近代化学合成的氧化钴逐渐替代进口青料,但由于纯度过高调配出的颜色略显轻飘,不够深沉、厚重。
既然苏麻利青没有停止供应,为什么青花瓷的呈色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传统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群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对蓝色的欣赏要求不同,因而青花呈色发生了变化,对于蓝色各个民族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中国人对于蓝色就喜欢接近黑色的藏蓝色,而对于浅色调的蓝色长期以来有一种厌恶感,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根本就没有“蓝”这种颜色,如景德镇产品中一种接近于天蓝色的低温釉,人们称之为“孔雀绿”釉,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汽车,一般只有警车、和丧葬用火化车才使用蓝、白色,波斯地区喜爱蓝色,由于当地生产的氧化钴偏紫,传统使用这种颜色自然会喜爱这种色调的蓝色,而明中期以后海上贸易从中东转向欧洲,青花瓷主要市场也转向欧洲,因此蓝色的基本色调由偏紫转向纯正的海蓝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