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身的局限_NorM_新浪博客

超越身体的局限性

 

一个残疾推销员比尔波特的故事。母亲生他时难产,医生用医疗器具助产,损伤了他的大脑,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影响了他正常的说话、用手和行走功能。他说话费力、缓慢;右手手指扭曲,连纽扣、鞋带都系不了;走路时,从腰部向前倾,似乎是逆风前行;每走一步,关节都疼痛。所以有个别同学认为,他不应该对自己如此苛刻。还有的同学认为,他应该既领取残疾救济又打一份工,生活不用如此艰辛。同学们的仁爱之心值得嘉奖,可是对于别人的人生选择,只要不是自暴自弃,不是犯罪,无论是不是{zh0}的,我们的{wy}的反应是尊重、欣赏。他没有抱怨他人,苛求社会,我们也不必苛求他不苛求他自己。虽然有时人们不愿意被敲门打扰,但他是以一个被社会接受的正常的方式谋生,我们无权要求人们乐意接受他,同样也无权要求他不选择以挨家推销的方式谋生。

他每天5点多起床,花三个多小时乘、换公交、步行一英里多才能到达他的推销区域,这是一片没有任何推销员愿意要的区域。可是正是这样的外在条件,他曾连续多年创出了他们公司{zh0}的销售业绩,而现在,他是该公司44,000推销员{wy}仍然在挨家挨户零售的人。十多年前他必须施行外科手术,以减轻因为多年行走所带来的疼痛。现在63岁了,曾经买到的房子因为手术卖掉了,家里完好保存着前一个时代:电话是拨号式,没有VCR,电视是整个街区{wy}带有外接天线的。他知道无论他怎样想,他已经来日无多。他身心疲惫,但并不自艾自怜。

如何调动学生兴趣?问,“你们最敬重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临危不惧”“坚忍不拔”“战胜困难”“实现梦想”等等。如果残疾人能够做到普通人都难以企及的事情,那么他是不是更加值得我们的敬重呢?他行为背后的动机、毅力是不是更值得我们xx呢?

作为凡人,我们有着不可摆脱的形形色色的局限性。有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意志的,习惯的,等。比尔波特的局限性在于他的身体,他的大脑被困在一个不能正常运转的躯体之中。特丽莎嬷嬷救助的流浪者的困难来自于那些流浪者所过的一种没有外在纪律约束的生活习惯的局限。我们同学们身体健康、美丽聪慧,可是我们承受着一些不太积极的思维方式的局限。比如竞争压力太大、学科基础太差、学生会事务太多、时间不够,形形色色的推脱自己责任的借口。本人的局限性也在于许许多多冠冕堂皇而实际上不攻自破的理由。超越这种局限,就是战胜自己,让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与其说比尔波特对自己太苛刻,还不如说,他以顽强的毅力,成功地使自己成为了一个自由、独立、有尊严的人。有人说,你是否得到超度并不在于你在人世睡了多好的床、住了多大的房,开了多豪华的车,而在于你身上所心甘情愿忍受的伤疤数。也就是,为了你自己的独立、自由、尊严,你是否竭尽全力。比尔波特从未懈怠,这,对于立定虚度时日的人,恐怕很难理解;但是,许多人不甘沉沦的人从他身上获得了启迪,把自己从自我认知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超越自己,像他一样,成就一番意想不到的业绩。所以,可以说,比尔波特,不仅丰满了自己人生,还为人们精神境界、自我实现留下了一笔财富。虽然他一生离群索居,没有子嗣,凭借这种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他一定可以获得永生。

    比尔波特之所以能够受人敬重、成为楷模,有一些基本条件。首先,虽然他身体残疾,他大脑的思维能力xx正常,只不过他正常的思维被困在一个不能正常运转的躯体之中。正常的思维告诉他,一个人的生活要独立自主,要有尊严荣誉。他不顾身体的局限,不管人们是否信任他,他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他也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对于母亲难产时为了救助而损伤他大脑的医生医院,他没有愤恨恼怒,而是接受现实,利用现有的身体条件作出{zd0}的努力。他也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对于那些骂他笨、傻的同龄小孩,他不是愤怒抗辩,自暴自弃,而是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智慧,证明他们的侮辱性判断的失误。我们一辈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方方面面的考验,主动接受、战胜这些考验,就是成长,就不虚度此生。他通过了生理、心理、理性的考验,尽管他未来的日子而不会一帆风顺,如在他63岁时,残疾的躯体仍然不断背叛他,不再需要他的生活对他步步紧逼,但是,当我们知道,他奋斗过、成功过、从未且xx气馁时,我们知道,他用一辈子残疾的躯体,踏踏实实的走好了xx的人生之路。

另外一个基本条件是他的母亲。他母亲了解他、理解他,相信他一定能够超越自己身体的局限,活出独立、尊严。在他母亲的安排下,他与Watkin公司的招聘人员见了面。他的坚定不移使得他终于谋求到了一个实现自己智慧、情感、理性、才能的用武之地。

我们不知道他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但是,显然,比尔波特自己的追求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他母亲也为他的未来担忧,为了解决他的生计,他母亲努力了。虽然她带给了她残疾的躯体,她却带给了他xx强大的毅力。她相信他能够超越身体的局限,自食其力,凭借自己的才智开创自己的天下。看看我们周边的可怜父母,我们也是xx挂念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一般为孩子寻求稳定的生活,没有波折,不需要冒险。也许,如果社会稳定下去,孩子们可能会一辈子如父母所愿,衣食无忧,但是一旦出现社会变革,一直养尊处优的人所遭遇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有人说,中国的“多子多福”指的是皇亲国戚们,皇帝开辟了江山,期望其子嗣世世代代被老百姓白白养着。无论生养多少,都是吃皇粮,当然“多子多福”。可是随着他们的生育能力的无限膨胀,老百姓无论怎样努力,都再也不能养活他们,所以江山更替的时候就到来了。在朝代更替、兵荒马乱的时候,最遭殃的是那些平时养尊处优的人。他们的体能、心态、智慧,都很难帮助他们存活到下一个休养生息的时代。

比尔波特之所以以残疾之躯,成就一个“人”字,与他所受到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的涉及教育目标问题的讨论值得xx。他们提出,教育的目标是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这不无道理。比尔波特学习做人,做一个独立自主,有自尊有责任的人,他做到了。他学会了求知,当他一整天一件商品也卖不出去的时候,他知道去仔细阅读产品介绍,知道产品是有保障的。他决定以保障作为卖点。学会做事,比尔波特尽管说话迟缓、动作不便,他工作起来能够克服自己身体的所有缺陷,以推销员训练有素的职业能力,把产品推销出去。学会合作,比尔波特,不能像如何正常孩子们一样在过道上跑来跑去,不能参加他们计划中的舞会,他全盘接受配合,接受着自己作为残疾人的一切挫折和挑战,但是,绝不绝望放弃。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并不是空泛的口号。它里面隐含的意思是,在很难做人的情况下,还是要坚持做人(就像比尔波特),在知识很难获得的情况下,学会去追求知识(就像抗战中的西南联大时),在很难把事情办好的情况下,去把事情做成(学会做事并不简单:有人说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他办好了;再交给他一件事,他又办好了),在合作很难进行下去的情况下,合作到底(就像美国内战时李将军选择投降)。

即便比尔波特选择流落街头,美国也有体制来给他提供庇护,住处卫生,食物丰盛、养养均衡,正如许多身强力壮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一样。可是多数流浪汉“只要知道有机会工作,就比见到鬼还逃得快。”比尔是心智健全而身体残疾;而那些依附救护所生存的人可以说是身体健全而心智残疾。如果必须抉择,心智肯定比身体更重要。所以当英文出现这样一句话 “Those who really want to get help must meet the system halfway.”时,有人译为“需要帮助的人必须满足体制一半的要求。”这句误译抛开语言理解因素,就是一种在中国救助条件下的思维方式产生的误译,又是一种对真正救助的误解的结果。真正的救助不是从此衣食无忧足矣,而是,在救助所帮助度过暂时的难关后,重新谋职谋生,获得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这句话应该理解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必须在得到体制的帮助时自己帮助自己。”(还未找到较好的中文对应)有自食其力的体魄却一辈子寄身救助所,并不意味着得到帮助,而是意味着丧失独立自主求生的能力,成为整个人生的大败笔。正因为,有人太轻易地放弃的自己,比尔的独立自主更显可贵。

有学生说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表现的主题与本文类似。找时间看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超越自身的局限_NorM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