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次仁:为中国登山界争一席之地- 霞客- 户外知识

尼玛次仁:为中国登山界争一席之地

人民网拉萨10月7日电记者徐锦庚报道:皮肤黝黑,嘴唇干裂,刚从中尼友谊峰登顶归来的尼玛次仁疲惫不堪。然而,眉宇间却掩饰不住兴奋:10月初,作为中 尼友好登山队中方副队长,他率领自己的6名学生,出色完成了这次登山活动的高山向导、协作、摄影和营地服务等全部后勤任务。

  38岁的康巴汉子尼玛次仁是西藏登山综合培训学校校长。他幼年丧父,13岁时从昌都地区芒康县农村来到拉萨,16岁进入西藏体工大队学射箭。凭着在射 箭队刻苦自学的底子,23岁那年调入西藏登山协会,担任登山联络官兼英文翻译,后来又任登山协会副秘书长,一干就是10年,海拔8000米以上的珠穆朗玛 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等,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登山运动在国外很普及,国内却乏人问津。长期以来,尼玛次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外登山爱好者。每次登山,高山向导、协作、营地服务,甚至包括做饭,几 乎全为外国人垄断,中国人所能做的仅是牦牛运输、联系车辆、洗碗等外围工作。这使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中国境内登山,外国人颐指气使,俨然成了主人,而中 国人反倒成了佣人!但是,他又不能不服气:国内缺少这样的专业人才。“办一所登山培训学校!”他萌发了这样的念头。

  1997年底,尼玛次仁从珠峰脚下的定日县招了几名小伙子,办起培训班。可是,一缺经费,二缺装备,只勉强支撑两个多月,培训班就散伙了。

  机会来了。次年夏天,他陪瑞士奥索卡公司总裁汉斯徒步去卓奥友峰前进营地,途中聊起他办校的想法。奥索卡是xx的登山设备生产企业,汉斯敏感地认识 到,这正是推广中国登山运动、进而推销自己产品的好机会,于是热情鼓励尼玛次仁尽快创办学校,并答应每年资助学校15万元人民币。

  在自治区体委和登山协会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3月,西藏登山综合培训中心成立,2001年改为西藏登山综合培训学校。这是继法国沙木尼国家滑雪登 山学校之后的世界上迄今仅有的两所专业登山学校之一。学员所有的学费、食宿和服装费全免,每月还有100元零花钱,并提供医疗和保险。

  除了办学资金不足,师资的匮乏也是尼玛次仁的挠头事。他东奔西走,从西藏体育学校、西藏大学和西藏藏医学院聘请文化教师,从国家登山队和西藏登山队聘请队员讲授技术课,还与法国沙木尼学校签订合作协议,请法国教练来授课,并每年送两名优秀学员到法国培训。

  登山学校现已招收了三批学员,目前已有61人毕业。除为青海登山协会代培的4名学员外,其余80人均为西藏喜马拉雅山峰所在地的贫困农牧民子女,其中还有两名女学员。

  最初,尼玛次仁打算让学员毕业后返回原籍,遇到登山活动时召回。可是,这样容易使学员荒废业务。在尼玛次仁的努力下,2001年7月,圣山探险公司成立,专门安置毕业学员。此举既解决了毕业学员的就业出路,也使登山学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几年来,国内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每次举行重大登山活动时,都能见到西藏登山学校学员的影子。其中,首届毕业学员阿旺作为高山协作和摄像的主力之 一,已先后4次登顶珠峰。2001年以来,西藏举办的历届登山大会,高山协作、向导和服务工作几乎全部由西藏登山学校学员担任。2003年,在我国为纪念 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而举行的登珠峰活动中,担任登山队中方副队长的尼玛次仁率领25名学员,承担了这次活动的所有高山协作、向导和摄影任务,尼玛次仁还 与5名学员成功登上峰顶。今年5月,在国家测绘局组织的珠峰高度测量活动中,7名成功登顶的西藏登山学校学员担任了一半测量任务和全部摄影任务,中央电视 台播出的登顶直播画面,就是由登山学校学员摄制的。

  如今的西藏登山学校占地1.5万平方米,校园内建有设施齐全的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公寓,还有人工岩壁等训练场所。尼玛次仁有三大宏愿:把学校建成世界{yl}的专业登山学校;吸引世界各地的生源;为推广和普及中国登山运动出力。

在阅读整个文章

郑重声明:资讯 【尼玛次仁:为中国登山界争一席之地- 霞客- 户外知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