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EB即时通信的一些思考_百宝熊_新浪博客

    即时通信,我不知道是谁最开始使用这个“概念”的,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字句颇为值得深入辨析。

    在此之前,我推荐大家先温习一个概念,即UC - 。这个概念中包含,这个词应该是“即时通信”最初的翻译来源。

    Instant与real-time其实还是两个概念,real-time在国内翻译成“实时”,简单说就是“当下 current time”,表达的是信息从产生到被接收到的过程中允许的“时延 latency”的程度。

    即时通信中的“即”不仅有技术的含义,也有用户行为的含义,也就是“即兴”的意思。而“时”不仅有时刻,也有时机的意思。如果做这样的概念理解,我们就发现“即时通信”也包含有满足用户“在某个时机,即兴信息沟通”的意思。当这个概念中含有了用户行为的意义时,也就会帮助我们的产品经理更好的理解用户细分、用户行为、用户目标和使用场景了。

    你有没有在看某条新闻的时候特想把它发给朋友看一下的冲动,这个时候如果让你再打开邮箱,把文章或者文章的URL 拷贝进去,有可能你就会丧失那种分享和告知的“冲动”了,即兴有时就是一种冲动。如果我们的“即时通信”工具捕捉到了这种“即兴”的需求,并且给予了满足,不再需要依赖别的外部系统,那么就变得有价值多了。从这个角度讲,开心网站内的“转帖”就达成了这种效果,因此会得到用户的认可。

    站在通信技术的角度,最关心的是发送方、接收方和信道;站在用户的角度看,信道与编码并不是重点,另外两项反而更重要。我是发送给同学、同事、父母,还是我自己(对,发给自己也算通信)?这是用户的“心理模型”。至于说是通过邮件、IM、短信、彩信、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通信,这是我们产品设计者应该帮助用户解决的问题,帮助他们降低“信息传达的成本”,并尽可能提高其中的体验,比如更快、没有丢失等等。

    从“即兴”通信的角度讲,客户端{jd1}不是{zh0}的选择,因为客户端工具让用户的“即兴”念头到付诸实践的距离更远了,没有促成“冲动”,反而是“降低”了冲动。天知道,当他去copy那屏的文字、图片的时候会不会想“算了,还是别发了,也许他并不那么在意”。

    因此,相比于客户端IM,页面即时通信产品与服务会更有价值。因为当你想告诉别人点儿什么事儿的时候,它就在那儿(it's out there)。

    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即时通信产品诞生于今天,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它应该是能捕捉到我的“即兴”意图的。

    其次,它能采取多种手段和渠道(跨平台、跨协议)将信息送达通信目标。

    第三,它能满足“告知”、“收藏”、“分享”等多种用户目标的达成

    而能做到以上这些事情的,非Web IM莫属,客户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已,也许仅仅是为了照顾那些从客户端时代走来的人们的个人感情和体验因素罢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WEB即时通信的一些思考_百宝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