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异军突起 9家公司真伪辨别(附股)_伊狂_新浪博客

  xx5家真公司

  新能源是典型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我们相信,只有那些进入行业较早、专注于新能源业务、实力较强且市场份额较高的竞争者,才能在市场争夺中笑到{zh1}。为此,我们为投资者找到5家。

  目前,为资本市场所xx的新能源子领域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清洁煤发电等。在能源结构升级过程中,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将扮演主要角色。由于对环境损害小、市场化程度高等优点,风电有望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景气度{zg}的子行业,核能、太阳能的景气度可能略逊。

  国内上市公司中,东方电气在核能、风能设备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公司是国内{wy}可以生产火电、水电、风电、核电、气电五种发电设备的全能型制造商,在国内风电设备市场份额居第二位,仅次于华锐风电,而在核电领域,公司在核电相关设备的综合市场份额达到30%,是二代加市场的xxxx。

  而天威保变则是国内太阳能产业中的xxx,子公司天威英利是国内{zyx}的光伏电池供应商,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产业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金风科技则是专注于风电设备的xxxx之一,在2008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占18%,公司拥有xx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和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此外,我们要强调的是,我国在短期内无法扭转煤炭作为{dy}大能源的局面,因此,在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内,提高燃煤效率,促进清洁煤燃烧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条不得不走而且增长空间巨大的新能源产业道路。

  目前,国内清洁煤燃烧技术领域处于{lx1}的上市公司是宝新能源。该公司是国内清洁煤燃烧技术发电的xxxx,目前公司的发电量基本全部来自清洁煤燃烧发电,未来3~5年,公司产能将成倍增长。此外,公司还积极进入风场建设,提高提高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综合竞争力。由于符合节能减排方向,公司的上网电价明显高于普通火电和广东省的一般脱硫发电。

  而杉杉股份则是国内锂电池领域的{ldz},从1997年开始就涉足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的生产销售,形成了正负极及电解液三大产品体系,尽管国内外锂电池作为汽车动力的广泛应用尚不成熟,但这是大势所趋。

  当心4家伪公司

  对于热衷于在新能源概念股中挖掘投资机会的投资者来说,分辨出其中的伪新能源股同样重要,这可以避免盲从可能带来的损失。

  首先,我们找出在过去一年中最为活跃的新能源概念股。分析新能源概念板块指数与上证综指的走势对比可以发现,在2009年以来,新能源板块有两个阶段明显{lx1}于市场,{dy}个阶段是2009年初至2009年5月7日,第二个阶段则是2010年以来的两个多月。

  在{dy}个阶段中,新能源板块指数上涨了82.2%,{lx1}上证综指40个百分点,尤其是从3月底到5月初的这一个多月中,{lx1}优势尤其明显;在第二个阶段中,上证综指下跌了6.2%,而新能源板块则逆势上涨3.8%.

  也就是说,在上述两个阶段中,新能源板块明显受到市场的格外青睐。我们相信,在这两个阶段中,如果个股走势都要强于新能源板块,那么,这些个股就是备受市场吹捧的新能源热门概念股。

  以这一条件进行筛选,这样的个股有13只,剔除被列入的两只节能股,那么还有11只新能源概念股。

  我们对这些公司的新能源业务进行逐一分析,一方面,我们去了解各公司新能源业务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占比;另一方面,我们还分析公司所掌握的新能源技术是否具有明朗而可增长的市场前景。

  据此,我们为投资者分辨出4家虽被市场热炒,但却是名不副实的新能源概念中的伪公司,它们是:长城电工、航空动力、中成股份、中炬高新。这四只个股自2009年以来的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68%、214%、269%、244%.

  长城电工主营电工电器,其新能源概念来自旗下子公司的燃料电池业务以及风能业务,但到目前,两项业务均未能对业绩有所贡献,其中,燃料电池业务仍是处于研发阶段,而风能业务规模尚小。航空动力以及中成股份,与前者实质相似,均有着一定的新能源概念,但新能源业务均非主业务,也未能对公司业绩产生贡献。至于中炬高新,该公司的镍氢电池虽然目前会产生一定的业绩贡献,但其却存在低碳争议,况且,从长远看,被更环保的锂电池取代将是大势所趋。

  东方电气(600875.SH)

  新能源产业中的“全能选手”,这家从汶川地震中凤凰涅槃的公司在风电、核电等领域都有着令人瞩目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

  天威保变(600550.SH)

  太阳能领域的{ldz},子公司天威英利是国内{wy}一家具备完整产业链结构的光伏企业,每年为上市公司贡献近50%的利润

  金风科技(002202.SZ)

  在{zj1}前景的新能源品种——风能设备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市场份额,近年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宝新能源(000690.SZ)

  不要小看这家规模不大的民营发电企业,其发电量百分之百来自于清洁煤燃烧发电技术,这使得其毛利率长期大幅{lx1}于整个火电行业

  杉杉股份(600884.SH)

  国内{zd0}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的产业先行者无疑将能更快地赢得市场

  长城电工(600192.SH)

  新能源业务还没有对业绩产生贡献,燃料电池概念从10年前直到现在,仍然处于研发阶段,而所谓的风能业务,目前还难有作为

  航空动力(600893.SH)

  公司被市场炒作的理由是军工和新能源概念,而新能源概念则来自所谓的太阳能发动机项目,很难相信这一募集资金项目在短期内能产生收益

  中成股份(000151.SZ)

  公司的核能概念只是源自公司在核能研究领域有着一定的优势,而这些技术优势能否转化为可商用的产能,存在很大的变数

  中炬高新(600872.SH)

  公司的镍氢电池确实已经算不上什么新能源了,更环保更节能的锂电池终究要将其淘汰,尽管短期在国内尚有优势,但其未来实在难以期待

  金风科技:“老大”保卫战

  海上风电的新机遇,让提前布局的金风科技占尽先机。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日前联合下发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授权和项目核准、竣工验收等环节作了明确规定。

  作为国内{zd0}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之一的金风科技,

  由于此前投资30亿元在江苏大丰设立了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从而成为利好政策的率先受益者。

  《投资者报》近日从公司董秘办了解到,金风科技这一海上风电项目一期投资3亿至5亿元,目标是形成年产300台兆瓦级机组及机舱、轮毂的生产能力,同时引进产业链配套供应商,建设风叶等关键零配件制造项目。最终达到年产800台至1000台兆瓦级整机制造能力,建成国内{yl}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渤海证券报告对此表示,目前国内具备海上风电发展经验的风机厂家并不多,金风科技目前有一台海上风机投入运行,并获得很多经验,而且还在进行2.5MW和3.0MW的风机试验,因此,“海上风电发展提速使这些已具备发展经验的xxxx受益{zd0}”。

  金风科技是我国风电整机行业的三大龙头之一),主要产品为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设备。目前国内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的风电机组产品,八成以上都由金风科技通过专业化协作生产。

  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中,华锐风电市场份额达22%,金风科技市场份额下滑7个百分点为18%,东方电气为17%。华锐风电已超越金风科技跃居{dy},这也是多年来金风科技首次落后于国内厂商。

  面对竞争带来的压力,公司开始尝试业务模式的转型。金凤科技首席财务官余丹柯此前对《投资者报》表示,尽管设备制造是公司过去十年来的主业,但今后将向多元化产业集团转变,“除整机制造外,我们还会注重研发、服务和风场等新盈利点的开发。”

  事实上,这是金风科技的一场“老大”地位保卫战。公司一方面扩大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七大生产基地。其中北京、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包头基地产能皆已释放,甘肃酒泉、德国生产基地也已于去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西安基地年底竣工,南京基地去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七大基地建成后,公司兆瓦级机组产能将达到2000台以上,大约相当于3GW的产能。而且公司在江苏大丰布局了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从公司的产业基地布局来看,基本都位于xxxx发展风电场的地区。公司的这种布局有利于公司在当地生产风机以减少产品的运输成本,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金风科技另一战略是升级技术和大机组。技术一直是国内风电发展的短板,金风科技去年斥资4120万欧元收购德国风机设计公司Vensys,对中国风电制造企业不掌握风机核心技术的现实而言是一次重大突破。在此之前,金风科技和国内所有整机厂商一样,走的都是从国外买技术许可证的路子。从买授权到拥有技术的变化非常显著。去年公司的1.5MW机组快速实现了批量生产。

  金风科技表示,公司将具备兆瓦机组电控系统的生产能力,使公司电控产品的自给率达到90%以上,并降低产品成本。目前公司2.5MW样机已经开始运行,按照公司产品开发原则,计划今年2.5MW风机开始少量生产,明年将批量生产。

  长城电工:“光环”不发光

  长城电工现在的股价相比于去年早已实现翻番。公司股价上涨源于去年以来二级市场上对新能源公司的持续炒作,但长城电工是真正的新能源公司吗?

  长城电工主要从事发电、配电及控制等成套大型电力设备开发与销售,之所以戴上新能源帽子,主要因为旗下子公司和控股或参

  股企业涉及风能、太阳能和燃料电池三块业务。但到目前为止,这三块业务几乎没有给公司带来真正的利润。

  先看长城电工的“风电概念”,这是公司最早戴上的新能源光环。在2009年2月底召开的长城电工2008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杨林就对投资者表示,公司将定位于关键部件提供商,为风力发电系统提供配套,抵御行业波动风险。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投资者报》了解,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是兰州电机厂改制后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长城电工公司曾以5180万元收购其{bfb}股权,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但2002年,根据兰州当地政府要求,长城电工将该部分资产又剥离给了兰州电机,因此风电业务还属于兰州电机,只有等兰州电机政策性破产以后,风电业务才可能划入长城电工。

  对此长城电工证券事务代表穆成利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开始生产风电发电机,但它是兰州电机的收入,并不能给上市公司带来业绩。”

  记者近日从兰州电机了解到,公司主要生产大中型交流电机、交流变频调速电机、风力发电机、大中型直流电机、船用、陆用交流发电机等十三大类电机,而风力发电机只是其中占比很少的一个产品。而且,全公司产品有88个系列、331个品种,但风力发电机只有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双馈绕线型三相异步风力发电机”这一个品种。

  长城电工第二个新能源光环是燃料电池业务。早在2001年,长城电工便投资1050万元,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设立了大连新源动力股份公司,主要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开发生产,但投资了10年,目前该业务仍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并未给公司带来实质利润。

  新源动力成立之初,长城电工持股21%,至2007年5月,先后有宜兴四通家电配套厂、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团、上汽集团等大型企业及科研院校入股新源动力,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17亿元人民币,上汽集团成为{zd0}股东。截至2009年中期,长城电工持股仅8.97%.

  尽管新源动力被称为中国燃料电池领域规模{zd0},集科研开发、工程转化、产品生产、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专业化燃料电池公司,但《投资者报》从长城电工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中报中,均未发现新源动力对长城电工的业绩贡献。

  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新源动力十年来还停留在技术研发阶段,2008年业绩亏损690余万元。“就算今后燃料电池业务有起色,长城电工由于持股不到10%,利润贡献也是有限的。”事实上,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发展也存在不确定性。

  长城电工第三个新能源光环是公司控股97.03%的甘肃长城绿阳太阳能有限公司涉及太阳能业务。但2009年底公司公告称,由于该公司的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造成连年亏损,拟以10万价格转让给太阳能公司自然人股东张近平,达到退出目的。

  长城电工去年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44.77%,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减少36.15%。

  天威保变:光伏风电齐上阵

  说到新能源公司,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光伏产业上市公司龙头天威保变(600550.SH)。作为公认的新能源龙头,天威保变不仅在光伏发电的全产业链浸淫多年,还借助自身电力装备企业的积淀,早早投身风电领域。目前,在光伏和风电两大领域都已形成一定先发优势,正静待“两会”新的产业政策“东风”来临。

  天威保变当初首先涉足的新能源产业就是多晶硅。2007和2008年,公司投资的新光硅业和天威英利贡献的收益,就占了其利润的60%以上。

  去年,天威保变的多晶硅产业又迅猛扩张。“去年8、9月份,新津(3000T)、乐山(3000T)多晶硅项目均已投料试生产,今后将陆续达产。”天威保变证券代表王倩告诉《投资者报》。

  “产品销售不是问题。”王倩解释说,由于天威还拥有下游产业,集团内部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多晶硅的销售问题。目前集团双流项目正在推进,铸锭、切片各有500MW产能,组件产能100MW。

  天威保变在非晶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也已完成布局。“薄膜去年已经生产了8MW,今年应该可以达产。”据王倩介绍,天威薄膜一期 46.5MW 单结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经开始试生产。去年,天威薄膜已经与泰国绿色能源公司签订了“东南亚薄膜市场{dj2}合作协议”,2009~2011年,分别提供5MW、25MW、40MW的薄膜电池组件。

  天威薄膜电池二期项目(150MW)已经开始建设,项目总投资31亿元,预计年底产品就能下线。二期项目拟采用非微晶叠层技术,转化率能达到9%~10%。此外,总投资1亿元的天威薄膜研发检测中心也于2009年年底挂牌成立,将是全世界技术{zxj}、涵盖工艺xxx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之一。

  2008年,兵装集团入主天威后承诺:“十一五”期间,向公司提供150亿元资金支持,“十二五”期间提供300亿元资金扶持。兵装集团将把天威作为自身的新能源产业平台(风电、太阳能包括光热发电)。

  为此,天威保变曾表示,公司目前参股的天威英利(25.99%),想实施跨境换股,实现对天威英利的控股。但面临的困难是牵涉部门多(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等),审批流程长,操作复杂,目前仍在继续推进。还涉及到YGE(英利绿色能源,纽交所上市公司)是否配合。

  除了光伏新能源,天威保变还涉足风电领域,目前已形成风电全产业链。2009年7月,天威风电二期竣工,目前已经形成500台1.5MW风机的产能,天威叶片具备了200片叶片的生产能力。明后两年,风电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截至2009年年底,天威风电先后获得内蒙古卓资风电场33台1.5MW风电机组和澳大利亚某风电场26台风电机组合同。内蒙古卓资风电场由集团投资,33 台机组今年全部确认收入,每台售价约750万元。目前正在现场安装。

  公司与澳大利亚一公司签订了26台1.5MW风机出口合同,总价4550万美元,出口澳大利亚合同为离岸价(合同除了风机还包括塔筒),单价(约8000元/千瓦)远高于目前国内市场。

  新能源领域万事俱备,天威保变正静待产业爆发的到来。不过,工信部有关新能源过剩的警钟还在提醒人们不要盲目乐观,正如王倩所说的,“利润平均化是一个趋势,新能源的暴利时代不会再有,那其实是不正常的。”

  中成股份:“乱披”核能新衣

  “你可以去看看我们以前的公告,有关这个事情公司已经发过好几个公告了。”3月3日,《投资者报》致电中成股份,对于坊间一直流传的中成股份签约摩洛哥核电项目一事进行求证时,尽管因为处于年报发布前的缄默期,中成股份投资者关系部的一位负责人仍然忍不住这样提示。

  被诸多投资者当做新能源概念股的中成股份究竟有没有新能源项目?

  《投资者报》查阅公司既往公告后发现,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3月29日,当时中成股份在一份股票交易异动公告中指出,“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公司为具有核电概念公司,本公司声明,截至目前,公司及公司所属子公司没有参与或筹划任何核电项目,公司及有关人员不存在泄露未公开重大信息情况。”而在这之前,中成股份也有过两次类似的澄清公告。

  那么,中成股份是怎么“摇身一变”披上新能源概念的外衣的。记者查阅大量的公开资料,有关中成股份与新能源相关的业务都是类似以下的一段话或者根据这段话的改编:“公司与清华大学、国家电力公司组建中清源核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利用核能新技术,中成股份利用我国独立研究开发的低温供热堆技术,曾承接了"摩洛哥王国核能海水淡化示范厂项目"。该项目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供热堆技术产业化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出口具有重大意义,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北非五国,乃至阿拉伯地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中成股份携手清华大学,今后将在核能领域大展拳脚。”

  根据这一传言,摩洛哥淡水供应严重短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建议摩洛哥王国政府利用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的低温核反应堆,建设世界上{dy}座核能海水淡化示范厂。中成股份与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拟以交钥匙方式承担该项目。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是我国最早的核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之一,拥有一座双堆芯的游泳池式屏蔽试验反应堆,一座壳式5兆瓦低温供热试验反应堆,一座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一套900兆瓦压水堆核电站模拟器,是我国核技术的xx。中成股份与清华大学、国家电力公司组建中清源核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核能新技术,我国电力供应紧缺,发展核能是必由之路,中成股份与清华大学合作拓展核能领域,并且有国家电力公司参与,为公司今后高速发展提供了“核动力”。

  而记者在网上查找的结果,该说法的最早出处是源于2004年5月,当时中成股份已经作为核能概念股被推荐给投资者。而当时数次力推中成股份的,主要是一家名叫广东科德的机构。

  既然公司已经数次发过澄清公告,为什么仍然有人把中成股份当作新能源概念来炒作呢?其实,这可以从以往中成股份被炒作的经历推测一二。

  其实,最早在2000年,中成股份是作为外经贸企业上市的。随后,中成股份被作为电信概念推荐;其后,又增加了创投和核能概念,其核能新能源概念此后屡屡受到爆炒,被称为“比肩中核科技的新能源牛股”;期间,又夹杂央企重组等多个概念而广受xx。

  近日,因为中成股份与加拿大麦格工业公司签订刚果共和国蒙哥钾肥项目开发框架协议,麦格公司指定公司为该项目的设计、采购和建设合同下的承包商,中成股份又遭遇游资钾肥概念炒作。

  杉杉股份:锂电池xx未来

  作为一家新能源业务已经开始盈利的少数相关上市公司之一,杉杉股份计划将自己打造成中国国内{lx1}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此前,杉杉股份已经在手机用锂电池材料领域进入世界前三强。

  2月9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动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与户田工业株式会社、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就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签署了“关于资本合作及业务合作的备忘录”。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杉杉),则充当本次合作的平台。

  杉杉股份此次与拥有锂电池正极材料xx技术的户田和拥有全球化市场网络的伊藤忠开展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和资本层面的合作,是希望通过三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业务对接,扩大三元系、锰系等正极材料产品品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这个关系到杉杉未来发展的合约,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3月3日,杉杉股份董秘钱程对《投资者报》表示,公司计划在3月份完成正式合同的谈判;4月份争取能够启动审批手续……

  据钱程介绍,正是看好锂电池未来的发展,杉杉股份才下足重本,投向锂电池正极材料。目前日本是国际上车用动力蓄电池研究和应用{zxj}的国家,其主要的汽车和电池企业纷纷投资建设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集中在2010~2011年投产。

  从目前来看,市场上主要将锂离子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联系在一起,日信证券樊恺郁认为,锂离子电池作为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储能装置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杉杉股份、比亚迪和美国的A123已经在这一领域展开了研究。

  有数据显示,韩、中、日三国锂电池产量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5%以上,三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虽然中国锂电池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在产品档次以及技术水平方面都与其他两个国家有一定距离,并且车用锂电池的产业化尚未出炉。

  而户田从事正极材料的生产,而且用途除手机外,正在向汽车、大型蓄电池等领域发展,是世界动力电池材料领域技术实力排名{dy}的企业。根据资料显示,户田正极材料约占世界市场6%的份额。杉杉股份与户田签约,正是看好这方面的资源。

  据资料显示,锂离子电池可用于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以及环保型车(混合电力车、电动车、巴士等)等方面。目前70%的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根据预测,随着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急速扩大,全球各地均有可能加入这场事关本国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战役中。

  另外,随着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扩充,在大型蓄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的灵活运用等新型需求量亦巨大。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正极材料的全球市场,由现在的年产量3万~4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25万~40万吨的规模,大有可为。

  而湖南杉杉目前年生产正极材料4000吨,据了解,湖南杉杉二期工程年产5000吨正极材料项目2009年5月已动工,有望今年投产。

  可以说,锂正在成为继石油之后,地球上最重要的动力资源之一,而运用锂电池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炬高新:镍氢电池将遭淘汰

  虽然被称作镍氢电池龙头,但是中炬高新(600872,股吧)(600872.SH)的镍氢电池业务,截至目前还没有为公司业绩“添砖加瓦”。而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镍氢电池,还未实现投产,却即将遭遇“淘汰”。

  尽管如此,中炬高新还是经历了较长的镍氢电池研发、生产历程。据了解,中炬高新从事可充电式镍氢电池研究近20年。从2000年开始公司重点开发镍氢动力电池;2006年开发的“混合动力轿车用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研发”项目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

  并且从2006年开始,公司接受国家3年900万的科研经费补贴,开始接手动力电池的开发研究。中炬高新目前主要生产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用镍氢电池。2008年中炬高新实现销售收入1387万元,同比持平;经营亏损463万元,同比增亏125万元,目前公司具备年产2000 万Ah的镍氢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

  中炬高新现在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研发领域内,发展得比较快的公司,正在设计、研发15万公里动力电池。3月3日,中炬高新证券代表郭毅航对《投资者报》表示,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镍氢电池,还属于实验室产品,没有大规模投产,因此还没有对公司业绩有明显贡献。

  尽管如此,中炬高新依然计划对其镍氢电池进行扩产投资,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年产3.63亿Ah镍氢动力电池扩产项目的预案,项目总投资13.15亿元。

  根据公告显示,项目分两期进行,2009年底进行一期投资3.38亿元,预计2010年底投产,新增8000万Ah的生产能力,总产能达到1亿Ah;二期预计2011年建设,新增6.17亿元,新增2.63亿Ah,总产能达到3.63亿Ah,可供50万辆汽车使用。而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较快的日本相关企业的投资走向来看,绝大多数投资,集中锂电池领域。

  根据日本的富士经济预测,镍氢电池的主流地位将延续至2011年,从2011年开始,锂电池将开始逐步取代镍氢电池。

  该机构预测的数据显示,2009年车载镍氢动力电池的全球市场规模将比2008年的规模增长23.7%,达到920亿日元,但是2015年车载镍氢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将下降到550亿日元,下降幅度近半。

  而根据目前中国车载动力发展的趋势来看,中炬高新的镍氢电池虽然通过了6家国内汽车厂商的认证,但目前并没有获得任何定单,这也是其一直在业绩报告上未能见红的主因。

  同时在全球车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更新,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下,中炬高新的扩产方案能否实现?即使方案实现,投资回收难度也比之前增大许多,风险系数随之上升。

  但是与此同时,中炬高新有一些自己的发展机会。

  去年1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在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根据光大证券的预测,2010年首批试点规模在5万辆左右,201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有望在15~20个城市展开,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20万辆以上。

  据此,安信证券判断,镍氢电池汽车将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炬高新作为镍氢电池xxxx,预计2010~2011年镍氢电池出货量,将达到8500套和40000套。这一判断是否经得住考验?需要时间来证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新能源异军突起 9家公司真伪辨别(附股)_伊狂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