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受中共恩宠获“超国民待遇”(二)_君君_新浪博客

高盛受中共恩宠获“超国民待遇”(二)

 

 

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突然辞职 前往清华任教授

 

 

高盛为开拓人脉,可谓用心良苦, 一个典型例子是﹕2003年,时任高盛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的约翰‧ 桑顿突然辞职,前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全球领导艺术项目主任,并亲自设计、组织并授课。为何约翰‧ 桑顿要放弃1120万美元的年收入来到中国的大学做教授,而且是来清华大学,上的课程还是EMBA项目的领导力课程?

 

看看这些年来清华经管学院的EMBA项目中有多少学员是中国国有企业高管、各级政府官员,就知道了。以开设的领导力课程影响国有企业高管、政府官员们的思维,日后依靠他们为高盛创造商业机会,外界评论“约翰‧ 桑顿以及高盛可谓是深谋远虑”。英国《独立报》在一篇报导中就曾指出:约翰‧ 桑顿已成为发展中美商业与政治关系的重量级人物。

 

以广泛的人脉关系进而打通商脉,是高盛撬开中国市场的绝招。虽然这个过程对高盛来说有点漫长,却在中共的决策者们面前显示了自己的一片“诚意”。

 

 

在欧美政商界 早就手眼通天

其实,高盛在欧美政商界,早就有广泛而深厚的人脉,手眼通天。美国金融专家查尔斯‧埃利斯出版的《高盛帝国》一书中曾谈到﹕前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尔森是高盛的前总裁﹔现任美国财长盖特纳也是高盛出身;为欧盟领导着危机应对事务的马里奥‧德拉吉曾是高盛的前副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是高盛的常务董事;监管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卡甚卡里也曾在高盛任职。

 

此外,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翰‧塞恩出任过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长;高盛前合伙人肯尼思‧普罗迪曾经担任美国政府下属的美国进出口银行总裁兼董事长;高盛前任执行合伙人鲁本‧杰弗里担任大宗商品期货及期权交易负责人;高盛前任联合董事长斯蒂芬‧弗里德曼成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后任白宫外国情报谘询委员会主席;高盛原执行董事长乔舒亚‧尔顿担任白宫办公室主任;高盛前副总裁罗伯特‧斯蒂尔担任财长的国内金融顾问;原高盛全球股票业务主管兰德尔‧福特担任国务卿赖斯的顾问等等。

 

有了如此广泛而深厚的人脉基础,高盛当然可以在世界及中国市场上呼风唤雨、畅行无阻了。

 

 

高盛协助中共处理很多银行“不良资产”

1.4万亿元的中国国家银行不良资产曾经是中共政府的心头隐痛。在中国金融机构本身无力消解,而很多国外投资机构也引而不发的情况下,高盛出现了。

 

2001年年底,高盛以现金加合作经营的方式购买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账面值为19.72亿元的资产包。一年多以后,高盛与华融建立了中国{dy}家不良资产处置的合资公司。10个月之后,高盛又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手中收购了80多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两年之后,高盛再与中国工商银行建立处置不良资产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双方约定建立合资企业以共同投资于工商银行内部80亿至1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

 

2002年,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向国际投行界放出口风,希望国际投行以“买门票”的方式进入中国,高盛再一次以积极的姿态响应了中方发出的邀请。2004年,高盛捐款6200万美元,帮助与高盛没有任何关联、其时正处于财务困境中的海南证券。高盛这一慷慨行为再次获得了中共的好感,最终得以成功创立高盛高华证券,并创下中国金融史多个{dy}。

 

 

登陆中国证券业

当然,光靠人脉不够。高盛老到的市场手腕也非常重要。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高盛通过各种手段成功绕过了中国政府所设定的转让和控股的种种政策性限制,最终达到控制被收购企业控制权的目的。

 

以高盛集团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为例,高盛在合资之中同样遇到了“在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中,外方持股比例上限为33%”的政策红线,因此,在这家合资证券公司公开性的资产注册表中,高盛只拥有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的67%。问题的关键在于,高华证券6个自然人出资8.04亿元形成的3/4的公司股份均来源于高盛公司的商业xx。通过如此巧妙的财务安排,高盛绕过了相关政策的硬性约束,成为xx{jd1}控股中国内地合资证券公司的海外投行,当然,一旦游戏规则有变,高盛随时都可以整体收购高华证券,从而真正实现登陆中国证券业的计划。

 

虽然很多外资银行都羡慕高盛此举,并希望达成与高盛类似的交易,但他们能否如愿以偿却是个未知数。英国《金融时报》曾就此评论,“也许是因为没有哪家金融机构象高盛那样与中国官员有如此密切关系”。

 

 

掌控重要企业 全面狙击中国市场

高盛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中,涉及范围极广。与那些大张旗鼓、高歌猛进的外国投资机构相比,高盛进入中国投资市场则显得不露山水、稳打稳扎。但其眼光之锐利、手法之老炼,实在令其它公司甘败下风。其对中国重要企业和产业链的控制,又令很多业内人士忧心。

 

高盛首先成功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投资中,高盛采用了曲线进入的方式,即通过投资机构或者资产管理机构,以资产或者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来操控对房地产的开发。

 

由于信用体制不健全,中国金融机构中出现了大量以土地和房产为抵押xx而造成的不良资产。而高盛正是通过投资这些不良资产,进军地产市场。据悉,在高盛与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近百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协议中,其中约50%属于地产不良资产,而仅凭这些资源,高盛就可以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出举足轻重的声音。

 

高盛国际下属的子公司--白厅基金是目前世界上规模{zd0}的房地产投资者,有超过一半的股份属于高盛。目前,高盛通过该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共计收购26000多项房地产相关的资产,交易成本约为600亿美元。为了与摩根斯坦利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一决高低,白厅毅然出手,以1.076亿美元的价格一口吃下了上海百腾大厦,成为上海迄今为止成交价格{zg}的地产买卖。这也是高盛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展开的{dy}次公开性收购。

 

随后,高盛又找到了降落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第二个隐形阵地——与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签署了注资22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注资完成后,高盛成为21世纪中国不动产的第二大股东。21世纪不动产是全球{zd0}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1971年在美国成立。该公司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在中国设立了“21世纪中国不动产”。目前,在中国已经有15个区域分部,300多家加盟店。根据规划,21世纪中国不动产未来计划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建立60个区域分部,吸收4000家加盟店,培养30000名经纪人。由此,高盛顺利完成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全面布局。

 

再以肉类相关企业为例。在收购双汇集团35.72%的股份时,高盛遭遇到了要约收购30%底线的难题;高盛随即召集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等联合中标,最终绕过了相关政策规定。在此次收购中,罗特克斯实际持有双汇60.72%的股权,而高盛的附属公司持有罗特克斯51%的股权,这就意味着,高盛最终取得了双汇的实际控股股东的位置,将中国{zd0}的肉类加工企业收入了囊中。值得xx的是,高盛已持有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3%的股权,而雨润恰恰是双汇在中国的{zd0}竞争对手。这就意味着,高盛将独霸中国肉类加工业的江山。在拥有双汇和雨润两家中国巨型肉类加工企业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后,高盛又开始向上游养殖领域进军。

金融巨头罗杰斯曾说,“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高盛斥资数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渗透的不仅是中国养殖业的整条产业链,更涉及中国农业上下游各个领域。因此,业内人士担心,生猪养殖与猪肉加工正在成为外资的盘中餐,其操控价格、牟取暴利的能力,可能引发的食品与国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在高盛的投资视野之中,大都是中国的品牌企业或者新兴行业: 平安保险、中国网通、中芯国际、粤海企业、无锡尚德等等。这些企业要么在所属行业中处于重量级位置,要么具有十分乐观的成长潜力,其市场影响要大大超过一般性企业。

最近,在激烈竞争中,高盛又取得了向工行投资37.8亿美元并控制其10%股份的权利。这是高盛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dy}次直接投资,也是其在中国的{zd0}一笔投资项目。中国工商银行是目前中国{zd0}的批发银行、{zd0}的零售银行、{zd0}的按揭银行、{zd0}的电子银行、{zd0}的资产托管银行和{zd0}的清算银行,拥有约1.8万家分支机构,为1亿多个人客户和400多万公司客户提供xxx的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

{zx1}又传出消息,中国第四大保险公司--泰康人寿的部份股权或将易手,接手者为高盛旗下的投资机构。高盛旗下一投资机构欲购买法国安盛保险持有的泰康人寿15.6%的股权。目前该笔交易已接近尾声,法国安盛对此给出的估价是10.5亿美元。专业人士认为价格相当便宜,而且泰康人寿很快将要上市,上市后其价格远不止此。

目前,高盛又把投资目标对准了更大数量的中共国有企业。2007年新年刚过,高盛就宣布将在沈阳设立分公司。这是高盛正式进驻中国的第三座城市。根据规划,未来5年,沈阳要引进50家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规模突破200亿元。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国企改制改组的需求,市场经验丰富、人脉网络强大的高盛当然不会坐失良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高盛受中共恩宠获“超国民待遇”(二)_君君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