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博行之澳大利亚馆、中国馆、芬兰馆- 春卷的BLOG - PCHOME博客

让我带大家继续我们的世博之旅。澳大利亚馆是周四世博之行上午的{zh1}一个展馆。由于澳大利亚馆建设时间早,宣传力度大,再加上{gjldr}也多次参观过这个馆,所以澳大利亚馆是整个世博园区内人气最旺,同时也是排队痛苦指数{zg}的展馆之一。反正我们中午靠近澳大利亚馆时广播内已经宣称排队时间需要超过三小时,画面中所展现的只是澳大利亚馆排队队伍的尾部。。。

但是我必须说,澳大利亚馆也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观赏的世博场馆。和英国馆评价两极化xx不同的是,至少我所遇见的所有参观过澳大利亚馆的观众都对它赞赏有加,好评度极高——即使有抱怨也通常只针对排队时间过长。

澳大利亚馆的展品很丰富,布局也很花费心思。一进门可以看到被称为“基岩”的装置,实际上这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们的图腾柱、图腾标记等展示;


稍微进去一些后,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人用漫画雕塑的方式展现了澳大利亚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场景,比如{dy}次国会,最早与中国的贸易联系(出口海豹油到广州)等。陪同我们参观的馆方人员介绍说,之所以使用漫画人物形象来表现澳大利亚历史,是为了能够给观众更多的亲和感,让大家觉得历史并不是那么枯燥的。


这个正在剪羊毛的家伙,据说人物原型便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


相信所有参观过澳大利亚馆的观众都对这橘黄色的过道有很深印象。整个澳大利亚馆都用铁皮包裹用以表现沙岩的自然锈色,而过道玻璃自然也用了同样的色调(可以看到下面巨大的排队人流)。值得注意的是,馆内没有移动的手机信号,但却有联通信号覆盖。


澳大利亚馆参观的精华部分便是在中央圆形剧院内的多媒体秀。这场长达12分钟左右的表演,充分利用了声光电的多媒体效果,我拍摄了一小段视频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号称360°舞台表演的情况。!如果说整个世博会就是看各式各样的大屏幕的话,那么澳大利亚馆的这个多媒体秀的大屏幕肯定会属于音画效果{zj0}的屏幕之一。

 

 

当然,澳大利亚人也没有忘记利用硕大的展馆空间搞一些旅游纪念品销售、舞台表演之类的活。幸运的话,你还可以像这位漂亮MM一样和澳大利亚馆的吉祥物笑翠鸟“鹏鹏”来个亲密接触!

 


如果说澳大利亚馆长达3个小时的排队已经让人感觉崩溃的话,那么本次世博会无可争议的{dy}大展馆中国馆的排队制度更是让人无语。从团队或者VIP通道进入园区的游客都能获得一张中国馆的餐馆预约券,而散客游客必须在开门后拼命跑向最近的预约机才有可能抢到中国馆的预约券。请注意,有这个预约券只是证明你有排队参观的资格了。。。如果你不行没有拿到预约券,那说明你连跑去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估计不太会有人注意中国馆底楼这个金色的名为“共生”的雕塑。莲花与葵花这两种在实际生活中永远不可能种植在一起的植物却在中国馆的大厅里奇异的共生了。


如果要评选整个2010世博园最震撼人心的大屏幕,我想眼前的这个已经通过电视、照片、网络而被大家所了解的《清明上河图》{jd1}会是当之无愧的当选者。虽然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真的让你站在这块由200名工程师历时2年完成的巨大动态画卷面前时,你大概会和我一样会有一种震撼到透不过起来的感觉!怎么说呢,也就是这样的东西才配的上中国馆的整体建筑规模吧!说实话,我对中国馆内其他的展品或者展示都感觉一般,唯有这副超超超震撼的《清明上河图》真正称得上是园区的一大奇观!

 

 

在欣赏了清明上河图、铜车马等展品后继续向前,又看了一些不知所云的展品,经过一条光怪陆离的走道,我们会进入到中国馆下一部分的展示。


需要顺便说一下的是,我很喜欢300米过道两旁展出的,孩子们为世博会创作的画作。有些作品充满童真,有些实际看起来作品水平很高,让我多少有些怀疑其实是出自指导老师的手笔。


中国馆后面的重要环节其实是乘坐小火车在所谓的历史发展长廊中行进一下。个人觉得小火车的设计不错(很有些主题游乐园的味道),但旁边的展示搭建水平未免与前面的清明上河图相差太远。简单的一些抽象构建模型+视频投影就要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发展历程,未免太困难了。

随后还有一些企业赞助(比如上汽集团)的展品用来表现中国现代化城市的环保理念,给我的感觉是展馆建设的美轮美奂,但实际内容显得比较空虚,表现手法也相对单一。倒是{zh1}用电脑控制能显示文字和图像的流水瀑布还算有些新意。

 

 

个人感觉,中国馆内{wy}值得一看的就是清明上河图了。考虑到中国馆在世博会后还会依然保留,而《清明上河图》这样巨大规模的展品应该也不太容易拆除,一般观众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渴望的话,还是过几个月再来看中国馆吧。

 


相对于前面看过的几个展馆,芬兰馆无论从面积还是展品水平上都还显得平淡了一些。当然,我们去这个馆的主要目的不是参观,而是借用芬兰馆的会议室对诺基亚邓总进行专访,所以我也没有来得及拍摄视频,简单的用照片说明一下吧。

首先,芬兰馆有个别名叫“冰壶”,这个冰壶其实并不是我们体育运动中的那个,而是芬兰冰川地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Kirnu”(壶穴)是一个久远的地理概念——冰川时代,芬兰埋在数千米厚的冰层之下。随着冰川的消融,湍急的水流将巨石挤压进岩床中,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壶穴。”所以,站在芬兰馆中央抬头看,便能一窥“冰壶”的究竟。


我们在会议室内结束对邓总的专访后(专访另行发文)打算下电梯,结果电梯门来回开关了几次,里面总是有这样一幅奇景。


{zh1}才知道,原来是身着白色表演服的这个芬兰MM搞错了楼层。。。注意画面中的灯具以及后面的桌椅可都是{jd1}纯正的北欧家具设计哟。。。

芬兰馆的展厅内主要是用实物展示的方式表现芬兰人的日常生活,当然他们也没有忘记用大屏幕投影来表现一下未来科技和芬兰人的自由灵感理念。不过对比前面几个馆的装置来看,芬兰馆的规模和投入还显得普通了一些。个人建议,这个馆可以在人流量比较少的前提下参观一下。

前面有网友问单位组织去看世博,时间只有{yt}半让我推荐几个特别值得看的场馆。我的意思是,一定要做好事先预约工作尤其是团队参观的话。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团队和散客的预约时分开进行的,建议网友的单位能够出面与世博相关单位沟通下,看看如何进行团队预约参观。预约时间安排的好的话,{yt}半时间肯定是可以看到几个特别出色的展馆的——而且还无需像散客那样苦苦长时间排队。

几个大热展馆中,沙特、韩国和德国我还没有机会去看,但个人觉得日本、澳大利亚这两个馆实在是很值得一看。另外像瑞士、英国、土耳其这样的馆也很有特色,有机会的话也要去玩一下的。值得注意的话,如果单位订的酒店距离世博园区不远,而且你们晚上可以玩的晚一点的话,那么很多展馆(即使是澳大利亚这样的热门馆)在8点以后排队的速度就非常非常快了(小于10分钟)。昨天晚上我路过世博园区,都10点了,停车区域依然有一些团队大巴在那边等候着,估计也是一些打算趁晚上多看几个馆的团队还在园里吧。

还有一点要提醒团队观看的朋友,你们一定要事先预约好午饭和晚餐地点啊。像我们周四去有整整40万人入园,中午吃饭如果是散客还好,团队吃饭没有预定的话{jd1}是杯具。里面俏江南等餐厅通常都需要提前三天订位,即使是散客席位也要等到1点后才显得略微空一点。。。

本次拍摄用的器材是E-PL1和M.ZD9-18镜头。白天的场景都还好,但我又忘记关闭i-enhance模式内的自动色阶了,结果暗部噪点一塌糊涂。。。只能把图片处理的比较小再发布了。

-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郑重声明:资讯 【第二次世博行之澳大利亚馆、中国馆、芬兰馆- 春卷的BLOG - PCHOME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